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艾青的作品(3)


  《火把》在較寬闊的生命背景下描寫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在人民大眾的集體行動中受到教育、堅定了革命信念的故事。詩篇主要通過正確地認識生活、愛情的意義,來表現主人公對革命的嚮往、猶豫和轉變。這樣的題材在小說創作中固然並不罕見,但以長詩的形式表現,具有特殊的意義。由於詩中跳躍著象火把一樣燃燒的熱情,以及對於人民力量、抗戰前途的充滿信心和盡情謳歌,長詩是那樣的激動人心。儘管工人勞動者的形象不如知識份子豐滿,對革命的描寫不如愛情之細緻,人物的轉變也顯得簡單了些,但這種簡單卻也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大時代的特點:強烈的火焰,是能很快地照亮前程並燒去那些矛盾、徘徊或猶豫的。

  《火把》不僅鼓舞人們尋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作者自己的革命道路。一九四〇年春天,艾青帶了長詩《火把》到重慶,見到了周恩來同志。這以後的詩歌,已很難找到前些日子的沉重,而大多是快樂的心情,清新的詩章。如《高粱》讚美豐收與生命,《老人》、《篝火》等表露了對勞動人民的珍愛,《公路》等詩更是真摯地歌唱勞動群眾的業績,並從那裡汲取力量,得到振奮:「行走在新辟的公路上,我的心因為追蹤自由而感到無限地愉悅啊!鋪呈在我的前面的道路,是多麼寬闊!多麼平坦!多麼沒有羈絆地自如地向遠方伸展——」(注:《黎明的通知·公路》)這詩的情緒由靜及動,從低到高,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心情。

  翌年初皖南事變發生後,在周恩來同志幫助下,艾青來到了革命根據地延安,這不僅是跨躍到一個新的地區,也是跨躍到一個新的時代。詩人在毛澤東同志和他的革命文藝思想教育下進入了全新的生活和創作的境界。「詩必須作為大眾的精神教育工作,成為革命事業裡的宣傳與鼓動的武器」,「把詩和政治密切結合起來,把詩貢獻給新的主題和題材」(注:《詩論·詩到街頭》)

  這些話寫于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卻也反映了作者在延安的整個創作的日益自覺的方向。反映嶄新的生活,為工農兵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是收錄在《黎明的通知》、《獻給鄉村的詩》、《反法西斯》、《雪裡鑽》等詩集中這一時期詩歌的重要特點。所以作者日後曾總結道:「這個時期,我的創作的風格,起了很大的變化」(注:艾青詩選·自序)

  這個變化,首先明顯地反映在作者過去喜愛的題材——農村方面。本時期這類詩歌在數量上雖相對少些,但由於革命思想的照亮以及解放區現實的啟示,促使作者對祖國的農村、原野有了新的認識和瞭解,提煉出新的詩意。《河》使人感到,河水只因流經延安,它就具有充沛的生命力。《獻給鄉村的詩》回憶家鄉優美明麗的自然風光和苦澀的生活、不幸的農民之間的不和諧的對照,預言「為反抗欺騙和壓榨,它將從沉睡中起來」。這首詩如同站在新的思想的制高點上,回顧過去多年的農村題材的詩歌,作了有意義的概括。

  這個變化也明顯地表現在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歌唱延安的革命。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出席邊區參議會時作《毛澤東》,讚頌偉大的人民領袖;一九四二年的《向世界宣佈吧》,駁斥反動派的污蔑,歌頌解放區幸福的鬥爭生活;一九四三年,怒斥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的進犯,作《起來,保衛邊區!》號召在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領導下緊密團結,進行針鋒相對的武裝鬥爭。

  《雪裡鑽》是作者第一首正面描寫党領導的革命隊伍的敘事長詩,與前一時期的《他死在第二次》等相比,反映了作者努力歌頌工農兵、無產階級英雄這題材上的重要進展。但可以看到,正如不少從國統區來到革命根據地的文藝工作者那樣,他們雖然努力地反映新的生活,卻由於一段時間內思想感情上的距離,甚至格格不入,他們的作品往往在藝術上比較薄弱;艾青這時的詩作,也曾出現這樣的情況。只是隨著作者在延安生活的深入和思想的提高,這種情況才有了變化。愛的熱烈如果反映出觀察的深刻和理解的透徹,它們就能使政治信念化為高昂的形象的詩情。

  作者這時不僅歌唱延安的生活,他還站在這塊西北的革命聖地上,向全國,向「遠方的沉浸在苦難裡的城市和村莊」作了「黎明的通知」:「趁這夜已快完了,請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就要來了」。在這喜悅的「通知」中,包含著作者本人多年來等待「光明」、「溫暖」、「慰安」的新切的感受。在延安寫的《給太陽》、《太陽的話》兩首,也以相似的感受「通知」著人們。它們已不同於前一時期表述的對於太陽、光明的追求、渴慕的焦灼心情,而已經是在抒發沐浴著它的光和熱的幸福之感了:「經歷了寂寞漫長的冬季,今天我想到山巔上去,解散我的衣服,赤裸著在你的光輝裡沐浴我的靈魂……」

  這一時期作者還以不少詩篇抗議法西斯罪行,歌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和反侵略的勝利,如《土倫的反抗》、《希特勒》、《十月祝賀》《敬禮》和長詩《索亞》等,它們保持並發展了前一時期反抗德、日法西斯侵略的詩歌如《反侵略》、《時候到了》、《哀巴黎》、《賭博》等的重要特點:詩的形象結合著明確的是非愛憎,以階級分析眼光看待國際間重大事件,站在歷史唯物主義高度堅信反帝鬥爭的勝利。尤其是在《哀巴黎》、《賭博》、《土倫的反抗》等詩中,作者每寫到法國人民,總念念不忘他們是「公社的子孫」,並從中感受力量和信任。作者這種早已開始的對於社會主義的熱情,在歌頌十月革命的詩篇中得到了更高的激揚。

  抗戰勝利後不久,艾青離開延安到華北,直至全國解放。在這段時間內,由於主要從事其它工作及參加士地改革,詩歌創作數量較少,後來就收錄在《歡呼集》等集內。但其中有值得注意的作品,如《人民的狂歡節》、《人民的城》、《歡呼》等,表現了抗戰勝利的歡樂。是祖國、民族的歡樂,也是詩人由衷的歡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