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木片集 | 上頁 下頁
劉半農


  劉半農是「五四」以來聞名的名字,但是現在的青年恐怕知道的已經不很多了吧,原因是他在一九三四年就去世了,就是說在近二十幾年中間,不曾看見他在文學上的活動。他實在是《新青年》的人物,這不單是一句譬喻,也是實在的話。他本來在上海活動,看到了《新青年》的態度,首先響應,起來投稿,當時應援這運動的新力軍,沒有比他更出力的了。他也有很豐富的才情,那時寫文言文,運用著當時難得的一點材料,他後來給我看,實在是很平凡很貧弱的材料,卻寫成很漂亮的散文,的確值得佩服。《新青年》的編輯者陳仲甫那時在北京大學當文科學長,就征得校長蔡孑民的同意,於一九一七年的秋天招他來北大,在預科裡教國文。

  這時期的北大很有朝氣,尤其在中文方面生氣勃勃(外文以前只有英文,添設德法文以及俄文,也是在這時候),國文教材從新編訂,有許多都是發掘出來的,加以標點分段,這工作似易而實難,分任這工作的有好幾個人,其中主要的便是半農。他一面仍在《新青年》上寫文章,這回是白話文,新進氣銳,攻擊一切封建事物最為尖銳,與錢玄同兩人算是替新思想說話的兩個健將。其時反對的論調尚多,錢玄同乃托「王敬軒」之名,寫信見責,半農作複,逐條駁斥,頗極苛刻,當時或病其輕薄,但矯枉不忌過正,自此反對的話亦逐漸少見了。

  不過劉半農在北大,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預科教國文和文法概論,但他沒有學歷,為胡適之輩所看不起,對他態度很不好,他很受刺激,於是在「五四」之後,要求到歐洲去留學。他在法國住過好幾年,專攻中國語音學,考得法國國家博士回來,給美國博士們看一看。以後我們常常戲呼作劉博士,但是他卻沒有學者架子,仍是喜歡寫雜文,說笑話。等週刊《語絲》出世,他就加入,與「東吉祥」派的正人君子對抗,這一節也是可以稱讚的。

  他又寫文章特別露骨,有些是「紳士」不敢用的字面,所以他雖然有進入紳士隊裡去的資格,卻仍舊是「吳下阿蒙」,插不進足去。他在北大當過多年的教授以後,終於移到輔仁大學裡去作教務長了,那大學是陳援庵當著校長,沈兼士當文學院長,都是北大的舊人,但主體乃是天主教,主權全在外國人(當時是德國,後來是美國人)手裡,其不得意也可想而知了。他於一九三四年夏中參加學術考察團,到內蒙去,回來生了回歸熱,因此去世。這是很可惜的,因為他現今若還活著,不過六十多歲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