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苦口甘口 | 上頁 下頁 |
文藝復興之夢 |
|
文藝復興是一件好事情。近來時常有人提起中國的文藝復興,我們聽了自然是無不喜歡的,但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卻又一時說不清楚,大概各人心裡只有一個漠然的希望,但願中國的文藝能夠復興而已。不過文藝復興是一句成語,我們說到他便自然有些聯想,雖然不免近於迂闊,這裡且來簡單的考慮一下。 文藝復興的出典,可以不必多說,這是出於歐洲的中古時代。籠統點說來,大抵可以算作十四世紀中至十六世紀末,在中國歷史上或者可雲始於馬可波羅之西返,訖于利瑪竇之東來罷。這時候歐洲各民族正在各自發展,實力逐漸充實,外面受了古典文化的影響,遂勃然興起,在學術文藝各方面都有進展,此以歐洲的整個文化言故謂之「再生」,若在各民族實乃是一種新生也。中國沿用日本的新名詞,稱這時期為文藝復興,其實在文學藝術之外還有許多別的成就,所以這同時也是學問振興,也是宗教改革的時代。內在的精力與外來的影響都是整個的,所以其結果也是平勻發展,不會枝枝節節偏於局部的。 我們一時來不及嚴密的去查書本,只就平常顯著在人耳目間的姓氏來說,有如美術方面的達文西,密凱蘭及羅,文學方面的但丁,薄伽喬,拉勃來,西萬提司,沙士比亞,思想方面的厄拉思穆斯,培根,蒙田,宗教方面的路德,各方面都有人,而且又是巨人,都有不朽的業績。以後各時代的學問藝術也均自有其特色,但是在人與事業的重與大與深與厚上面,是再也沒有可以和這相比的了。這樣的一種整個的復興的確值得景仰與羡慕,希望自己的國裡也有這麼一回幸運的事,即使顯然有點近於夢想,我也總是舉起兩手贊成,而且衷心願望的。 關於歐洲的文藝復興還有可以注意的一點,便是他的內外兩重的原因。內的是民族自有的力量,在封建制度與舊教的統治下自然養成一種文化上的傳統,這裡固然有好的一部分,後來就成為國民精神的基本,卻也有壞的一部分,逐漸在釀成自然的反動。外不必說那是外來的影響,這引動內面的力量,使之發生動作,因其力之大小而得成就,如佛經所雲,隨其福行,各得道跡,我們讀史於此可以獲得很大的教訓。西羅馬亡後,歐洲各民族開始建國,自立基礎,及東羅馬亡,學者多亡命歐陸,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亦隨以流入,造成人文主義的思潮,在歷史上的結果便是那偉大的文藝復興。當時義大利因承受羅馬的傳統,其發動為最早,若是影響西歐全部,成為顯明的文化運動,那已在君士但丁堡陷落之後,蓋在十五世紀中葉矣。 各民族的精力為所固有,唯思想上所有者,在封建制度則為君,在舊教則為神耳,得古希臘人之人間本位思想而發生變化,近代文明也可以說由此發軔。希臘羅馬的文化已古老矣,唯其法力卻仍複極大,當時古典之研究與傳播雖或似有閑的工作,而其影響效力乃有如此者,此看似奇怪,實在則亦並不奇也。古典文書之流通最初只是傳抄,及古登堡造活字板,傳播更為容易,中國在這裡也總算略有資助,雖然出於間接,總之是有了關係,及利瑪竇南懷仁輩東來,也帶來了好些還禮,凡中國最早所接受到的泰西文物,無論是形而上下,那時從義大利日耳曼拿來的東西,殆無一不是文藝復興之所賜也。 以上所說,並不曾考查文書,只憑記得的事情胡亂談一起,謬誤恐所不免,但大抵也就是那麼情形罷。我們再回過來看本國的文藝復興問題,是怎麼樣呢?古今中外的情形不同,我們固然也不好太拘執的來比較,不過大體上說總是可以的,譬如說,文藝復興應是整個而不是局部的。照這樣看去,日本的明治時代可以夠得上這樣說,雖然當時並未標榜文藝復興的名稱,只把他作為維新運動之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已。