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研究(下) | 上頁 下頁
林琴南先生(2)


  二

  我們要論林琴南,不能不先知道些他的生平。他名紓,別署冷紅生。為福建省之閩縣人,生於公元一千八百五十二年(即清文宗咸豐二年),卒時得年七十三。他自己說:「家貧而貌寢,且木強多怒。」(《冷紅生傳》,見《畏廬文集》)這是實在的,他性質之剛強善怒,差不多稍親近他的人都知道的。有許多人,頗因此與他疏離。但他雖時時怒責別的人,常使受者難堪,而當他們有危急,有需求時,他卻不惜奔走營求以救其困難。他的熱情,不僅於此可見。差不多他終生都在這熱情的生活中度過;在他的文集中及他的翻譯作品的序上,都可以見到他的異常熱烈的言論。如他在《不如歸》的序上說的:「餘譯竟,若不勝有冤抑之情,而欲附此一伸,以質之海內君子者。……果當時因大敗之後,收其敗餘之殘卒,加以豢養,俾為新卒之導,又廣設水師將弁學校,以教育英雋之士,水師即未成軍,而後來之秀,固人人可為水師將弁者也。須知不經敗衄,亦不知軍中所以致敗之道。知其所以致敗而更革之,仍可自立於不敗……紓年已老,報國無日,故日為叫旦之雞,冀我同胞警醒,恒於小說序中,攄其胸臆。」由他的許多文字上,可以知道他是一個非常熱烈的愛國者。他的熱情直至於七十的高齡還不稍衰。他又是一個很清介的人。自他在公元一千八百八十二年(即光緒壬午)得了舉人之後,便棄絕了制舉之業,專力於古文。初在北京各學堂如京師大學堂,閩學堂等處教書。後來偶然譯了一部小仲馬的《茶花女遺事》,得了無數人的讚頌;他對於譯書的興趣因之大增。此後便繼續的譯了不少歐洲各國的作品——以英法為最多——出來。他的後來的生活,即以譯書售稿為供給。他不懂得任何的外國語,他的譯書,乃由一個懂得原文的譯者,口譯給他聽,他便依據了口譯者的話寫成了中文。他寫得非常的快,他自己說,他每天工作四小時,每小時可譯千五百言,往往口譯者尚未說完,他的譯文已寫完畢。他的譯文謬誤,常所不免。他自己說:「急就之章,難保不無舛謬。近有海內知交投書舉鄙人謬誤之處見箴,心甚感之。惟鄙人不審西文,但能筆述,即有訛錯,均出不知」(《西利亞郡主別傳》序)(此書譯本於公元一九〇八年出版)。他不懂原文,這是他最吃虧的地方;大約他譯文的大部分的錯誤,都要歸咎到口譯者的身上。他的晚年的生活,除了譯書之外,並靠賣畫為生。有人說,他的畫較他的古文為好。他當七十歲的高齡時,還是一天站立在畫桌前六七個小時,不停不息的作畫。他實是一個最勞苦的自食其力的人。他的朋友及後輩,顯貴者極多,但他卻絕不去做什麼不勞而獲的事或去取什麼不必做事而可得的金錢。在這一點上,他實在是最可令人佩服的清介之學者。這種人現在是極不容易見到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