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六章 杜甫(1) |
|
杜甫的時代——安史大亂與詩人的覺醒——杜甫的生平——他的詩的三個時代——「李邕願識面」的時代——安史之亂中的所作——詩人的苦難與時代的苦難——真實的偉大的精神——晚年的恬靜的生活——具著赤子之心的詩人——大曆詩人們——韋應物與劉長卿——詼諧詩人顧況——李嘉祐、皎然等——大曆十才子——戎昱、戴叔倫及二包等 一 杜甫既歸不到上面開元、天寶的時代,也歸不到下面的大曆十子的時代裡去。杜甫是在天寶的末葉,到大曆的初期,最顯出他的好身手來的,這時代有十六年(公元755~770年)。我們可以名此時代為杜甫時代。這時代的大樞紐,便是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的安祿山的變亂。這個大變亂,把杜甫錘煉成了一個偉大的詩人,這個大變亂也把一切開元、天寶的氣象都改換了一個樣子。 開、天有四十年的升平,所謂「兵氣銷為日月光」者差可擬之。然升平既久,人不知兵。霹靂一聲,忽然有一個大變亂無端而起。安祿山舉兵于漁陽,統蕃、漢兵馬四十余萬,浩浩蕩蕩,殺奔長安而來。破潼關,陷東京,如入無人之境。第二年的正月,他便稱帝。六月,明皇便倉皇奔蜀。等到勤王的兵集合時,主客之勢,差不多是倒換了過來。又一年,安祿山被殺,然兵事還不曾全定。自此天下元氣大傷,整個政治的局面,完全改了另一種式樣。中央政府漸漸失去了控禦的能力,驕兵悍將,人人得以割據一方,自我為政。所謂藩鎮之禍,便自此始。杜甫便在這個兵連禍結,天下鼎沸的時代,將自己所身受的,所觀察到的,一一捉入他的苦吟的詩篇裡去。這使他的詩,被稱為偉大的「詩史」。差不多整個痛苦的時代,都表現在他的詩裡了。 這兩個時代,太不相同了。前者是「曉日荔枝紅」,「霓裳羽衣舞」,沉酣於音樂、舞蹈、醇酒、婦人之中,流連於山光水色之際,園苑花林之內,不僅萬人之上的皇帝如此,即個個平民們也無不如此。金龜換酒,旗亭畫壁,詩人們更是無思無慮的稱心稱意的在宛轉的歌唱著。雖有愁歎,那卻是輕喟,那卻是沒名的感慨,並不是什麼深憂劇痛。雖有悲歌,那卻是出之于無聊的人生的苦悶裡的,卻是歎息於個人功名利達的不遂意的。但在後者的一個時代裡,卻完全不對了!漁陽鼙鼓,驚醒了四十年來的繁華夢。 開、天的黃金時代的詩人們個個都飽受了刺激。他們不得不把迷糊的醉眼,回顧到人世間來。他們不得不放棄了個人的富貴利達的觀念,而去掛念到另一個痛苦的廣大的社會。他們不得不把無聊的歌唱停止了下來,而執筆去寫另一種的更遠為偉大的詩篇。他們不得不把吟風弄月,遊山玩水的清興遏止住了,而去西奔東跑,以求自己的安全與衣食。於是全般的詩壇的作風,也都變更了過來。由天際的空想,變到人間的寫實。由只有個人的觀念,變到知道顧及社會的苦難。由寫山水的清音,變到人民的流離痛苦的描狀。這豈止是一個小小的改革而已。杜甫便是全般代表了這個偉大的改革運動。他是這個運動的先鋒,也是這個運動的主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