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九章 散曲作家們(2)


  二

  初期的散曲作家們,幾全以北曲為其活動的工具。從金末到元末,便是他們的活動的時代。這個初期的散曲時代,可分為兩類不同的作家群,或兩個不同的時期。前期是從金末(約公元1234年)到元大德間(約公元1300年),相當於鐘嗣成《錄鬼簿》上所說的「前輩名公」的時代。後期便是由大德間到元末(公元1367年),相當於鐘嗣成的時代。這兩個時代的作風是不大相同的。前期還不脫草創時代的特色,散曲的寫作,只是戲曲作家們的副業,或大人先生們的遣興抒懷之作,或供給妓院裡實際上的歌唱的需要。但後期便不同了。散曲的使用是無往而不宜。專業的散曲作家們也便陸續地出現了。他們以歌曲為第二生命,他們的一切活動,幾都集中於散曲。他們是詩中的李、杜,是詞中的溫、李(後主)、辛、薑。這一期,可以說是散曲的黃金時代。

  前期的作家們,據《錄鬼簿》的記載,所謂「前輩已死名公有樂府行於世者」,有董解元、劉秉忠、商政叔、杜善夫、閻仲章、張子益、王和卿、盍志學、楊西庵、胡紫山、盧疏齋、姚牧庵、徐子芳、史天澤、張弘范、荊幹臣、陳草庵、張夢符、陳國賓、劉中庵、馬彥良、趙子昂、閻彥舉、白無咎、滕玉霄、鄧玉賓、馮海粟、貫酸齋、曹光輔、張洪范、郝新庵左丞、曹以齋尚書、劉時中待制、薩天錫照磨、李溉之學士、曹子貞學士、馬昂夫總管、班恕齋知州、馮雪芳府判、王繼學中丞(自郝新庵以下十人,《楝亭叢書》本及他本《錄鬼簿》皆別列于「方今名公」之下,但天一閣抄本則直接於前。似當從天一閣本)等四十一人。而天一閣舊藏抄本《錄鬼簿》則更有張雲莊、奧殷周、趙伯甯、王元鼎、劉士常、虞伯生、元遺山等七人。這些人大都是「公卿大夫居要路者」。他們大都是以其餘暇來作散曲的。他們的作風,離不開宴會、妓樂、山水的歌頌,乃至淺薄的厭世和恬退的思想。只有杜善夫、王和卿等數人的作風略有不同。當時偉大的戲曲家關漢卿、白仁甫和馬致遠,即在散曲壇上也成了雞群裡的白鶴,馳騁于散曲的平原之中,無可與爭鋒者。王實甫的散曲也有數闋傳於今。現在略述這時期的比較重要的若干作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