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文學 > 東方 | 上頁 下頁 |
一二 |
|
父親的死,使李能對謝家非常仇恨,但又無可奈何。眼前黑茫茫的,看不見一絲出路。七七事變前幾年,地主剝削農民還有一種很厲害的方式,就是販賣料面(海洛因的俗稱,是鴉片一類的麻醉劑。)。只要抽上它,用不了多久,就會傾家蕩產,乖乖地把土地交到地主手裡。李能竟跳到了這個陷阱。不久,就把僅剩下的兩間房子典押給謝家,又住到當年全家逃難住過的小廟裡去了。瘦得皮包著骨頭,披著破衣襤片,人不人,鬼不鬼,情景十分可憐。 直到八路軍過來,強迫這些不幸的人把料面癮戒掉,這才將李能挽救過來。大媽常常勸導他,分配他做一些抗日工作。抗日後期,他就已經是村裡很頂事的民兵。不過他最出色的表現,還要算參加土地改革的鬥爭。 在那些日子,他仿佛突然有了用不完的精力,樣樣走在前面,表現得非常勇敢。那謝家也像其他地主一樣狡猾,他們很早就聽到了風聲。一切值錢的東西,都埋的埋了,藏的藏了。農民們除了土地和笨重的農具外,幾乎沒有落到什麼東西,所以又來了一次複查。在複查期間,李能手裡拿著一根細長的鐵釺,領著貧農團的人們,在謝家的屋裡屋外,宅前宅後,向地下探尋著藏東西的地方。結果地主的夾壁牆被發現了,秘密的地窖也被發現了,找出了謝家不少的貴重衣物、用具。 可是謝家的白銀和元寶卻一直沒有找到。村裡的貧農們都很焦急。李能飯也吃不下去,整日整夜地在謝家院子裡轉遊著,用鐵釺將屋裡屋外的地探遍了,還是沒有結果。在人們已經失望的時候,李能靈活的大眼忽然發現,庭院裡的一棵丁香樹,有幾片黃葉飄落下來。這正是六月天,為什麼樹上有了黃葉?仔細一看,樹葉乾巴巴的,像是移動過的樣子。李能的眼珠一轉,果斷地說:「刨這個地方!」貧農團的人們動手一刨,把樹移開,果然發現了一個半人多高的大甕,一打開,是滿滿一甕亮鋥鋥的白洋和元寶。這是鳳凰堡貧農團一個很大的勝利。從這時起,村裡的貧農們對李能非常敬服。土改以後不久,李能就同其他一些積極分子參加了党的隊伍。接著,又當選了這村的武委會主任。 經過土改,李能分了七八畝好地和一個小院,又娶了一個寡婦,還帶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子。從此就結束了他那段悲慘的生活。過了幾年,孩子長大了,勞動力又不缺,日子就一年好過一年。也就從這時候,他父親當年那發家致富的靈魂又在他的身上復活了。但是,比起他父親來,他是多麼聰明的人哪!他睜著一雙精明無比的眼睛,察看著他的周圍,在這世界上探尋著一切可以找到的輕巧的門路。 有一天,他在街上閑坐,從人們的閒談裡,有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人們說,鄰村裡有一家張姓兄弟,因為不和分家了。分家以後,哥哥為了表示對分家不公的氣忿,新蓋了三間北屋,屋子的拱門上修了很好看的塑花。塑的是兩枝大仙桃,紅嘴綠葉,人人稱讚。兄弟媳婦氣不過,就慫恿丈夫也蓋了三間房,跟哥哥那三間遙遙相對,並且賭氣要找一個能工巧匠,做出更好的塑花來,壓倒對方。房子蓋好了,可是還沒有找到塑花的人。因為哥哥門上的塑花,是方圓三五十裡聞名的巧匠做的,再也沒有人敢和他相比。李能聽了,心裡暗暗盤算,什麼都是人做的,不妨試試。 於是,他就到了那張家弟弟的家裡,自稱在大地方學過這行手藝,不做便罷,要做出來,如果蓋不過對方,就一個錢不要。就這樣把活接過來了。可是不要說雕塑,他連平常的泥水匠也沒有做過。他就藉口做準備,用了幾天工夫,跑了十幾個村子,凡是拱門上有塑花的,他都站下來細看。回到家裡,就倒在炕上,閉著眼苦苦地揣摩。開工了,他就到了張家門上,畫了又改,改了又畫,直做了半個月,簡直不成個體統。張家弟弟急了,他說:「你別急,常言說『慢工出細活』,你這房子不是住了一輩子就不住了,將來傳到孩子手裡,也得叫他們看了高興。」這樣,他整整做了33天,才做成了。張家弟弟一看,這拱門周遭,被五顏六色的花朵快包嚴了,一眼看去,真是華麗非凡。村裡不少人鬧哄哄地擠在門前指點觀看。