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六章 變文 六(6) |
|
目連卻以身代母受罪而不可得,眼睜睜地望著阿娘回到地獄裡去;他切骨傷心,舉身投地,七孔之中,皆流迸鮮血,暈絕死去,良久方甦。乃兩手按地起來,整頓衣裳,又騰空往世尊處而來。他告訴如來見的經過。如來聞言慘然,雙眉緊斂,說道:「汝母生前多造罪孽,非我自去救她不可。」於是如來領八部龍天,到了地獄。放光動地,救地獄苦。地獄全為破壞。「餓丸化作摩尼寶,刀山化作琉璃地,銅汁變作功德水。」一切罪人,皆得生於天上。唯有目連阿娘卻因罪根深結,仍難免「地獄之酸,墮入餓鬼之道。」累日經年,受饑餓之苦。「遠見清源冷水,近著投作膿河;縱得美食香餐,便即化為猛火。」目連也無法救她。便辭了她,到王舍城中次第乞飯。他得了飯食,回到母親那裡,「手捉金匙而自哺」。但青提夫人到了這時,慳貪之念,猶未除去。見兒將得飯缽來,複生恡惜,生怕別人搶了她的飯去。但「食來入口,變為猛火」。目連痛哭不已。青提夫人要喝水,目連到恒河取水。但夫人近口,便又成了膿河猛火。目連捶胸痛哭,又到如來那裡去求救。如來道: 「目連,汝阿娘如今未得吃飯,無過周匝一年,七月十五日,廣造盂蘭盆,始得飯吃。」目連見阿娘饑,白世尊,「每月十三十四日可不否?要須待一年之中,七月十五日始得飯吃?」世尊報言,「菲促汝阿娘,當須此日,廣造盂蘭盆,諸山坐禪戒下日,羅漢得道日,提婆達多罪滅日,閻羅王歡喜日,一切餓鬼總得普同飽滿。」目連承佛明教,便向王舍城邊塔廟之前,轉讀大乘經典,廣罪盂蘭盆善根。阿娘猶此盆中,始得一頓飽飯吃。 但目連母親,吃了飯以後,便又不見了。目連到處地尋找她,母子總不得相見。目連不得已,又到如來那裡去問。如來道:「她現在王舍城中變作黑狗。」 目連諸處尋覓阿娘不見,悲泣兩淚,來向佛前,繞佛三匝卻住,一面合掌胡跪,白言世尊:「阿娘吃飯成火,吃水成火。蒙世尊慈悲,救得阿娘火難之苦。從七月十五日得一頓飯吃已來,母子更不相見。為當墮地獄?為複向餓鬼之途?」世尊報言:「汝母急不墮地獄餓鬼之途。汝轉經功德,造盂蘭盆善根,汝母轉餓鬼之身,向王舍城中作黑狗身去。汝欲得見阿娘者,心行平等,次第乞食,莫問貧富。行至大富長者家門前,有一黑狗出來捉汝袈裟,銜著作人語,即是汝阿娘也。」目連蒙佛敕,遂即托缽持盂,尋覓阿娘,不問貧富坊巷,行衣迎合,總不見阿娘。行至一長者家門前,見一黑狗,身從宅裡出來,便捉目連袈裟,銜著即作人語。語言:「阿娘孝順入忽是,能向地獄冥路之中,救阿娘來。即日何不救狗身之苦?」目連啟言:「慈母由兒不孝順,殃及慈母,墮落三塗,寧作狗身於此,你作餓鬼之途。」阿娘喚言:「孝順兒,受此狗身,音啞報,行住坐臥,得存,饑即於坑中食人不淨。渴飲長流,以濟虛朝。聞長者念三寶,莫聞娘子誦尊經。寧作狗身受大地不淨,口中不聞地獄之名。」目連引得阿娘,住于王舍城中佛塔之前,七日七夜,轉誦大乘經典,懺悔念戒,阿娘乘此功德,轉卻狗身,退卻狗皮,掛於樹上,還得女人身,全具人扶圓滿。目連啟言阿娘:「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心難發。」喚言:「阿娘,今得人身,便即修福。」目連將母於娑羅雙樹下,繞佛三匝,卻住。一面白言世尊,與弟子阿娘看業道已來,從頭觀占,更有何罪。世尊不違目連之語,從三業道觀看,更率私之罪。目連見母罪減,心甚歡喜。啟言:「阿娘歸去來!閻浮提世界,不堪停生付死。本來無住處。西方佛國,最為精敢,得龍奉引。」其前亦得天女來迎接。一往迎前刀利天受快樂。最初說偈度俱輪。當時此經時,有八萬菩薩八萬僧八萬優婆塞八萬優婆姨,作禮團繞,歡喜信受,奉行。 這「變文」便終止於佛法的頌揚與歌贊聲中。 北平本《大目犍連變文》在如來自去阿鼻地獄救青提夫人事以前,作第一卷。「卷第二」開始於: 如來領龍神八部,前後圍繞,放光動地,救地獄之苦。 其中文字,諸本各有不同;但差異處也不甚多。