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苦茶隨筆 | 上頁 下頁
關於掃墓


  清明將到了,各處人民都將舉行掃墓的儀式。中國社會向來是家族本位的,因此又自然是精靈崇拜的,對於墓祭這件事便十分看得重要。明末張岱著《夢憶》卷一有越俗掃墓一則云:

  「越俗掃墓,男女炫服靚妝,畫船簫鼓,如杭州人遊湖,厚人薄鬼,率以為常。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幘船,男女分兩截坐,不座船,不鼓吹,先輩謔之曰,以結上文兩節之意。後漸華靡,雖監門小戶男女必用兩座船,必巾,必鼓吹,必歡呼暢飲,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遊庵堂寺院及士大夫家花園,鼓吹近城必吹海東青獨行千里,鑼鼓錯雜,酒徒沾醉必岸幘囂嚎,唱無字曲,或舟中攘臂與儕列廝打。自三月朔至夏至,填城溢國,日日如之。乙酉方兵,畫江而守,雖魚舲菱舠收拾略盡,墳壟數十裡而遙,子孫數人挑魚肉楮錢徒步往返之,婦女不得出城者三歲矣。蕭索淒涼,亦物極必反之一。」

  清嘉慶時顧祿著《清嘉錄》十二卷,其三月之卷中有紀上墳者云:

  「士庶並出祭祖先墳墓,謂之上墳,間有婿拜外父母墓者。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道遠則泛舟具饌以往,近則提壺擔盒而出。挑新土,燒楮錢,祭山神,奠墳鄰,皆向來之舊俗也。凡新娶婦必挈以同行,謂之上花墳。新葬者又皆在社前祭掃,諺雲,新墳不過社。」

  蘇浙風俗本多相同,所以二書所說幾乎一致,但是在同一地方卻也不是全無差異,蓋鄉風之下又有不同的家風,如故鄉東陶坊中西鄰棟姓,上墳儀注極為繁重,自洗臉獻茶煙以至三獻,費半天的工夫,而東邊橋頭考姓又極簡單,據說只一人坐腳槳船至墳前焚香楮而回,自己則從袖中出「洞裡火燒」

  數個當飯吃而已。明劉侗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中云:

  「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有歌者。哭笑無端,哀往而樂回也。」

  清富察敦崇著《燕京歲時記》云:

  「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煙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世族之祭掃者,於祭品之外以五色紙錢製成幡蓋,陳于墓左,祭畢子孫親執於墓門之外而焚之,謂之佛多,民間無用者。」

  以上兩則都是說北京的事,可是與蘇浙相比又覺得相去不遠,所不同者只是沒有畫船簫鼓罷了。上墳的風俗固然含有倫理的意義,有人很是贊成,就是當作詩畫的材料也是頗好的,不過這似乎有點不能長保,是很可惜的事。蓋掃墓非土著不可,如《景物略》記清明雲,「是日簪柳,遊高梁橋,曰踏青,多四方客未歸者,祭掃日感念出遊。」

  客只能踏青而已,何益於事哉。而近來人民以職業等等關係去其家鄉者日益眾多,歸裡掃墓之事很不容易了,欲四方客未歸者上墳是猶勸饑民食肉糜也。至於民族掃墓之說,於今二年,鄙人則不大贊同,此事不很好說,但老友張溥泉君久在西北,當能知鄙意耳。

  (二十四年三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