這李能當場指給主人說:「常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這些花鳥都有個講究。你看,這上面是鳳凰戲牡丹,這就叫『花開富貴』;這兩邊是菊花,『菊』和『舉』同音,這就叫『舉家歡慶』;還有這下面,是笨鳥口銜蓮花,為什麼單塑個笨鳥?這也是取它的音,叫『輩輩連生』……」 大家看著,尤其對那一嘟嚕葡萄,感到有趣。那都是小孩玩的玻璃球嵌上去的,葡萄葉上還翹著用細鐵絲做成的葡萄須,看去像真的一樣。大家不由得稱讚起來。他笑了一笑說:「這都不算什麼,還有一個地方,你們沒有看到。」他指了指門框,原來門框上擺著兩小筒乾電池。他一通電,忽然那風凰的眼珠閃閃地亮起來,原來那裡鑲嵌著一個手電筒的小電燈泡兒。大家齊聲叫起好來。主人夫婦眼花繚亂,笑得合不攏嘴兒。他們的願望實現了,終於壓倒了他們的哥哥。對於鄰村這位素昧平生的巧匠,真是說不盡的崇敬和感激,大大宴請了他一番。席間又提出要跟他結為異姓兄弟。這使李能感到突然。不答應吧,捱不過面子;答應了吧,還怎麼張口要工錢呢?但他那滴溜溜的眼珠一轉,馬上答應了。過了一個月,他藉口要做一個小本買賣,要他的盟弟添個本兒。結果他這盟弟給了他大約比工資多一倍的錢。——這就是李能獨立決定生活道路時的第一個成功。 這個成功,給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小的勇氣。誰家的水捅漏了,他也敢答應換底;誰家的鐵鍋破了,他也敢答應修補;誰家的銅鎖老舊得不管用了,他也能摳摳搜搜地給你修好。時間不長,他竟成了許多職業的大膽嘗試者,因為他心靈手巧,竟是無往不勝。也就從這時,他得到了「大能人」的聲名。 解放戰爭正熾熱的時候,這地方,機關、部隊、老百姓以及過路客商很多,可是飛龍鎮只有一家車子鋪,真是應接不暇。李能看准了這個機會,到車子鋪喝了兩次水,抽了一次煙,經過短期地觀察研究,購置了些零件,就在飛龍鎮這交通要道上掛起了「李能車子鋪」的招牌。當天下晚,就有人推來了一輛車子,一進來就說:「喂,掌櫃的,你騎騎我這車子,看看有什麼毛病?」這真讓李能撓頭,因為他從來沒騎過車,但他仍平靜地不慌不忙地打喜諢說:「咳,您太客氣了!您就說吧,我給你快點修好,你好上路。」幸虧那個人沒有堅持原來的方案。誰知第二天一大早起,就有人推來一輛車子,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牌號。他心裡驚訝,肚裡為難,眼珠一轉,張口要了一個大價,要一口袋米,還起碼要五天時間。誰知車主都一一答應下來。車主走了,他把車子卸開,面對著好多小零件,乾瞪眼,就是找不到毛病。他一天一夜沒睡覺,終於發現是幹斤磨損了,就到別的車子鋪討了一個換上——就把那一口袋小米揪過來了。 那時候,國民黨繼日寇之後,對根據地進行了嚴密封鎖,就是買一兩煤油,一盒洋火,一包牙粉都很困難。這時,城鄉的商人小販,往往用各種方式把貨物偷運出來,獲取厚利。尤其是染料,要弄出一筒來,就能賺好幾倍的價錢。李能的注意力又轉移了。他把車子鋪換下來的破舊零件,整成了一輛雖然難看但卻很牢固的車子,就投身到這個帶危險性的行業裡去。他把染料裝到車子的輪胎裡,在大道上嗚嗚飛馳。這新的職業,帶給他最大的成功,使他覺得他以往從事的那些「小勾當」,簡直是一個可笑的笨漢的做法。 平津解放,大軍南下,村長和支部書記都調去開闢新的地區了。這時李能就擔任了村長。隨著大城市的解放,李能面前展開了更廣闊的天地。他來往于北京、天津、保定之間,有時販運布匹,有時販運鐵器,有時馱來一些破舊衣服、布頭子,在集上出賣,賺了不少的錢。時間不長,他已經置買了一輛膠輪大車,一匹大黑騾子,成為鳳凰堡日子最紅火的一家。 大媽匆匆走著。李能的家住在街東頭,並不算遠,不一時就來到了。這是一個大黑梢門,門前停著一掛嶄新的大車,一個精幹結實的小夥子,正端著半簸箕高粱給那匹大黑騾子加料,好像要走遠路的樣子。 「小鎖!」大媽招呼了一聲。 小夥子轉過頭來,他在太陽地裡曬得滿頭是汗。大媽問:「你爹在家不?」 「在哩!」那小夥子向家裡擺了擺頭,「可是我們馬上就要走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