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黃河東流去 | 上頁 下頁 |
一七三 |
|
【第五十章 西行記】 千口唾沫淹死人。 一一民諺 一 李麥五月下旬離開洛陽到西安去。這時郊外田野裡的麥梢已經黃了。由於春天雨水充足,這是近年來長得最好的一季麥子。沉甸甸的麥穗在微風中笨拙地搖曳著。它好像一個孕婦,帶點羞澀地向人們炫耀著它的果實。 今年的麥熟季節,氣氛是陰沉的。這些麥子不是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而是籠罩在硝煙彌漫的火藥味中。人們聽不到布穀鳥的叫聲,這些鳥被隆隆的大炮聲嚇跑了。洛陽古城的城牆全被拆掉了。就在這些古老城牆的原址上,挖了一條巨大的戰壕,這條戰壕足有二十米深,十五米寬。立崖陡壁,深溝高壘。在戰壕裡羅列著鹿岩和碉堡,四道城門前裝了類似古代戰爭用的大吊橋。 洛陽的城防部隊是十五軍。駐守城外的是十三軍和十四軍。這些部隊都是「中原王」湯恩伯的部隊。湯恩伯在中原整整駐紮了五六年。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開創了有史以來紀律最壞的記錄。當時曾經有這樣的諺語:「能叫日本鬼子燒火,不叫十三軍駐紮。」「寧挨三顆炮彈,不管十三軍一頓飯。」他們還哀歎著:「打下糧食是國民黨的,生下孩子是老蔣的。」但即便這樣,農民還是把打下的糧食交給他們,扛著鍁、扛著鐝頭給他們拆城牆、挖戰壕,為的是他們能夠抵抗一下日本鬼子。 當日寇發動了「中原戰役」,準備攻佔洛陽、打通平漢線,並向潼關西安進犯時,湯恩伯的大字赫赫的告示貼出來了。前邊寫著「誓與洛陽共存亡」的豪言壯語,下邊用了十幾個「殺」字! 什麼「造謠惑眾者殺」,「通敵資敵者殺」,「破壞戒嚴者殺」,「擾亂市場者殺」……這一連串殺氣騰騰的告示,給老百姓的臉上布了一層恐懼的陰雲。他們好像看到了殺人的大刀影子。不過他們期望的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日本鬼子已經佔領了洛河以南的村莊,從城裡邊已經看見城南冒起的濃煙和大火。日本鬼子的飛機,肆無忌憚地向洛河岸上的國民黨軍隊陣地俯衝著、掃射著。北邙山上的制高點「上清宮」已被敵人佔領,隆隆的炮彈向戰壕裡飛落著,整個洛陽城郊變成了一片火海。 李麥隨著一批被疏散的難民,離開了這個城市。向潼關方面開的火車上已經停開了。汽車都被國民黨軍隊扣起來運送家屬。難民們照例是推著小車、挎著籃子被趕到城西通向新安、澠池一帶的大路上。 在前幾天,李麥在北關曾經問過一個十三軍的士兵。當時他們三個當兵的在推磨。 「你們是守洛陽的軍隊?」 「不!我們是打日本人的軍隊。十五軍在城裡。」 「你打過仗沒有?」 「打過。」那個當兵的驕傲地說。 「打仗怎麼樣?」 「不像吃合盛齋的點心!……」 就在推磨的時候,他們偷了些麵粉叫李麥給他們烙了幾張餅吃。因為他們每頓飯只能分一個小黑饅頭。 洛陽城裡的人,還是有恃無恐的。他們聽說洛陽四周,第一戰區和湯恩伯的第五戰區共有四十萬軍隊。洛陽城外有一條四十公里長的戰壕,單是這一條戰壕就有上千個碉堡和幾百門大炮。報上說:這條戰壕是中國的「馬其諾防線」,因此洛陽是「固若金湯」的。 可是,這次戰役還沒有打三天,「馬其諾防線」裡的軍隊全都潰散跑光了。糧食、輜重、車輛沿路扔得到處都是。老百姓啃著冷窩窩頭開挖的這條戰壕,本來說是阻擋日本鬼子坦克車的。 可是守軍連敵人坦克車的影子都沒看到,就跑到新安縣一帶的山溝裡了。