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
第四章 六朝的民歌 二 |
|
六朝的民歌,總名為「新樂府」,和漢、魏傳下來的樂府不同。因為不復承漢、魏樂府的舊貫,而是從民間升格的,故別以新樂府稱之。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和馮惟訥的《古詩紀》裡都把新樂府列入「清商曲辭」裡,和漢、魏樂府之列於「相和曲辭」等類裡的不同。 《古詩紀》,古詩總集。原名《詩紀》,共156卷。明代馮惟訥編。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專門搜輯古詩的總集,收羅宏富。 為什麼稱之為「清商曲辭」呢? 清商樂一曰清樂。關於「清樂」的解釋頗多牽強者。但我以為清樂便是「徒歌」之意,換一句話,也就是不帶音樂的歌曲之意。 凡民歌,其初都是「行歌互答」,未必伴以樂器的。 更有一個很重要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些清商曲辭是徒歌。 《大子夜歌》云: 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 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 又云: 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 不知歌謠妙,聲勢由口心。 這是說,「歌謠」是不假絲竹,而出心脫口自然成妙音的。《大子夜歌》只有二首,似即為《子夜》諸歌的總引子。未必是民歌的本來面目,大約是當時文士們寫來頌贊《子夜》諸歌的。其讚語的可靠性,是無可懷疑的。 在「清商曲辭」裡,有「吳聲歌曲」及「西曲歌」之分。 「吳聲歌曲」者,為吳地的歌謠,即太湖流域的歌謠;其中充滿了曼麗宛曲的情調,清辭俊語,連翩不絕,令人「情靈搖盪」。(至今吳地山歌還為很動人的東西。) 「西曲歌」,即荊、楚西聲,也即長江上流及中流的歌謠;其中往往具著旅遊的匆促的情懷。 我嘗有一種感覺,覺得吳聲歌曲富於家庭趣味,而西曲歌則富於賈人思婦的情趣。 這大約是因為,太湖流域的人,多戀家而罕遠遊;且太湖裡港汊雖多,而多朝發可以夕至的地方。故其生活安定而少流動性。 長江中流荊、楚各地,為碼頭所在。賈客過往極多。往往一別經年,相見不易。思婦情懷,自然要和吳地不同。 「清商曲辭」的時代,恰和六朝相終始。馮惟訥謂:「清商曲古辭雜出各代而始于晉」,這是不錯的。大約在東晉南渡之後,這些新聲方才為文人學士們所注意、所擬仿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