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舊書回想記 | 上頁 下頁
一九 山海經釋義


  小時候在書房裡讀書,雖然背得很熟,後來大抵不感到什麼興趣,但是自己隨便看的卻時常想起,即使是極平凡的書也覺得特別有意思。《山海經》便是其一。那時最初見到的《山海經》不知道是什麼板本,總之是極粗糙的坊刻,中本黃紙印刷,每半葉一圖,雕刻拙劣,但心甚喜愛,其中龍首馬蹄的彊良圖像至今還清楚的記得。以後又見過仿佛是廣百宋齋的一種石印本,圖用紅綠套印,亦是中本而半葉有四圖,殊不明晰,故記憶不清,此兩書均早已失去,不復可蹤跡矣。經過了三十年之後,重新再買《山海經》來看,卻是別一路的東西了,如畢秋帆的《新校正》,郝蘭皋的《箋疏》,都是純正的學術書,沒有圖像,吳志伊的《廣注》雖說有圖五卷,現在卻也不見,汪雙池的《山海經存》石印本有圖,但是重描得不好,覺得還不如坊刻粗本尚有古拙之趣。

  最近所得有王德徵的《山海經釋義》,明萬曆丁酉年刊,在今三百四十餘年前,有圖七十五葉。據《四庫總目》卷一百四十四小說家類存目二雲,是書全載郭璞注,崇慶間有論說,詞皆膚淺,其圖亦書肆俗工所作,不為典據。案《山海經》多記怪物,畢氏書序雖力說未嘗言怪,亦只是唯理的解說,未足憑信,因此圖多怪相正是當然,即使根據唐宋人畫本,也未必便足為典據,所可重者只是古耳,今《釋義》本在我所見已是最古之圖,雖出自俗工亦無妨礙也。

  《鄭堂讀書記》補逸卷十六雲,是編就郭景純注本,於每節後各為之釋義,詞多膚淺,於經注無甚發明,間有駁及經文,尤為乖謬。此評語蓋本於《四庫存目》,別無新意,唯特別提出駁及經文,是已能知《釋義》之要點,但持與畢郝諸氏之書相較,則明清學風不同,自難以並論矣。《釋義》郭璞序後蔣一葵識語中有雲,景純語怪專信物,德徵語常專信理。此語極得要領,蓋《釋義》非箋疏而是批評,往往反駁經語為不可信,其實此唯理主張與畢氏本無二致,但與經生家法不合,為鄭堂所不喜正是難怪也。我頗喜《釋義》的話,但也更愛那些俗工的畫,《海內經》雲南方有神曰延維,人首蛇身衣紫衣,大為王君所笑,而其圖觀之亦複有趣,(惜未畫紫衣,)蓋論事理應疾虛妄,若作小說看時,姑妄言之姑聽之,正亦不惡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