老百姓沒有看到敵人的坦克栽進戰壕的戲劇性場面,他們看到的卻是,一門門大炮孤零零地蹲在戰壕裡,瞪著它的一隻獨眼,好像在對天歎氣。 李麥隨著城裡的難民們,跑到城西三十裡的千秋鎮時,又遇到從洛河南岸逃過來的一群農民。他們的村子被日本鬼子燒了。有些婦女上吊自盡了。他們逃出來時,還牽著他們的牛和驢子,他們沒有來得及帶上鍋碗和乾糧,肚子實在餓了,只好采著地裡的青麥穗往嘴裡填,一把放在自己的嘴裡,一把喂在自己的牛嘴裡。 就在這時候,一隊國民黨的潰兵,從西邊向東折回來。他們截住了這群難民,開始抓他們的牲口,農民為了保住牲口,死死抓住繩子不放,任他們腳踢拳打。後來來了個軍官,他向農民講明是要回去拉他們丟在戰壕裡的大炮。因為他們「撤退」得太快了,沒有顧得上把大炮帶上。現在發現日本鬼子還遠著哩,所以要借農民的牛、驢把大炮拉回來。 農民們默默無語地牽著牲口跟著他們去了,因為既然養活了他們六七年,撤退時總得讓他們把大炮帶上。 李麥在路上看到的這些情景,使她的心變得冰冷了。扒黃河,扒城牆,挖戰壕,要差要糧,老百姓把小孩子褲帶上的一枚銅錢都拿出來支援他們,但他們還沒有看見日本鬼子,就放羊逃跑了。她厭惡地向他們吐了口唾沫,嘴裡小聲罵著:「磕一個頭,放倆屁,行善沒有作惡大。平常耀武揚威,還不如黃泛區解放區的一群婦女。」 二 李麥曉行夜宿,一路走一路打問。六月間到了渭南,在渭南找到了裴合一家。在裴闔家住了一段,趕到西安時,已經是深秋季節了。 李麥是第一次來西安。她在年輕逃荒推鹽時,雖然也到過徐州、蚌埠、許昌、信陽,但像西安這樣大的城市,她卻沒有到過。 她走下火車,看到那像宮殿一樣的琉璃瓦站房,高大雄峻的青磚城牆,人們熙來攘往,汽車洋車像流水似地絡繹不絕。她東張西望地看著走著。一進中正門,一街兩行的人,幾乎全是河南口音,拉洋車的,賣洗臉水的,賣蒸饃的,賣丸子湯的,賣羊肉雜碎的,賣水煎包子的,連擺茶攤的老太太和賣老鼠藥的老頭子,也都說著一口河南話。 李麥聽著這些親切的叫賣聲音,好像來到了故鄉。她臉上堆著微笑,眼睛卻被淚水弄濕了。這些都是被蔣介石扒開黃河,弄得無家可歸的人。平時只會趕禾犁地、拉車送糞,如今居然學會了沿街叫賣,還討價還價地做起生意來。特別是那些擦皮鞋的小姑娘們,背個小木箱,提個小凳子,看到那些穿皮鞋的人走過來,就大聲喊著:「大叔,擦擦皮鞋吧,你那皮鞋該擦擦了。」 李麥看著這些小姑娘和小男孩,也不過和嫦娥一般大小。 她審視著幾個小姑娘,想從他們中間找到自己的女兒嫦娥。可是她又算了算,嫦娥從家逃出來那年才十三歲,如果還活在人世,今年已經是二十一歲的大姑娘了。想到這裡,她忍不住掉下兩滴眼淚。 到了一個街口,李麥找了一個茶攤坐下。賣茶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婆婆,她用沙啞的嗓子問著李麥:「喝茶吧?大碗茶,二分一碗。」李麥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二分錢先交給她,端起茶來喝了一口,卻是一股桑葉味道。李麥問:「大嫂,生意不錯吧?」 「馬馬虎虎。弄好了能弄個半斤饃錢。」老婆婆說。 李麥又問:「大嫂,我向你打聽個人。他也是從河南逃荒來的。姓徐叫徐秋齋,有七十來歲了。細高條,留把山羊鬍子,聽說他就在中正門這一帶住。」 「他是幹啥的?」老婆婆問。 李麥說:「他也沒有啥正經職業,會算個卦,捏個八字,還能看個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