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3)


  《每週評論》用特大標題刊出了「對於新舊思潮的輿論」專頁,轉載當時許多報刊支持新文化運動的言論。蔡元培在答覆林紓指責新文化運動的公開信中,宣稱「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並包主義」。這種「相容並包主義」,雖然屬於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範疇,但在軍閥政府言論封鎖的情形下,卻有利於新思潮的傳播。魯迅則以一系列雜文諷刺和打擊守舊派。在「五四」前夕的這一場新舊思潮的激戰中,新文化統一戰線充分顯示了它的積極作用。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月,以巴黎和會拒絕中國人民收回山東主權的正義要求為直接導火線,在北京爆發了空前未有的愛國示威運動。六月三日以後,上海工人舉行大罷工,工商界也罷市。愛國浪潮迅速波及全國,形成全國範圍的革命風暴。在巴黎的華僑工人和留法學生也堅決回應。軍閥政府懾于廣大群眾的威力,被迫釋放示威中逮捕的學生,撤除了三個賣國賊的職務,在巴黎和會上不敢簽字。

  這就是使帝國主義者和封建軍閥為之震驚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注:《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橫排本第2卷第659、660頁)。從此,中國無產階級走上了政治舞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揭開了。

  經過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聲勢進一步擴大,以各種實際行動參加或支持新文化運動的知識份子越來越多,新的社團、報刊風起雲湧。早在一九一八年即已組織「新民學會」、團結湖南革命知識份子展開反軍閥鬥爭的毛澤東同志,「五四」後不久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等文章,宣傳依靠人民群眾進行徹底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思想,宣傳走十月革命的道路;雖然這一刊物僅出版五期就被軍閥查封,但在湖南和長江流域各地發生了相當大的革命影響。

  李大釗、王光祈等人發起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國學會,出版《少年中國》月刊,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先後在南京、成都和日本的東京等地設立分會,又出版分會刊物《星期日》、《少年世界》等。參加學會的成員有馬克思主義擁護者、無政府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在刊物上所宣傳的觀點是很不一致的;但學會團結了不少知識份子,做了許多有益於新文化新文學傳播的工作。

  在上海,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所指導和支持的刊物《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也出現於「五四」高潮中。《星期評論》以介紹世界和中國的勞動運動著名,客觀上有助於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但也散佈了不少反社會主義言論。《覺悟》宣傳了比較徹底的民主革命思想,反對舊道德和舊文學,並且在共產主義知識份子推動下宣傳了馬克思主義。

  此外,團體如周恩來等在天津成立的「覺悟社」、惲代英等在武昌成立的「利群書社」,刊物如《新生活》週刊、《曙光》月刊、《新社會》旬刊,也都團結和影響了許多熱烈追求新思潮的青年知識份子,其中「覺悟社」在周恩來同志領導下還在反對北洋軍閥的實際鬥爭中起過重要的戰鬥作用。據有人統計,「五四」後一年之中出現的新報刊達到四百種之多,儘管它們思想立場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這正表明「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極為廣泛的群眾性,也表明文化運動已日益與政治運動相結合。

  五四運動後,民主和科學仍然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幟,與此同時,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已形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宣傳介紹在「五四」後占了最顯著的地位。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份子通過《新青年》及其它刊物,積極宣傳共產主義的社會革命論。《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在李大釗主持下登出了大量評述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刊載了他自己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他接著分別在《新潮》和《新青年》上發表的《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等文,也在進步知識份子中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李大釗發起宣導下,一九二〇年三月,北京大學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新青年》本身的思想傾向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七卷第一號(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已發表宣言,反對「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希望消除「虛偽的、保守的」、「階級的、因襲的」、「少數幸福的現象」,表現了朦朧的社會主義傾向。到一九二〇年以後,隨著主編陳獨秀思想發生變化(當然,轉變後的陳獨秀也並不真是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新青年》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

  當時的軍閥政府將馬克思主義污蔑為「過激主義」,多次通令禁止,但這並沒有嚇退要求進步的知識份子,也遏制不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除《新青年》和上述《每週評論》、《湘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之外,《晨報副刊》、《曙光》月刊、《新社會》旬刊等許多刊物都宣傳過社會主義。此後,各地的共產主義小組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相繼成立,社會主義宣傳更加深入。

  上海的共產主義者創辦了《共產黨》月刊,介紹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共產黨宣言》的全譯本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書,先後在中國出版。一部分共產主義知識份子開始有組織地到上海、長辛店、漢口、長沙等工人集中的地區進行實況調查,並從事社會主義的通俗宣傳,這就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作了準備。

  然而,「五四」時期流傳的社會哲學思潮是異常複雜的,在馬克思主義廣為傳播的同時,聖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以及一些在社會主義幌子下的反動社會學說,都蜂擁而來。《少年中國》曾發表文章,主張先逃到深山野林造個新社會,再去「援救」舊社會,帶有濃重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