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知堂文集 | 上頁 下頁
體罰


  近來隨便讀斯替文生(R.L.Stevenson)的論文《兒童的遊戲》,首節說兒時的過去未必怎麼可惜,因為長大了也有好處,譬如不必再上學校了,即使另外須得工作,也是一樣的苦工,但總之無須天天再怕被責罰,就是極大的便宜,我看了不禁微笑,心想他老先生(雖然他死時只有四十四歲)小時候大約很打過些手心罷?美國人類學家洛威(R.H.Lowie)在所著《我們是文明麼》第十七章論教育的一章內說,「直到近時為止,歐洲的小學教師常用皮鞭抽打七歲的小兒,以致終身帶著傷痕。在十七八世紀,年幼的公侯以至國王都被他們的師傅所凶毆。」譬如亨利第四命令太子的保姆要著實地打他的兒子,因為「世上再沒有別的東西于他更為有益」。太子的被打詳明地記在賬上,例如——

  「一六〇三年十月九日,八時醒,很不聽話,初次挨打。(附注,太子生於一六〇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六〇四年三月四日,十一時想吃飯。飯拿來時,命搬出去,又叫拿來。麻煩,被痛打。」

  到了一六一〇年五月正式即位,卻還不免於被打。王曾曰,「朕寧可不要這些朝拜和恭敬,只要他們不再打朕。」但是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羅素的《教育論》第九章論刑罰,開首即雲,「在以前直到很近的時代,兒童和少年男女的刑罰認為當然的事,而且一般以為在教育上是必要的。」西洋俗語有雲,「省了棍子,壞了孩子,」就是這個意思,據丹麥尼洛普(C.Nyrop)教授的《接吻與其歷史》第五章說——

  「不但表示恭敬,而且表示改悔,兒童在古時常命在被打過的棍子上親吻。凱撒堡(Geiler von Kaiserberg)在十六世紀時曾這樣說過:兒童被打的時候,他們和棍子親吻,說道——

  親愛的棍子,忠實的棍子,
  沒有你老,我那能變好。

  他們和棍子親吻,而且從上邊跳過,是的,而且從上邊蹦過。」這個教育上的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從上古直到近代,大約是一律通行,毫無疑問的。聽說瓊生博士(Samuel Johnson)很稱讚一個先生,因為從前打他打得透而且多。盧梭小時候被教師的小姐打過幾次屁股,記在《懺悔錄》裡,後來寫《愛彌兒》,提倡自由教育,卻也有時主張要用嚴厲的處置——我頗懷疑他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對於被打者沒有什麼惡意,也未可知。據羅素說,安諾德博士(即是那個大批評家的先德)對於改革英國教育很有功績,他減少體罰,但仍用於較幼的學生,且以道德的犯罪為限,例如說誑,喝酒,以及習慣的偷懶。有一雜誌說體罰使人墮落,不如全廢,安諾德博士憤然拒絕,回答說:

  「我很知道這些話的意思,這是根據於個人獨立之傲慢的意見,這是既非合理,也不是基督教的,而是根本地野蠻的思想。」他的意思是要養成青年精神的單純,清醒謙卑,羅素卻批註了一句道,由他訓練出來的學生那麼很自然地相信應該痛打印度人了,在他們缺少謙卑的精神的時候。

  我們現在回過來看看中國是怎樣呢?棒頭出孝子這句俗語是大家都曉得的,在父為子綱的中國厲行撲作教刑,原是無疑的事,不過太子和小皇帝是否也同西國的受教訓,那是不明罷了。我只聽說光緒皇帝想逃出宮,被太監攔住,拔住禦辮拉了回來,略有點兒相近,至於拉回宮去之後有否痛打仍是未詳。現在暫且把高貴的方面擱起,單就平民的書房來找材料,亦可以見一斑。材料裡最切實可靠的當然是自己的經驗,不過不知怎的,大約因為我是穩健派的緣故罷,雖然從過好幾個先生,卻不曾被打過一下,所以沒有什麼可說,那麼自然只能去找間接的,也就是次等的材料了。

  普通在私塾的憲法上規定的官刑計有兩種,一是打頭,一是打手心。有些考究的先生有兩塊戒方,即刑具,各長尺許,寬約一寸,一薄一厚。厚的約可五分,用以敲頭,在書背不出的時候,落在頭角上,嘣然一聲,用以振動遲鈍的腦筋,發生速力,似專作提撕之用,不必以刑罰論。薄的一塊則性質似乎官廳之杖,以撲犯人之掌,因板厚僅二三分,故其聲清脆可聽。通例,犯小罪,則撲十下,每手各五,重者遞加。我的那位先生是通達的人,那兩塊戒尺是紫檀的,處罰也很寬,但是別的塾師便大抵只有一塊毛竹的板子,而且有些兇殘好殺的也特別打得厲害,或以桌角抵住手背,以左手握其指力向後拗,令手心突出而拼命打之。此外還有類似非刑的責法,如跪錢板或螺螄殼上等皆是。傳聞曾祖輩中有人,因學生背書不熟,以其耳夾門縫中,推門使闔,又一叔輩用竹枝鞭學生血出,取擦牙鹽塗其上,結果二人皆被辭退。此則塾師內的酷吏傳的人物,在現今青天白日的中國總未必再會有的罷。

  可是,這個我也不大能夠擔保。我不知道現在社會上的一切體罰是否都已廢止?笞杖枷號的確久已不見了,但是此外偵查審問時的敲打,就是所謂「做」呢?這個我不知道。普通總是官廳裡的苦刑先廢,其次才是學校,至於家庭恐怕是在最後——而且也不知到底廢得成否,特別是這永久「倫理化」的民國。在西洋有一個時候把兒童當作小魔鬼,種種的想設法克服他,中國則自古至今將人都作魔鬼看,不知鬧到何時才肯罷休。我回想斯替文生的話,覺得他真舒服極了,因為他不去上學校之後總可以無須天天再怕被責罰了。

  十九年五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