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人啊,人! | 上頁 下頁
三九


  「我早就拒絕他了。憾憾不喜歡他。」

  「你呢?你喜歡他嗎?」

  「我只同情他。我不忍心不理他,他正在倒楣的時候。」

  「比他更可憐的人還有很多,要不要我給你介紹幾個?」

  「你這是什麼意思?我說過,我已經明確地拒絕他了。他要來,我能把他趕出去嗎?我可不是憾憾啊!」她的臉紅了。

  「如果你的拒絕十分明確,他就不會來了。說實話,小孫,你是不是準備接受許恒忠?」我單刀直入地問。

  「啊,不!」她條件反射似地跳了起來。「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呢?我可憐他,有時候還討厭他……說實話,宜寧,偶然也出現過與他湊合在一起的念頭,這樣我就可以斷了其他想法了。我曾經想儘量從許恒忠身上找出一點可愛的地方來,比方,他很善於創造家庭生活的氛圍。可是不行,產生了一點點喜悅之後立即就是厭惡。他說他寄希望於我的好心,我告訴他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那麼,就聽我的話,把這個許恒忠從你的帳冊上劃掉吧!你和他沒有關係。你不用為許恒忠擔心,只要你態度堅決,他很快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別人身上的。他需要的是老婆,只不過想從高檔選起罷了。他的問題好解決,包在我身上。」

  她笑了:「你像婚姻介紹所的老闆娘呢!」

  隨便像什麼吧!真正開個婚姻介紹所也不壞。由我去「湊合」說不定比別人還好一點呢!我還是抓住孫悅:「談談你對何荊夫的看法吧!」

  「我喜歡過他。」

  「現在呢?」

  「現在,我說不清。我尊重他,信任他,但決不願意嫁給他。過去,我拒絕了他,如今再去追求他,這算什麼呢?別人不輕視我,我自己也會輕視自己的。」

  「那麼他來追求你呢?你看他會不會來追求你?」

  「我不知道。但是我不願意接受人家的同情和憐憫。更不願意接受人家的恩賜。我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是我自己選擇的。雖然這種選擇並不完全表現我的感情和意志,有時甚至是違心的。但畢竟反映了我對生活的認識和態度。我不願意擦去自己的腳印,也不願意讓人家幫我掩蓋這些腳印。這些腳印使我痛苦和羞愧。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十分珍愛它們……我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不能……」

  「好吧,那就把何荊夫丟開!」我爽快地說。我心裡清楚,孫悅愛何荊夫。但我不願促成這門親事。我認為孫悅的生活再也經不住顛簸了。與何荊夫結合,就免不了顛簸。何荊夫這個人我不認識,但是聽不少人說過,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可惜,這些見識都有些出格。誰知道將來的中國怎麼變,誰知道還會不會再來一次反右鬥爭。不再搞政治運動,這只是人們的願望。而願望是很少成為現實的。

  可是孫悅的思想還停留在何荊夫那裡:「他應該有個家,漂泊半生了。然而,他不會隨便愛上什麼人的。他有要求……」

  「那你就收起自己的自尊心去追求他,補償他的損失吧!」我有意用反話激她。

  「我知道自尊和虛榮很難區別。也許我所說的自尊心只是虛榮心。但我現在難以『收起』。」她嘟囔著說。

  「那就不去說他了吧!」我說。

  「可是他生病住院了,我應該去看看他吧?」她問我。

  我故意冷淡地說:「系總支書記應該關心群眾生活。你去看他好了。」

  「不,我不去。」她立即連連搖頭,好像是我命令她去看何荊夫的。

  這個何荊夫我以後一定要見見。能讓孫悅如此傾心的人,一定是個不平常的人。不過也難說。眼睛是靈魂的窗戶,也會欺騙和背叛靈魂。當初,孫悅不是就看中了趙振環的長相?還有我自己——早忘記了!

  「你看,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她又問我。

  她期待地看著我。我能對她說出什麼主意來呢?除了希望她幸福以外,我再也談不出別的了。我忽然想起,我應該向她說說我的故事,這會給她一點啟發的吧!多少年來,我從不向別人談自己的過去,對孫悅也沒談過。我對自己的現在感到滿意,也就不願意回憶過去。為了對得起丈夫和孩子,我只能夠徹底埋葬過去。可是今天,我應該對孫悅說說,她今天的苦悶,我都有過。只要願意,她也可以像我今天一樣得到解脫。

  【李宜寧的故事】

  生活曾經給過我兩次難忘的教訓。

  讀大學的時候,我和一個比我大七歲的男同學戀愛了。

  我們愛得很熱烈,很深沉。我們約定畢業後一起要求到邊疆去,成家立業,開花結果。可是就在即將畢業的那一學期,黨組織突然把我找了去,給我看了兩封控告信,控告的是我的男朋友遺棄了「糟糠之妻」。寫控告信的一個是他的「妻」——一位農村婦女;另一個是他的父親——一位令人尊敬的老革命。

  這對我猶如晴天霹靂。他從來沒有對我講過這些事。我只知道他是一位革命戰士的後代,因為生母去世,從小就寄養在老鄉家裡。解放後,雖然父親認領了他,可是因為後母不能相容,他仍然住在老鄉家,直到出來讀大學。他曾經在我面前對我們的戀愛前途表示擔心和憂慮,但從來沒有說明真正原因。

  我正要找他問個明白,他自己卻先來找我了。聽了他的敘述,我弄不清該不該責備他。我沒有責備他。

  原來撫養他的那位老鄉家裡有一個比他大幾歲的女兒,一直照顧他的生活。他們的父母按照鄉下的習俗給他們訂了婚。他對她只有感激和尊重,並無愛情。她在他心裡,始終是姐姐兼母親的身份。她不識字,他卻一直讀書。在他考取大學的時候,她怕他變心,她的父母就給他們「完了婚」——領了一張結婚證書。

  「你為什麼要答應結婚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