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章 戲文的起來(1)


  中國戲曲產生最晚——其原因——兩種不同的型式:戲文與雜劇——戲文的起源——戲文的產生當在雜劇之前——印度的影響——經商賈之手由水路輸入的理想——海客酬神說——國清寺裡的梵本戲曲——戲文和印度劇的五個相同點——題材上的巧合或轉變——《趙貞女蔡二郎》與《梭康特娜》——《王煥》的來歷——《陳巡檢梅嶺失妻》與印度的敘述拉馬故事的戲曲——今存的宋人戲文

  一

  中國戲曲的產生在諸種文體中為獨晚。在世界產生古典劇的諸大國中,中國也是產生古典劇最晚的一國。當散文已經發生了許多次的變化,詩歌已有了諸般不同的式樣,小說也已表現著發展的趨勢時,中國的戲曲方始漸漸地由民間抬頭而與學士文人相見,方始漸漸地佔據著一部分的文壇上的勢力。蓋中國最早的戲曲,其產生期,今所知者當在北宋的中葉(約第十一世紀),至宣和間(第十二世紀初半期)方才有具體的戲文,為民眾所注意、所歡迎。金人陷汴京後,北曲一時大盛,而北方的戲曲也便突現出異彩來。浸淫至於宋、金末造,戲曲的勢力,更一天天的熾盛。元代承宋、金之後,其文壇遂有以戲曲為活動的中心之概。戲曲到了這個時代,方才正式的登上了文壇。大約劇本之開始創編,當在宣和的前後。然遺留於今的最早的完全的劇本,則其產生時代不能早於第十三世紀的前半葉(金亡之前的一二「年代」)。這樣看來,中國戲曲在諸古國中誠是一位「其生也晚」的後進。當中國戲曲方才萌芽之時,印度的古典戲曲早已盛極而衰的了(印度古典劇以公元第六世紀為全盛時代)。希臘的悲劇、喜劇早已被基督教的勢力掃蕩到不知哪裡去的了(希臘悲劇以公元前第五世紀為全盛時代)。他們的古典劇已經成了過去的僵硬的化石,而我們的古典劇方才「姍姍其來遲」的出現於世。

  中國戲曲為什麼會產生得那麼遲晚呢?第一,歷來民間所產生的或文士所創造的諸種文體,如駢文,如古文,如五七言詩,如詞,都只能構成了敘事、論議的散文與乎抒情的歌曲(以詩詞來敘事的已甚少),卻沒有一種「神示」或靈感,能使他們把那些詩、詞、駢、散文組織成為一種特殊的複雜的文體,像戲曲的那種式樣的。戲曲遂也不能夠由天上落下來似的出現於世。

  第二,無論宮廷或民間,都秉承著儒教的傳統的見解,極力地排斥著新奇的娛樂。略涉奇異的事物,他們便以為怪誕而放斥之惟恐不速。他們的帝王僅知滿足于少女的清歌妙舞與糊弄人的調謔說笑,民間也僅知備足於清唱、雜耍以及迎神賽會的簡樸的娛樂之中,從不曾進一步而發生所謂戲劇的。古來傳記中所載的優伶的故事,像王國維氏在他的《宋元戲曲史》所搜集的,大概都是「弄人」的故事,並非真正的「伶人」的故事。他們大概至多只能想到要將歌舞聯合於「故事」,卻不曾想到要將故事搬演出來而成為戲曲的。戲曲原為最複雜的文體,故其產生之難,也獨超于諸種文體之上。

  第三,外來的影響,也不容易灌輸進來。中國的音樂早已受外來的影響,宗教也早已為外來教所壟斷。論理,印度戲曲,也應該早些輸入。然戲曲的藝術比較得複雜,其輸入自比較得困難。又佛教徒在古時雖也有所謂佛教戲曲(這幾年在中央亞細亞發見了幾部佛教戲曲的殘文,已印行一部分),然後期的佛教徒,對於戲曲卻似是持著反對的態度。因此對於印度古典劇固不至於輸入,即佛教劇也是不肯負輸入之責的。印度的戲曲至少受有希臘戲曲的多少的感應。當亞歷山大東征時,希臘文化是很流行於印度北部的。故其演劇的藝術很容易地便輸入印度去。中國與印度的關係卻比較的遼遠淺薄。一面既隔著高山峻嶺,一面又隔著汪汪無際的大洋,其交通是很不便的。除了帶著殉教精神的佛教留學生以及重利的商人以外,平常很少有人和印度相交往。為了外來影響輸入的不易,也為了戲曲的複雜藝術的更不易於輸入,所謂演劇的藝術,便當然要遠在宗教、音樂以及神話、傳說、變文、小說等等的輸入以後才能夠輸入的了。

  【亞歷山大(KyngAlisaunder,前356-前323),古代馬其頓國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數次東征,促成了希臘文明向東方的傳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