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綠洲 | 上頁 下頁 |
十五 夢 |
|
須萊納爾女士(Olive Schreiner)於一八五九年生在南非,父親是德國教士,母親是英國人。一八八二年她到倫敦去,接續的把《非洲田家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African Farm )和《夢》(Dreams )兩部著作付刊,在讀書界上得到不少的聲名。一八九四年她和克朗拉德(S.G.Cromright)結婚,以後就住在南非。她的丈夫和長兄都是政治家,她也參與政治問題,盡力消弭英非兩者之間的惡感。一八九九年她在一篇論文裡說,「我們千百的男女都愛英國的,原都願意把生命獻給他;但是如去打倒一個為自由而戰的南非人民,我們寧可把右手放到火裡去,直至他只剩了一支焦黑的骨。」 但這一年裡,戰爭終於發生了,她在回家去的路上為英軍所捕,監禁在一個小村裡,這時候她家所在的約翰堡被英軍攻落,家財搶劫一空,她費了十二年工夫寫成的一部女性問題研究的稿本也被英兵燒毀了。她在幽囚中,把書中寄生論這部分,就所記憶的陸續寫下,共成六章,這就是一九一一年所發刊,世間尊為婦女問題之聖書的《婦女與勞動》(Woman and Labour )的原稿。此書出後,她的聲名遂遍於全世界,與美國紀爾曼(Gilman)夫人齊名,成為最進步的婦女經濟論者之一人了。 《夢》是一八八三年所刊行的小說集,共十一篇,都是比喻(Allegoria)體,仿佛《天路歷程》一流,文體很是簡樸,是仿新舊約書的:這些地方在現代讀者看來,或者要嫌他陳舊也未可知。但是形式即使似乎陳舊,其思想卻是現在還是再新不過的。我們對於文學的要求,在能解釋人生,一切流別統是枝葉,所以寫人生的全體,如莫泊商(Maupassant)的《一生》之寫實,或如安特來夫(Andreiev)的《人的一生》之神秘,均無不可;又或如藹覃(F.van Eeden)的《小約翰》及穆德林克(Maeterlinck)的《青鳥》之象徵譬喻,也是可以的。 還有一層,文章的風格與著者的心情有密切的關係,出於自然的要求,容不得一點勉強。須萊納爾在《婦女與勞動》的序上說,「在原本平常的議論之外,(按這是說那燒失的一部原稿,)每章裡我都加入一篇以上的比喻;因為用了議論體的散文去明瞭地說出抽象思想,雖然很是容易,但是要表現因這些思想而引起的情緒,我覺非用了別的形式不能恰好的表出了。」小說集裡的一篇《沙漠間的三個夢》據說即是從那原稿中抽出的,是那部大著的唯一的倖存的鱗片。我們把《婦女與勞動》裡的文章與《夢》比較的讀起來,也可以看出許多類似。頭兩章描寫歷代婦女生活的變遷,饒有小說趣味。全書結末處說: 「我們常在夢中聽見那關閉最後一個娼樓的鎖聲,購買女人身體靈魂的最後一個金錢的丁當聲,人為地圈禁女人的活動,使她與男子分開的最後一堵牆壁的坍倒聲;我們常想像兩性的愛最初是一條魯鈍緩慢爬行的蟲,其次是一個昏沉泥土似的蛹,末後是一匹翅膀完具的飛蟲,在未來之陽光中輝耀。 我們今日溯著人生的急流努力扳槳的時候,遠望河上,在不辨邊際的地方,通過了從河岸起來的煙霧中間,見有一縷明亮的黃金色之光,那豈只是我們盼望久的眼睛昏花所致,使我們見這樣的景象麼?這豈只是眼的錯覺,使我們更輕鬆的握住我們的槳,更低曲的彎我們的背,雖然我們熟知在船到那裡之前,當早已有別人的手來替握這槳,代把這舵了。這豈只是一個夢麼? 古代迦勒底的先知曾經見過遠在過去的伊甸樂園的幻景。所夢見的是,直到女人吃了智慧之果並且也給男子吃了為止,女人與男人曾經共同生活在歡喜與友愛之中;後來兩人被驅逐出來,在世上漂泊,在悲苦之中辛勞,因為他們吃了果子了。 我們也有我們之樂園的夢,但是這卻是遠在將來。我們夢見女人將與男人同吃智慧之果,相並而行,互握著手,經過許多辛苦與勞作的歲月以後,他們將在自己的周圍建起一坐比那迦勒底人所夢見的更為華貴的伊甸,用了他們自己的勞力所建造,用了他們自己的友愛所美化的伊甸。 在他的默示裡,有一個人曾經見了新的天與新的地。我們正看見一個新的地,但在其中是充滿著同伴之愛與同工之愛。」 這一節話很足以供讀《夢》的人的參證。著者寫這兩種書,似乎其間沒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抒情之中常含義理,說理的時候又常見感情迸躍發而為詩。她在《婦女與勞動》序裡聲明藝術的缺乏,以為「這些沒有什麼關係」,但她的著作實在沒有一篇不具藝術。正如惠林頓女士(Amy Wellington)所說,「通觀她著作全體,包含政治或論辯的文章在內,在她感動了的時候,她便畫出思想來;同她的《藝術家的秘密》裡的藝術家一樣,她從人生的跳著的心裡取到她腦中圖畫的灼熱的色彩。」她這文藝的價值或者還未為職業的批評家所公認,唯據法國洛理藹(F.Loliee)在《比較文學史》說,「訶耳士(W.D.Howells)與詹謨思(Henry James)都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好的英文小說的作者;我們又加上南非洲有才能的小說家,專為被虐的人民奮鬥的選手須萊納爾,新時代的光榮的題名錄就完全了。」我們從這裡,可以大約知道這女著作家應得的榮譽了。 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五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