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自清 > 古今詩選小傳 | 上頁 下頁
王安石


  《宋詩鈔》 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後居金陵,亦號半山。登進士上第。簽書淮南判官。再調知鄞縣,通判舒州。召試館職不就。用為群牧判官。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嘉祐三年,入為度支判官。俄直集賢院,明年,同修起居注,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神宗為太子時,聞其名。即位,命知江寧府。數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二年,拜參知政事,變行新法,天下騷然,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再起為相。屢謝病,又罷為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改集禧觀使。封舒國公。元豐三年,複拜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換特進,改封于荊。哲宗加司空。卒。贈太傅,諡曰「文」,配食孔廟,追封舒王。南渡後,始罷從祀。

  安石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涵畜。後從宋次道盡假唐人詩集,博觀而約取;晚年始悟深婉不迫之趣,然其精嚴深刻,皆步驟老杜所得。而論者謂其有工致,無悲壯,讀之久,則令人筆拘而格退。餘以為不然。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壯即寓閑澹之中。獨是議論過多,亦是一病爾。

  陳師道《後山詩話》 詩欲其好,則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蘇子瞻以新,黃魯直以巧。

  《詩學》 歐公而後,蘇黃之前,獨推王安石。王漁洋亟稱其七言長句。要之,荊公古近體皆能之。荊公之詩,一致力於杜甫。嘗謂世之學者,至乎甫而後為詩,不能至,要之不知詩焉爾。(原注,見《老杜詩後集序》)……王漁洋曰:「歐公之後,學杜韓者以荊公為巨擘。」然又曰:「荊公狠戾之性,見於其詩文,可望而知。如《明妃曲》等,不一其作。」……是則荊公之詩雖佳,而性情有未理矣。又在宋蔡絛論之曰:「荊公詩之風骨,一味清新耳。」黃山谷亦謂「荊公詩暮年方妙,惟格高而體下」。由是觀之,亦見其本質有未美處,不獨漁洋譏之。

  《宋詩研究》 王荊公位極人臣,然詩卻有山林氣,為一代宗匠。晚年隱居金陵,飄然自適,詩更精邃。……《石林詩話》云:「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髮。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又《詩人玉屑》云:「黃山谷云:『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每諷味之,便覺沆瀣生牙頰間。』」諸人只稱其小詩為工,但荊公的古詩,他是造語瑰麗,有典有則,大有力回萬牛的氣象。自有宋以來,能夠各體具工的,就要算他第一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