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作人 > 魯迅的故家 | 上頁 下頁 |
九、曬穀 |
|
園地上白菜與蘿蔔收穫之後,一時沒有什麼東西種,地面是空著,可是並不曾閑著。因為在冬天那地方是用以曬穀的。大概在前清光緒癸巳(一八九三)年時智興房還有稻田四五十畝,平常一畝規定原租一百五十斤,如七折收租,可以有四千多斤的穀子,一家三代十口人,生活不成問題。谷收來之後,一時放在倉間裡,實在只是一間空屋,三面牆壁和地下鋪了竹簟,至於窗門還是破缺,對於鼠雀卻是沒有什麼防備的。穀不很乾燥,須得把它曬乾了,這才能存儲,那一段落便是曬穀的工作。 曬穀之前要先預備曬場。本來是園地,一林一林的,這就是說把土鋤成長方片段,四邊低下,以便行走,或亦有泄水之用,現在便將它鋤平,成為一整塊的稻地。稻地是鄉間的名稱,城裡只有明堂,那是大的天井,如位在廳堂之間,照例南北有屋,東西有走廊,中間一片空地,用大石板滿鋪的,稻地則只是屋前的泥地,堅實平坦而開朗,承受陽光,打稻以及簸揚曬晾都可以在這裡做得,比起明堂來用處大得多了。 平常種園,做曬場以及曬穀,都由一個工人承辦,他不是長年,因為他家在海邊也種著沙地,只抽出一部分工夫來城裡做工,名稱叫作忙月。忙字卻讀作去聲。在百草園做工的是會稽杜浦人,名叫章福慶,因為福字犯了魯迅的祖父的諱,所以主人叫他阿慶,老太太叫他老慶,小孩們都叫他慶叔,這是規矩如此,如看見仁房的一個老工人,也是叫他王富叔的。慶叔曬谷有他的一副本領,他把簟攤開,挑穀出去,一張簟上倒一籮穀,拿起一把長柄的橫長的木鏟,將穀從中央撒向四面去,剛剛攤到簟邊,到了中午,他拉簟的四角,再使谷集中成為一堆,重新攤布,教它翻一個面。他使用那木鏟非常純熟巧妙,小時候看慣了,認為是曬谷的正宗,看許多人都用豬八戒式的木釘爬,在簟上爬來爬去,覺得很是寒傖,這個意見直到後來也還改變不過來。說也奇怪,那種一塊長方木板,略為坡一點的釘牢在長柄上的曬穀器具,確很少見,難道真是他的創作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