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二章 公安派與竟陵派(6) |
|
六 李、何、王、李的前後七子的倡結詩社之風,到明末而更盛;竟由詩人的結合,而趨向到帶有政治性的結社。天啟、崇禎之際各地的文社,隨了朝政的腐敗,內憂外患的交迫而俱起。太倉則有張溥、張采所倡的複社,華亭則有陳子龍、夏彝仲、徐孚遠、何剛等所倡的幾社,江西則有艾南英所倡的豫章社,甬上則有陳夔獻所主持的講經會;武林則有聞子將、嚴印持所主持的讀書社;明州則有李杲堂所主持的鑒湖社,太倉又別有顧麟士所主持的應社:一時殆有數之不盡的壯觀。而彼此也常意見相左,互相排擊。惟於政治上的攻擊,則殆一致的對準了不合理的壓迫與侵略而施之。在其間,複社、幾社尤為重要。複社出現較早,則和腐敗的官僚相搏鬥;幾社諸君子則皆怵於國難的嚴重和受滿族侵略的痛戚而奮起作救國運動的。 在文學上的趨勢講來,複社、幾社和豫章社殆都是公安、竟陵二派的反動。陳子龍明目張膽的為王、李七子作護符;張溥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張采選兩漢文,也都是以「古學」為號召的。艾南英則痛嫉王、李,又標榜歸有光等古文,以與子龍輩抗爭。其實「摹仿歐、曾與摹仿王、李者,只爭一頭面」(黃宗羲語),于文學的前程,這種抗爭是沒有什麼重大意義的。 南英字千子,東鄉人。天啟四年舉於鄉。江西陷,南英南奔於閩;唐王授禦史,尋卒。而陳子龍等也皆殉難于抗滿之役。 子龍字人中,又字臥子,華亭人,崇禎十年進士。遷兵科給事中。大亂時,他受魯王命,結太湖兵欲起事;事泄被捕,投淵死。夏允彝字彝仲,聞北都陷,謁史可法,謀興複。南京複失,他便自殺。他的兒子完淳,生了亡國之痛,作《大哀賦》。天才橫溢,哀豔驚人。似較庾子山的《哀江南賦》尤加沉痛。年十七,即殉國難而死。有集。徐孚遠和何剛也皆殉難以死。子龍詩文皆名世,其駢體文和長短句的造詣,尤為明人所罕及。 他是明末的大詩人,正像文天祥在宋末一樣。明詩以他為殿,可以看出明詩的境界不止於幽峭。選自《古聖賢像傳略》 張溥字天如,太倉人,與同裡張采(字受先),同學齊名。號「婁東二張」。崇禎間,在裡集諸名士,倡為複社,聲譽震于吳中。溥于崇禎四年成進士,改庶吉士。假歸即不出。四方好事者,多奔走其門,盡名為複社。溥亦傾身結納,頗議及朝政。因此,為大臣所惡,欲窮究之。迄溥死(1602~1641),而獄事未已。 參考書目 一、《列朝詩集》 清錢謙益編,有原刊本,有清宣統間鉛印本。 二、《明詩綜》 清朱彝尊編,有清康熙間刊本。 三、《明詩紀事》 近人陳田編,有刊本。 四、《十六名家小品》 明陸雲龍編,有明崇禎間刊本。 五、《明文海》及《明文授讀》 清黃宗羲編;《文海》有抄本,《授讀》有刻本。 六、《明文奇賞》四十卷 明陳仁錫編,有明刊本。 七、《啟禎兩朝遺詩》 清陳濟生編,有刊本,極罕見。 八、《尺牘新語》及《廣集》 清汪淇編,有清康熙間刊本。 九、《尺牘新鈔》及《結鄰集》、《藏棄集》 清周在浚編,有清康熙原刊本,有清道光雷氏刊本。 十、《冰雪攜》 明衛泳編,罕見;又《冰雪攜補》亦少見。 十一、《明三十家詩選》 清汪端編,有刊本。 十二、《明文在》 清薛熙編,有刊本。 十三、《明詩平論二集》 明朱隗編,有明崇禎間刊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