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周作人書信 | 上頁 下頁 |
山中雜信一 |
|
伏園兄: 我已於本月初退院,搬到山裡來了。香山不很高大,仿佛只是故鄉城內的臥龍山模樣,但在北京近郊,已經要算是很好的山了。碧雲寺在山腹上,地位頗好,只是我還不曾到外邊去看過,因為須等醫生再來診察一次之後,才能決定可以怎樣行動,而且又是連日下雨,連院子裡都不能行走,終日只是起臥屋內罷了。大雨接連下了兩天,天氣也就頗冷了。般若堂裡住著幾個和尚們,買了許多香椿幹,攤在蘆席上晾著,這兩天的雨不但使他不能乾燥,反使他更加潮濕。每從玻璃窗望去,看見廊下攤著濕漉漉的深綠的香椿幹,總覺得對於這班和尚們心裡很是抱歉似的,—雖然下雨並不是我的緣故。 般若堂裡早晚都有和尚做功課,但我覺得並不煩擾,而且於我似乎還有一種清醒的力量。清早和黃昏時候的清澈的磬聲,仿佛催促我們無所信仰,無所歸依的人,揀定一條道路精進向前。我近來的思想動搖與混亂,可謂已至其極了,托爾斯泰的無我愛與尼采的超人,共產主義與善種學,耶佛孔老的教訓與科學的例證,我都一樣的喜歡尊重,卻又不能調和統一起來,造成一條可以行的大路。我只將這各種思想,淩亂的堆在頭裡,真是鄉間的雜貨一料店了。—或者世間本來沒有思想上的「國道」,也未可知,這件事我常常想到,如今聽他們做功課,更使我受了激刺,同他們比較起來,好像上海許多有國籍的西商中間,夾著一個「無領事管束」的西人。至於無領事管束,究竟是好是壞,我還想不明白。不知你以為何如? 寺內的空氣並不比外間更為和平。我來的前一天,般若堂裡的一個和尚,被方丈差人抓去,說他偷寺內的法物,先打了一頓,然後捆送到城內什麼衙門去了。究竟偷東西沒有,是別一個問題,但是吊打恐總非佛家所宜。大約現在佛徒的戒律,也同「儒業」的三綱五常一樣,早已成為具文了。自己即使犯了永為棄物的波羅夷罪,並無妨礙,只要有權力,便可以處置別人,正如護持名教的人卻打他的老父,世間也一點都不以為奇。我們廚房的間壁,住著兩個賣汽水的人,也時常吵架。掌櫃的回家去了,只剩了兩個少年的夥計,連日又下雨,不能出去擺攤,所以更容易爭鬧起來。前天晚上,他們都不願意燒飯,互相推諉,始而相罵,終於各執灶上用的鐵通條,打仗兩次。我聽他們叱吒的聲音,令我想起《三國志》及《劫後英雄略》等書裡所記的英雄戰鬥或比武時的威勢,可是後來戰罷,他們兩個人一點都不受傷,更是不可思議了。從這兩件事看來,你大略可以知道這山上的戰氛罷。 因為病在右肋,執筆不大方便,這封信也是分四次寫成的。以後再談罷。 一九二一年六月五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