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九章 元代的散曲 一 |
|
散曲是流行於元代以來的民間歌曲的總稱。唐、宋詞原來也是民間的歌曲,惟到了五代及北宋,已成了貴族的樂歌,到了南宋,已是僵化了的東西。於是散曲起而代之,大流行於元代;還是活潑潑的民間之物。 到了明代中葉以後,散曲才成了僵化的東西。但還不斷的有新的俚曲加入其中,使之空氣常是新鮮不腐。在清代也是如此。 散曲是「清唱」的;故亦名「清曲」。(張旭初《吳騷合編》凡例:「《南詞韻選》及《遴奇》、《振雅》諸俗刻所載清曲,大略雷同。」)所謂「清曲」,是對「戲曲」而言的。戲曲包括動作、歌唱、說白三者;清曲則無動作及道白,只是歌唱而已,故被稱為清唱。唱時,只用弦索、笙笛、鼓板等,不用鑼鼓。魏良輔《曲律》云:「清唱俗語謂之冷板凳,不比戲場借鑼鼓之勢。全要閒雅整肅,清俊溫潤。」 《吳騷合編》,全名《白雪齋選定樂府吳騷合編》。散曲選集。明張楚叔選輯,張旭初刪定。吳騷系取昆曲上承楚騷之意。 散曲可分為套數及小令二類。楊朝英《陽春白雪》卷首所載「燕南芝庵先生撰」《唱論》,有云:「成文章曰樂府;有尾聲名套數;時行小令喚葉兒。」所謂「成文章」的樂府,大約泛指成篇的散曲或劇曲而言。 《陽春白雪》,散曲總集。全稱《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元人楊朝英選輯。選錄元人散曲60餘家,搜羅較富。 套數亦有無「尾聲」者;唯以具有尾聲為原則。最簡單的套數,僅一首一尾(北曲),或僅以引曲、一過曲、一尾聲(南曲)組成之。但大多數的套數,總以屬同宮調的「曲調」五六個以上組成之;和宋大麯的組成法有些相同。 元末,有所謂南北合套的東西出現,即一篇散曲,是以南曲調及北曲調混合組成者。 小令通常以一首為一篇,若唐、宋詞調的慣例。惟有所謂「重頭」者,往往以二首以上之小令,詠述一事或同一情調的東西,有時多至百首(像明人王九思、李開先詠《傍妝台》各一百首)。 王九思(1468-1551),明代文學家。著作詩文有《渼陂集》、《渼陂續集》,散曲有《碧山樂府》、《南曲次韻》,雜劇有《中山狼》、《杜甫遊春》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