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魯迅的故家 | 上頁 下頁
五八、墓碑


  上文講到椿壽的墓碑,所以連帶的說下去。椿壽小名曰春,蔭軒的號也是介孚公給取的。他死時才六歲,但那碑的格式卻頗闊氣,下署兄樟壽立,那時魯迅正從南京告假回家,大概是十月中到家,查舊日記這月份缺少,只記十一月初六日縣考,周氏去者數人,魯迅在內,初七日椿壽病重,初八日辰時身故,十一日魯迅往南京。廿九日縣考出大案,凡十一圖,魯迅三圖三七,仲翔頭圖廿四,伯文四圖十九,案首為馬福田,即馬一浮是也。椿壽葬在南門外龜山,相去不遠還有一座小墳,墳前立片石,上題「亡女端姑之墓」,下款是伯宜,但下文看不清楚了。

  龜山那裡臨河有一個廢廟或庵的遺址,除門口兩間住著看守人之外,其餘都改作為殯屋,興房也有一間,伯宜公的生母孫夫人的靈柩就停放在那裡,大抵是為了這個緣故,伯宜公所以把他的亡女去葬在殯屋背後的空地上的吧。丙申年伯宜公去世,也殯在那裡別一間屋裡,和壽頤的父親桂軒在一起,他們生前原頗要好,常是一處吃酒的。

  隔了一年,椿壽也被送往龜山,不能像大人那麼停放,所以也就埋葬了,那裡有點是叢塚性質,端姑的近旁沒有地方了,就離開有一二十步的光景。在逍遙漊地方買有本家不用的壽墳三穴,蔣老太太去世後,就給介孚公和兩位祖母下了葬,到了民八即一九一九年舉家北遷的時候,添做了一穴給伯宜公用,葬在龜山的端姑和椿壽也都遷去附葬在那裡了。

  這遷葬的事是魯迅親自經手的,後來在《彷徨》的《在酒樓上》一篇小說裡,借了呂緯甫的口裡來說過一個大略。那因為是小說,所以說小兄弟是三歲上死的,雖然實在乃是六歲,至於說墳裡「什麼也沒有」了,那自然是事實。當初埋葬是我經辦的,在寒風中看著泥水作慶福用磚鋪地,放上棺木,再拿磚砌成墓穴,叫作「等棺打」,這情形一直記憶著,直至聽到什麼也沒有的話以後,才算消了這個塊壘。小妹妹比小兄弟的死要早十年,而且那時也還不到一周歲,雖然文中不曾說及,其完全複歸於土當更是沒有問題的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