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四十八章 講史與英雄傳奇(6) |
|
六 第五種是《三國志平話》。這部《三國志平話》,似非與寫作《秦並六國》與《呂後斬韓信》二書同出一個作者之手。因為其著作的態度,顯為不同,且其事實也與《呂後斬韓信》不大相連貫。例如,《三國志平話》的骨幹,是以劉邦、呂雉屈斬了韓信、彭越、英布三人,所以他們投生為劉備、曹操、孫權三人,三分漢之天下,以為報仇。而在《呂後斬韓信》裡,對於這事,我們連一點消息也看不出,可知其絕非出於一手。在《呂後斬韓信》中,已有劉邦死于創,呂雉為韓信陰箭所殺二事,似已盡了報仇的能事,殊不必再於《三國志平話》中添出蛇足似的投生復仇的一段事來。就其全體的結構與內容看來,《三國志平話》實為一部完全獨立的書,與《呂後斬韓信》等等並無統系、連貫的關係。也許這部韓、彭、英三將報冤復仇的故事,是很早的便已有了的。也許在宋人講說「三分」時,已用了這個因果報應之說來聳動俗人的聽聞了。 《三國志平話》的開頭,便以「江東吳王蜀地川,曹操英勇占中原。不是三人分天下,來報高祖斬首冤」一詩,單刀直入,敘漢之所以會分裂為三國之故。又以此獄久擱未斷,賴人間秀才司馬仲相判斷公明,上帝遂將他投生為司馬懿,削平三國,一統天下,以酬其勞;此便是三國之所以又合為一晉的緣故了。這個結構,是首尾完具,盛水不漏的,與《呂後斬韓信》等之依據史實為起結者大為不同。司馬仲相斷獄以後,作者便直敘漢末之事。「話分兩說,今漢靈帝即位,當年銅鐵皆鳴。」鄆州太山腳下,又塌一穴地。孫學究因病自投穴中,得了天書一卷。他傳于弟子張覺,覺遂出遊四方,度徒弟十萬人,以黃巾為號,與二弟同行叛變。 靈帝以皇甫松為元帥,出師討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於桃園,乘時而出,欲討張覺立功。皇甫松以他們為先鋒。張覺等次第死於他們之手。但因常侍段矽讓索賄不遂,他們之功,不得上達。後虧董成之力,劉備方補得安喜縣尉。太守督郵皆欲折辱備,他們遂皆為張飛所殺。備等因往太行山落草。靈帝大驚,斬了十常侍,以首級招安了他們,並以備為平原縣丞。後獻帝繼立,遷都洛陽。董卓獨攬政權,擅作威福。曹操、袁紹等起兵討卓,大戰于虎牢關前。卓將呂布英勇無敵,惟有劉、關、張三人殺得勝他。他閉關不出。一面丞相王允卻以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布幾為卓的四將所困,突圍而出,往投劉備於徐州。 後呂布奪了備的徐州,又與曹操戰,為操所擒斬。操引劉備入朝,獻帝以他為豫州牧。時操專權,帝不忿。有詔要備等討賊。為操所覺,進兵殺得劉備大敗。備與關、張各不相顧。關羽為操所收,而飛則投古城,自立為王,備則投于袁覃處。關羽屢思辭操而去。為他斬了袁覃驍將顏良、文醜之後,便棄操追尋劉備。這時備已與張飛會於古城,羽亦繼至。他們共投劉表。表以備為辛冶太守。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佐。操引大軍攻辛冶,備不敵,往投孫權。權以周瑜為帥,敵操,大敗之於赤壁。劉備乘機借了荊州暫住。諸葛亮主張備應進兵收取四川,以為基業。備兵遂西進,破了成都,降了劉璋。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為五虎將。 關羽鎮守荊州,東吳屢使人求還荊州,羽不與。孫權遂進軍攻荊州,殺了關羽。這時,曹丕篡漢,自立為帝。權與備聞之,也各立為吳、蜀帝。備以羽為權兵所殺,悲憤不已,遂起大軍征吳。為吳所敗,卒於白帝城。諸葛亮輔阿斗為帝,辛勤主國,七擒孟獲,先平南蠻,以絕後顧之憂。更六出岐山,以討反賊(即曹魏)。但俱不能有功。最後,亮病卒。薑維繼其志,也無所施展。後司馬氏篡魏,立晉,使鄧艾、鐘會平蜀,使王浚、王渾平吳,天下複歸於一。 但漢帝外孫劉淵逃於北方,不伏晉人。其子劉聰更驍勇絕人,自立國號曰漢,為劉氏復仇。晉惠帝死,懷帝立。劉聰領軍至洛陽,殺了懷帝,又追擄新立的憫帝于長安,滅了晉國,即皇帝位。《三國志平話》之終於劉聰滅晉,而不終於應終的晉滅吳、蜀二國之時,作者似乎仍是持著因果報應的觀念,欲以此劉氏的恢復故物,為後來深惜諸葛之功不就的人彌補缺憾的。 這五部平話,雖顯然非出於一手,卻同為新安虞氏所合刊。其格式也為閩中刊本所特有的式樣,一頁分為二格,上格為圖,下格為文字。圖是很狹長的。圖的一格約當文字的一格的四五分之一。這個閩本的式樣,當起于宋。宋刊本的繪圖的《列女傳》(閩余氏原刊,阮元翻刻本)便是如此。直至明萬曆中,餘象鬥等刻印《三國志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等,其式樣還是如此未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