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黃河東流去 | 上頁 下頁
一一


  【第五章 嗩呐情話】

  鐵打鏈子九尺九,

  哥拴脖子妹拴手,

  哪怕官家王法大,

  出了衙門手牽手。

  ——民歌

  戰爭一天天的吃緊了。

  這時徐州會戰已經結束。日本侵略軍正調集各線兵力,向津浦鐵路南北兩段集結。土肥原賢二的十四師團,也由濮陽南渡黃河,向蘭封、開封一帶進攻。這些天裡,豫東戰場不斷發生劇烈的遭遇戰,五月下旬碭山、歸德相繼淪陷,國民黨軍隊開始大批西撤。赤楊崗正臨著大路,每天都有從東線撤退下來的大批軍隊經過。他們拖著大炮,扛著機槍,挑著行李背著鍋,一隊一隊地向西走著。穿著藍布旗袍的軍官太太,有的騎在抓來的驢子上,有的坐在炮車上,在塵上飛揚的大路上,嘴裡還吃著從地裡摘來的甜瓜。

  赤楊崗村頭有一家小飯鋪,飯鋪的掌櫃叫陳柱子,老婆叫月蓮,人長得很乾淨俐落,她有個外號叫個「白菜心」。村裡的年輕人大多簡稱她「老白」。端陽節近,平常這時候是賣油條的季節,一根帶枝的竹竿豎在門前,上邊掛滿黃焦的長油條。這些天,因為老過兵,柱子沒有敢開錨炸油條,也沒有敢打燒餅。那些國民黨兵不是跟他老婆無理取鬧,就是故意用大鈔票找零尋釁找事c柱子看生意做不成,就把火熄了。,準備晚幾天麥子熟了和他老婆到地裡拾麥。他自己沒有種地,老白手快,過個麥天,拾也能拾個百八十斤麥子。

  早上,兩口子在院子裡吃早飯。有人來叫門,柱子放下碗開了門,原來是本村的吹鼓手藍五。

  藍五說:「兄弟,有牛舌頭燒餅給我拿兩個。」

  柱予說:「五哥,兩夭沒升門了,你沒看火都沒生。」

  藍五「唔」了一聲,扭頭便走,院子裡一個清脆的聲音卻喊著:「還不把五哥請進來,他一個人才回來,燒鍋燎灶多費事,一塊吃了算了!」這是老白的聲音。藍五忙說:「我吃過了!"柱子一聽有老婆的「指令」,便一把把他拉進院子裡來,藍五剛剛坐下,老白已經把一個卷好的大麥面烙餅塞在他的手裡,又滿滿地給他盛了一大碗大麥仁稀飯。

  藍五接過稀飯,先喝了-一大日,頓時心裡熱呼呼的,又低著頭吃著烙餅。老白說:「這幾天你上哪兒了?」藍五說:「十裡鋪有一鋪白事,一個面坊老頭去縣城裡進面,叫日本飛機丟炸彈炸死了。幾個出門的閨女看他爹死得苦,湊錢請了一盤鼓樂,想盡盡心。誰知道我去了以後,那村裡的駐兵不讓穿孝衣、搭靈棚。我等了兩天,也沒弄成事就回來了!現在啥生意也做不成了。」

  柱子說:「那村裡住的是中央軍吧?」藍五說:「可不是。比咱村住的宣傳隊差遠嘍!咱村這宣傳隊給老百姓挑水、掃地,那村的雞子快叫他們殺吃完了。」柱子說:「這宣傳隊可真不賴,住了這半個月,那麼多弟兄,連賒個燒餅賬的都沒有。」老白笑著問藍五:「五哥,聽說李隊長不是叫你參加他們的宣傳隊嗎?」藍五說:「那是說笑話。嗨!我要是年輕十歲嘛,我可真去參加!新四軍這些弟兄們家常得很,像我這樣的……算是下九流了吧?可人家不論是當官的還是底下的弟兄,一見面就拉住手!……」他說著發黃的臉上泛出一層興奮的紅潮。

