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文學研究會諸作家的創作(4) |
|
這裡面自然印有廬隱個人的經歷以及叔本華厭世哲學對她的影響,卻也代表了「五四」以後一部分已經覺醒而仍負荷著幾千年傳統思想重壓的女知識青年共有的精神狀態。此後的短篇集《曼麗》、《錄海潮汐》中,《父親》和《秦教授的失敗》等篇揭露了舊家庭代表人物的種種醜態,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當權勢力的憤慨,較有社會意義;更多的作品主題情調仍如《海濱故人》,甚至有更濃重的悲觀厭世色彩。廬隱的這些小說,大多採取自傳式的書信體或日記體,文字清淺、直切、勁健、自然,並不炫奇鬥巧,但缺少琢磨,故事結構也不免鬆散拖遝。 一九二九年以後發表的《歸雁》、《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等中篇,佈局較前嚴整,風格轉向明快,悲觀色調較少,但在題材的選取和反映生活的深度方面並無新的開拓,已較少受人注意。一九三六年初作為遺著出版的中篇《火焰》,正面描寫上海軍民奮起抗擊日寇侵略的「一二八」之戰,雖然近於報告速寫,卻表現了作者關心現實的精神和突破舊題材的可貴努力。 稍後開始短篇小說創作的,還有魯彥和鄭振鐸。魯彥(王衡,1901—1944)最初的作品收在《柚子》集裡。他自己說:「寫那些文章的時候,我的年紀還輕,所以特別來得熱情,呼號、咒詛與譏嘲常常流露出來。」(注:《關於我的創作》)有不少篇(如《狗》、《秋雨的訴苦》)其實是諷刺人們自私、愚昧、麻木心理的隨筆體散文。《柚子》一篇借諧謔的議論的柚子似的人頭的描寫,控訴了封建軍閥殺人如麻的罪行。在短篇《許是不至於罷》中,作者用詼諧之筆,揭示出財主王阿虞的陰暗心理及其狡猾的處世哲學,剖析了剝削者虛偽醜惡的靈魂,但把農民寫得過分自私和缺乏覺悟。 這一短篇開始顯示出魯彥作品的藝術特色。到《黃金》集裡的一些小說,作者更有意使用冷峻地描繪生活與刻劃人物的方法,現實主義成分有了增長。《黃金》一篇中的如史伯伯,從小康家庭突然中落之後,受盡周圍人們的奚落和冷遇,陷於悽惶不可終日的窘境。儘管作者對如史伯伯有所同情,但嚴峻的生活邏輯,使他只能在作品結尾時讓主人公從夢中得到「希望和歡樂」。跟冷酷的現實對照,這個圓滿的夢,便包含了對本身也有嚴重思想弱點的主人公的諷刺。作品反映了在帝國主義經濟勢力侵入和農村封建惡勢力逼迫之下,廣大小有產者不得不迅速破產,並且在社會心理方面自然地形成了人人自危和世情澆薄的狀況;從而對金錢勢力、勢利觀念及舊習俗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有力的鞭打。從這些作品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境界上,都可以看出作者受了魯迅和俄國、東歐某些現實主義作家的影響。 鄭振鐸(1898—1958)早年的貢獻主要是在文學活動的組織工作方面,他編輯文藝刊物,撰寫理論批評,介紹和翻譯外國文學,但也寫了少量作品。除《雪朝》集裡所收新詩和《山中雜記》所收散文外,還寫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以樸實的文字留下了一組「將逝的中國舊家庭的片影」(注:鄭振鐸:《家庭的故事》集前《自序》),如寄食者的死(《五老爹》),投靠者的一生(《王榆》),浪子的漂蕩(《九叔》),棄婦的憔悴(《三年》)等。《貓》、《風波》、《書之幸運》諸篇則表現了知識份子的生活習好和情趣。以上兩們作者的小說創作,正如文學研究會裡別的一些作家一樣,到三十年代都有新的發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