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艽野塵夢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3)


  每日宿營,牛馬擁擠坪中,藏民卸裝,更為迅速。駝牛二千餘頭,不及一小時即卸畢矣。藏民揚聲,駝牛四散,滿山滿穀,到處噬青。迨黃昏前後,藏民呼哨一聲,但見山頭群牛攢動,皆爭先恐後,戢戢歸來,勿煩驅策。藏民即就平地之樁,系長繩,排列為若干行。長繩中系無數短繩,拴于牛蹄。牛倚繩,或立或臥,秩然不亂。猶憶一日中夜起溲,彌望白雪,不見一牛,大異之。詢之衛兵,始知牛臥雪中,雪罩牛身,望之似無數雪,穩約坪中。非轉側雪落,不知其為牛也。

  甘孜,曾科,麥削(宿),崗拖一帶,嶂巒橫亙,冰雪滿山。每從山腹過,山水瀉冰,寬恒至十數丈,人馬通過,須先鑿道敷土,方免傾錇。谷底溪流,亦凝結成冰,牛馬數千,踏冰過,冰破碎聲聞數裡。時已暮秋,天氣日加寒冷,大雪紛降,朔風怒號人馬牲畜,燦若銀裝,餘有句雲:「冰敲馬蹄鈴聲細,雪壓槍頭劍氣寒。」亦紀實也。

  自麥削以西,河深流急,無舟揖,無津梁,故軍隊渡河,皆用皮船。船以野藤為幹,以牛革為衣,其形橢圓,如半瓜;其行輕捷,似飛燕;淩波一葉,宛轉洪濤,浪起如登山邱,浪落如墮深谷。臨岸遙觀,若將傾覆焉。乃方沉於浪底,湧現於濤頭,嚴如颶風時際,立黃鶴樓看輕舟衝浪,同一怵目驚心也。幸河幅不寬,波瀾甚小,舟子一人,擺雙漿,坐後梢,順水勢,乘浪隙,斜行疾駛,瞬息即登。皮船大者,載重四百斤,小者載二百餘斤。小船以一革製成,大船則用二革,其結縫處時時以酥油塗之,以防浸漏。軍隊渡河時,先渡輜重,再渡官兵。船小而少,每渡一河,須延數日。計余一營人,渡河已費三日之久。沿途河流甚多,故行軍稽延甚久也。惟藏地牛馬皆能泅水,每渡河時,先縱一牛過河,系於彼岸,然後縱馬牛人水,不待驅策,皆攢望彼岸之牛而群集焉。

  余渡崗拖河時,宿江幹數日,見山中貝母雞數十成群,飛行地上;聞其味極佳,因約同人攜槍入山擊之,日必獲數頭。就江幹去皮骨,取肉切為小塊,拌胡豆醬炒食之,味鮮美,遠非家禽所及也。

  藏地行軍,不苦於行路難,而苦於起床太早。蓋自甘孜而後,沿途居民漸少,趙爾豐所定程途,又恒遠至百二十裡以上,非竟日趲行,即無宿站。無宿站,即無藏官預備燃料,不能炊纓也,故起床不能不早,且行軍均自帶帳幕,到處架設,出發撤卸。藏地幾於無日無雪,一入夜半,雪滿帳幕,次晨早起,須先撤帳去雪以火烘之,方能駝載,最苦者,天猶未明,帳幕已撤,雪風削麵,鵠立曠野中,以候烘帳幕,上駝牛,約須一小時半之久,手足僵凍,戰慄呻吟,其痛苦誠非語言所能形容也。行五十餘日,始至昌都。

  【[校注十]按通常行程,北道按站行,十七日可至昌都。只甘孜渡雅瓏江,崗拖渡金沙江,兩次須以皮船,以各耽延三日計,亦僅二十三四日耳。再以爐霍、甘孜等處勾留一二日估計,三十日必能到達。此雲五十餘日,或是因故稽延,或是誤記。

  此行路線,系自甘孜大金寺進打火溝,至甑科(屬白玉縣,原書作曾科),經麥學(屬德格縣原作麥削)、八邦寺至崗拖河。來由雀兒山大道,緣趙爾豐尚在德格慮支差難也。崗拖至昌都,則循同普大路。此路自卡工以西、直至昌都皆無農地,需野宿三日。

  原書無記載。緣自卡工以西,皆牧場,由納奪土司支差,一直送至昌都。故既無留滯,亦無風物勾留。達賴所調阻路藏軍,皆在南路。故鐘穎軍能直抵昌都無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