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木片集 | 上頁 下頁
農曆與漁曆


  人們習慣把我國的陰曆叫作農曆,其實如果真有農民所專用的那麼一種曆本的話,倒完全應該是現在所通行的陽曆。因為大家知道,農民種田與氣候的冷暖頂有關係,以節氣為標準,而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乃是以太陽為依據的,因太陽和地面的遠近而定出四時來,在這中間劃分為二十四節氣,這在陽曆上都有差不多一定的日期,很是簡便適用。

  西洋曆書上本來有春秋二「分」,冬夏二「至」的期日。把整年分為二十四節,這與古代的一年「七十二候」原來卻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的創造,但比較起來前者要更切實得多,因為它補充了二「分」二「至」中間的空隙,將全年平均分配,因此更多實用的價值。二十四節氣的分配既然以太陽為依據,所以日期幾乎是一定的,有時相差也不過一日。以前見過歌訣有云:

  公曆節氣真好算,一月兩節不改變,
  上半年來五廿一,下半年來七廿三。

  簡單好記,農民使用起來是最方便的,可是,世間有一種誤解,以為二十四節氣是陰曆特有的東西,所以就把陰曆稱為農曆了。有些新日曆以及報紙上,特地把節氣改成陰曆的日子揭載出來,這是違反常識的。

  中國農民過去一直依靠節氣作為耕作的標準,因為節氣表示四時氣候的變化,是正確可信的,可是,這根源雖然出於太陽,而當時中國使用的乃是陰曆,所以只好把這「一月兩節不改變」的二十四節分配給陰曆年,結果不但是有時一年兩頭春,閏月中只有一個節氣(或者應當倒過來說,把一月中只有一個節氣的月份定為閏月),尤其是一年內節氣的日期紛亂不堪,如果不拿出曆本來查,這些日子就永遠沒法子來記了。

  據我的看法,陽曆二十四節根據太陽關係算出,最為準確,日期又有一定,容易記憶,最適宜于農民使用,所以這應該稱為農曆才對,不必再去拉扯陰曆出來。

  我並不是說陰曆可以取消,這也是古代文化遺產之一,在曆書中是可以容許它占一席地的。陰曆以月亮為依據,每月一度月圓,看了也覺得有意思。至今不問東西國家,這年月的「月」字推究下去還是與月亮分不開的。此外在生活上,月亮也並不是全無影響。有人說這與婦女孕育有關,因為對於醫學婦科是外行,不知道怎麼樣,但是海潮與月亮的關係是不成問題的。小時候生長海邊,習聞「初一十五子午潮」的成語;上海解放的那年,我在橫濱橋頭寄住,每天在小樓上看河水應時隨潮漲落,常使我想起唐人的「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的兩句詩來。

  陰曆現在對於我們住在城市的人沒有多大用處了,但它在別一方面卻有很大的作用,即是在海邊生活的一群人,他們需要知道潮汛的時刻,準備躲避或是利用。從這一點來看,陰曆實在乃是漁曆,現今有人稱它為農曆,這是與事理不相符合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