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十八章 批評文學的發端(2)


  二

  齊、梁在文學批評史上是一個大時代。出現了好幾部偉大的批評的著作,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批評見解。我們的批評史,從沒有那樣的熱鬧過。第一是沈約、陸厥們的關於音韻的辯論。這是一場極大的文學論戰。一方主張著韻律的定格的必要,一方則主張著自然的韻律論。易言之,也便是受了印度文學洗禮過的文人和本土的守舊的文人間的爭鬥。原來,隨了譯經而同來的,便是梵文的拼音字母的輸入。這把中國古來的「聲音」、「讀若某」的不大確切的「諧」音法,根本打倒了。代之而起的,是擬仿著拼音文字而得的反切法(始于魏之孫炎)。後沈約更取之,而倡為四聲八病之論。同時謝朓、王融、周顒等皆相與應和。陸厥雖極力的反對,其聲音卻若落在曠野中去了。

  第二是鐘嶸《詩品》的創作。也許是受有《漢書·古今人表》的若干影響吧,故他把五言詩人們分別為上中下三品而討論之。雖有人對於他的三品之分,表示不滿意。但像他那樣的統括著五言詩諸大家於一書而恣意批評之的氣魄,卻是空前的。他在序裡闡發著,詩以性情為主,及「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為足矣」的主張,是很足注意的。為了反對過度的格律的定式,故他對於「平上去入」、「蜂腰鶴膝」之說也表示不滿。

  第三是劉勰《文心雕龍》的出現。勰字彥和,東莞莒人,梁時,為步兵校尉兼舍人。後來出家,改名慧地。他的《文心雕龍》也是空前的偉作,共有五十篇(其中《隱秀》一篇是偽作),可分為三個部分。《原道》、《征聖》、《宗經》、《正緯》及《序志》是文學通論。《辯騷》、《明詩》、《樂府》,以至《諸子》、《奏啟》、《書記》等二十一篇是文體論。《神思》、《體性》、《風骨》,以至《知音》、《程器》等二十四篇是修辭的原理和方法論。其主幹的見解是「因文而明道」,和陸機所論相同;而其大體,也不出《文賦》的範圍以外。然而;從《文賦》到《文心》,是如何的一種進步呢!第四是「為藝術的藝術觀」的絕叫。文藝久成了功利主義的俘虜,但這時,則被解脫了。蕭統的《文選》,首先排斥經書、史籍及諸子于文學的領土之外。徐陵的《玉台新詠》更嚴「純文學」的門閥。蕭子顯的自序道:「風動春期,月明秋夜,早雁初鶯,開花落葉,有來斯應,每不能已也。」蕭繹也道:「文者,唯須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盪。」(《金樓子》)

  這是古所未有的大膽的主張。雖裴子野嘗作《雕蟲論》以糾之,北朝也屢有反抗的運動;然運會所趨,終莫能挽。能給純文學以最高的估值與賞識者,在我們文學史上,恐怕也只有這一個時代了。

  參考書目

  一、《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輯,有黃岡王氏刊本,有醫學書局石印本。

  二、《文心雕龍》、《詩品》、《文選》、《玉台新詠》諸書,傳本皆甚易得。

  三、《中國古代文藝論史》 日本鈴木虎雄著,孫俍工譯,北新書局出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