  原來這藍五在赤楊崗是個光身條子,今年已經三十多歲了。父母早亡,從小跟著響器班子拍小鈸,饑一頓飽一頓,吃兩天大酒大肉,喝兩天黃菜葉子稀粥。他人倒聰明,十四五歲時候,跟著老師傅朱全水學吹嗩呐,不到一年,一杆五眼嗩呐,學啥像啥。同是《上轎調》,他吹得嘹亮、柔和。同是《百鳥朝鳳》,他吹得委婉細膩,學什麼鳥叫,像什麼鳥叫。不光學得像,小過門加得也熱鬧歡快。那幾年剛興留聲機,農民們叫「洋戲」,賣針的總是帶著一部。他一有空就蹲在賣針的攤子邊上聽。

  不到兩年,二簧戲、河南梆子、河北梆子、曲子、越調、四股弦、墜子書,樣樣會吹。他有幾出拿手好戲:《秦香蓮》、《二進宮》、《對花槍》、《穆桂英掛帥》。在這不大唱戲的農村裡,農民們聽著這婉轉淒清的嗩呐,覺得比看大戲還過癮。那時藍五在「朱家班」裡,掌著大笛,朱全水抽幾口鴉片,再加上人也老了,全憑藍五項門面。縣裡東關有個「閻家班」,曾經和「朱家班」比賽過兩次,都比輸了。「閻家班」憑的是花樣多,三杆嗩呐撂著吹,鼻子吹,嘴吹,可是不管怎樣名堂多,都比不過藍五那一杆嗩呐。

  藍五只要一個飛板吹下來,下邊就是一片掌聲,再加上他那又含蓄、又洗煉、又奔放的曲調,吹得人們如癡如醉、似顛似狂。人們的評價是:「閻家班」吹的「髒」,「朱家班」吹的「乾淨」。

  藍五出了名後,周圍幾十裡的農村辦紅白大事,少不得要請他去。那時藍五還年輕,每一場事下來,分的錢也多一些,分發頭也留起來,綢子褂子皮底鞋也穿起來,還戴了兩個鎦金戒指。就在這時候,卻惹出一場禍來。

  項城縣袁家殯埋袁老八,叫了三盤鼓樂,藍五也被叫去了。整整吹了三天三夜。這個莊子裡有一家姓劉的地主,是袁家的一門遠親。他家有個孩於是個白癡,平常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長到一二十歲還尿床。可是劉家有錢,有莊子有地,這個白癡卻娶了個漂亮媳婦。這個媳婦叫雪梅,也是窮人家閨女,說是嫁到劉家,其實是賣到劉家。才嫁來時不懂事,只知道有吃有喝,就算到福窩裡了,後來漸漸長大,特別是人前人後,看到那個傻子盡鬧笑話,少不得在屋子裡對鏡垂淚,自歎命苦。劉家自知自己的孩子憨,衣服首飾也盡她穿用,後來還從開封省城裡給她買來一部留聲機,叫她解悶兒。

  這雪梅有了留聲機,感情算是有了點寄託。每天在屋子裡擺弄唱片聽。她本是個聰明過人的姑娘,幾十張唱片不到一年就背得滾瓜爛熟。不管曲子、梆子、墜子,各名家的調門、唱腔都暗暗記在心裡;她本來都學會唱了,因為家裡規矩大,從不敢啟唇哼過,只是把一堆旋律、節奏、音韻、聲調深深埋在心裡。

  袁家埋人的頭天夜裡,她換了件雪青竹布褂子,黑府綢褲於,腳上穿了雙白鞋,來袁家廳堂上聽吹嗩呐。這時鼓樂還沒有開場,廳堂裡外卻已經擠了不少人。雪梅站在人群邊上瞧著;只見雪亮的煤氣燈下坐著一班子吹鼓手:有抱笙的,拉弦的,掌鼓板的,敲梆子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