這個看法實在是很對的,因為明治文學的發達並不是單獨的一件事,那時候在藝術,文史,理論的與應用的科學,以至法政軍事各方面,同樣的有極大的進展,事實與理論正是相合。 中國近年的新文化運動可以說是有了做起講之意,卻是不曾做得完篇,其原因便是這運動偏於局部,只有若干文人出來嚷嚷,別的各方面沒有什麼動靜,完全是孤立偏枯的狀態,即使不轉入政治或社會運動方面去,也是難得希望充分發達成功的。後來的事情怎麼樣?這恐怕是一代不如一代,中日事變前十年間的成績大家多還記得,可以不必贅說。中國現在正是受難時期,古人雲多難興邦,大家的確不可沒有這樣一個大誓願,在自定的範圍內盡年壽為國家盡力,但這只是盡其在我,要想大事成就還須得有各方面的合作,若是偏信自己的事業與力量最勝,可以集事,此種大志固亦可嘉,唯在事實上卻總是徒然也。 根據歐洲中世紀的前例,在固有的政教的傳統上,加上外來的文化的影響,發生變化,結果成為文藝復興這段光榮的歷史。中國如有文藝復興發生,原因大概也應當如此。不過這裡有一件很不相同的事,歐洲那時外來的影響是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古時雖是某一民族的產物,其時卻早已過去,現今成為國際公產,換句話說便是沒有國旗在背後的,而在現代中國則此影響悉來自強鄰列國,雖然文化侵略未必盡真,總之此種文化帶有國旗的影子,乃是事實。接受這些影響,要能消化吸收,又不留有反應與副作用,這比接受古典文化其事更難,此其一。 希臘思想以人間本位為主,雖學術藝文方面雜多,而根本則無殊異,以此與中古為君為神的思想相對,予以調劑,可以得到好結果,現代則在外國也是混亂時期,思想複雜,各走極端,欲加採擇,苦於無所適從,此其二。民初新文化運動中間,曾揭出民主與科學兩大目標,但不久展轉變化,即當初發言人亦改口矣,此可為一例。國民傳統率以性情為本,力至強大,中國科舉制度與歐洲文藝復興同時開始,於今已有五百餘年,以八股式的文章為手段,以做官為目的,奕世相承,由來久矣。 用了這種熟練的技巧,應付新來的事物,亦複綽有餘裕,於是所謂洋八股者立即發生,即有極好的新思想,也遂由甜俗而終於腐化,此又一厄也。拉雜說到這裡,似乎都是些消極話,卻並非作者本意,這原來有如治病,說體質何處虧損,病證如何情形,明白之後才能下藥,現在也就是這個意思,如或病重藥輕,能否立見功效,那自然又是別一回事,不能並作一談者也。 我們希望中國文藝復興是整個的,就是在學術文藝各方面都有發展,成為一個分工合作,殊途同歸的大運動。弄文筆的自然只能在文藝方面盡力,但假如別的方面全然沉寂,則勢孤力薄,也難以存立。文人固然不能去奔走呼號,求各方的興起援助,亦不可以孤獨自餒,但須得有此覺悟,我輩之力盡于此,成固可喜,敗亦無悔,唯總不可以為文藝復興只是幾篇詩文的事,旦夕可成名耳。本國固有的傳統固不易於變動,但顯明的缺點亦不可不力求克服,如八股式文的作法與應舉的心理,在文人胸中尤多存留的可能,此所應注意者一。 對於外國文化的影響,應溯流尋源,不僅以現代為足,直尋求其古典的根源而接受之,又不僅以一國為足,多學習數種外國語,適宜的加以採擇,務深務廣,依存之弊自可去矣,此所應注意的二。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參加者未嘗無相當的誠意,然終於一現而罷,其失敗之跡可為鑒戒,深望以後能更注意,即或未能大成,其希望自必更大矣。中國文藝復興,此名稱極佳,吾輩固無日不在夢想中,雖曰立春之後夢無憑據,唯願得好夢,不肯放棄,固亦人情之常,不足怪者也。 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北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