惟北平本第三種(成字九十六號)一卷,獨大異。茲附錄這一殘卷的全文於下,以資比勘。 上來所說序分竟,自下第二正宗者。 昔佛在日,摩竭國中有大長者,名拘離陀。其家巨富,財寶無論,於三寶有信重之心,向十善起精崇之志。宮中夫人,號曰靖提,端正雖世上無雙,慳貪又欺誑佛法。生育一子,號曰目連,塵劫而深種善因,承事于恒沙諸佛。未見我佛在俗之時,家竭所有七珍,設齋佈施於一切。忽於一日,思往他方。家財分作於三亭,二分留與于慈母,內之一分,用充慈父之衣糧,更分資財,禜齋佈施於四遠。囑付已畢,拜別而行。母生慳恡之心,不肯設菜佈施,到後目連父母壽盡,各取命終。父承善力而生天,母招慳報墮地獄。或值刀山劍樹,穿穴五藏而分離;或招爐炭灰河,燒炙碎塵於四體。或在餓鬼受苦,瘦損軀骸,百節火然,形容憔悴。喉咽別細如針鼻,飲咽滴水而不容。腹藏則寬於太山,盛集三江而難滿。當爾之時,有何言語? 摩竭國,亦作摩揭國。 目連父母並凶亡,輪回六道各分張。 母招惡報墮地獄,父承善力上天堂。 思衣羅繡千重現,思食珍羞百味香; 足躡庭台七寶地,身倚幃帳白銀床。 冥間母受多般苦,穿刺燒燙不可量。 鐵磑磑來身粉碎,鐵叉叉得血汪汪。 饑餐孟火傷喉胃,渴飲鎔銅損肝脹。 錢財豈肯隨已益,不救三塗地獄殃。 目連葬送父母,安置丘墳,持服三周,追齋十忌。然後舍卻榮貴,投佛出家,精勤持誦修行,遂證阿羅漢果,三明自在,六用神進,能遊三千大千石壁,不能障得尋。即晏座禪定,觀訪二親:父在忍利天宮,受諸快樂;卻觀慈母,不見去處蹤由。道眼他心。草知次第。 目連父母亡沒,殯送三周禮畢, 遂即投佛出家,得蒙如來賑恤。 頭上鬚髮自落,身裹袈裟化出。 精修證大阿羅,六用神通第一。 目連出俗證阿羅,六通自在沒人過。 身往虛空弄日月,傍遊世界遍娑婆。 履水如地無搖動,入地如水現騰波。 忽下山宮澄禪觀,威淩相貌其巍峨。 目連雖割親愛,舍俗出家,偏向二親,甚能孝道,尋思往乳哺,未有報答劬勞。先知父在天宮,先知父在天堂,未審母生何界。遂即騰身天上,到于父前,借問娘娘,趣向甚處? 是時目連運神通,須臾騰躍到天宮。 足下外欄琉璃地,金錫令敲門首鐘。 父聞從內走出戶,下基只接禮虔恭。 台頭合掌問和尚:本從何來到此中? 目連道,「貧道生自下界,長自閻浮。母是靖提夫人,父名構離長者。貧道少生,名字號曰羅蔔。父母並遭衰喪,我自投佛出家。果證羅漢,功就神通,道眼他心,隨無障得。見父生於天上,封受自然,未知母在何方,受諸快樂。故來騰身到此。而問因由。願父莫惜情懷,說母所生之處。」 長者聞言情愴悲,始知和尚是親兒。 互訴寒溫相借問,不覺號咷淚雙垂。 報言我子能出俗,斯知心願不思議。 為僧能消萬劫苦,在俗惡業墮阿鼻。 汝母生存多慳誑,受之業報亦如斯。 常在冥間受苦痛,大難得逢出離期。 爾時其父長者,聞說情懷,胡跪尊前,回答所以。「我昔在於世上,信佛敬僧,受持五戒八齋,得生天上。汝母在生慳誑,欺妄三尊,不能舍施濟貧,現墮阿鼻地獄。夫妻雖然恩愛,各修行業不同。天地路殊,久隔互不相見。雖則日夜思憶,無力救他。願尊起大慈悲,速往冥間尋問。」目連聞此,哽噎悲哀,自樸渾堆,口稱禍苦。當即辭于天界,連往下方,趣入冥間,訪覓慈母。 目連聞此哭哀哀,渾捶自樸不可睵。 父子相接皆號叫,應見諸天淚濕腮。 父雖備設天廚供,聖者不餐唱苦哉。 當即返身辭上界,速就冥間救母來。 聖者來於幽徑,行至柰河邊, 見八九個男子女人,逍遙取性無事。 其人遙見尊者,禮拜於謁再三。 和尚就近其前,便即問其所以。 善男善女是何人?共行幽徑沒災迍。 閑閑夏泰禮貧道,欲說當本修仾因。 諸人見和尚問著,共白情懷,啟言和尚。 同姓同名有千姟,煞鬼交錯枉追來, 勘點已經三五日,無事得放卻歸回。 早被妻兒送墳塚,獨臥荒郊孤土捶。 四邊為是無親眷,狼鴉□□□□□。(下闕) 這一卷較巴黎、倫敦及其他諸本,文字均整飭得多,似是經過文人學士的修改的一個本子。可惜殘闕太多,不能夠得其全般的面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