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 | 上頁 下頁 |
第二章 夢城 |
|
在尼羅河旁,在開羅(Cairo)之上160英里,在底比斯(Theves)之下300英里,有新月形的平原。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尼羅河。河邊有一帶可以墾植的地。山旁為一片黃沙,除了幾個阿剌伯①人的小村落之外,現在已一無居民,止有地上散躺著古代遺柱殘石,似若告訴我們以前這個地方不是沒有過光榮的歷史的。在這地方,曾有一名王,先時而出,欲以其宗教的理想感化世人,然而為時過早,他的理想卻終於失敗。這地方是研究埃及史者最有趣的地方。在黃沙之下,發掘者曾發見宮殿、廟宇,及房屋的遺址。在岩上,還有這位國王敘寫他的「夢城」的界限的刻文,更有他為宮人們預備而未曾應用過的美好的墳墓。還有人因掘磚而發見一些書簡,使研究古代東方的人,得到歷史上的大轉變點。 這地方,現在名為忒爾厄爾阿馬那(Tell-el-Amarna),在古時,卻名為阿克塔騰(Akhetaten),是著名城市,本應受得較好的運命,卻終於荒蕪廢圮。 約當西元前1370年,有一國王由底比斯沿河而下,這是阿門和忒普(Amenhotep)第四世,埃及第十八朝的名王中最後的嫡系子孫。第十八朝使埃及成了「世界帝國」,阿門和忒普第四世的命運雖不幸,卻是這些名王中最偉大的。他的禦舟登上了岸,即在這背山面水的所在,建設他所夢想的新城,一面在岩上砌入巨大的碑文,表示這新城的邊界。於是這新城,便如為魔法所變成似的,在黃沙上建立起來了;宮殿、廟宇、房屋、市場,一切都全;這國王在此建都約十二年;然後死亡,他便離開這未能與他理想適合的世界,而這座美麗的城市,不久便傾頹了。自他建城後,不到二十五年,這理想的城便成豺狼鴞鳥之巢穴。他死後,不葬在這「夢城」之中,卻葬在他所憎惡的底比斯。他去了,夢城也便去了。自此以後,此城便空無人居。今所見的,僅幾個阿剌伯人的孤村而已。一個城市的忽興忽滅,從沒有這樣快的。這座夢城的創造者的父親,阿門和忒普第三世(西元前1411至前1375年),像亞述的亞述本尼巴或法國的路易十四一樣,在他們的身上,集合了他們種族的一切的光榮,勳業功名,世無其比,到他們一死,光榮卻跟著熄滅。第十八朝的諸王,能征善戰,建立埃及大帝國,由尼羅河而至幼發拉的河②。所有敘利亞(Syria)、巴力斯坦③(Palestine)、愛西屋皮亞④(Ethiopia)諸地,都按時朝貢,不敢有懈。即巴比倫帝國的王也畏憚他。他娶一個階級較低的埃及婦人,是游阿(Yuaa)和他的妻條阿(Tuau)的女兒。她的名字是替易(Tiyi),她的權力極大。他對於她,言聽計從。她引敘利亞的風俗習慣到埃及王宮中,尤其是宗教觀念。在那時,宮中信奉的大神是阿門(Amen),這神原是底比斯的城神,後來才升為主神的;王后替易一來,卻又改而信奉舊時的主神日神。他們結婚後二十五六年,生一子,即阿門和忒普第四世。他深受母親的影響,信奉新神。後來,他卻有一個堅決的新信仰,要信奉一個「一神教」,新神雖仍為太陽崇拜的形式,其實質卻並不是舊時的,他母親所崇拜的舊神,乃是抽象的神;他不是一城之神,一國之神,乃是世界之神。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的一神教的運動。然而為時過早,反對者紛起。阿門和忒普第四世不顧一切,堅信不移。在他即位後第六年,便宣告以「阿騰(Aten)崇拜」為國教。而底比斯卻是舊教勢力的集中點,他便決心遷都於夢城,以實現他的理想。兩年後,新都告成,他便遷入。他死後,他的忠心的臣屬,卻匆促的秘密的將他葬于王谷的他母親的墓中,那時,他母親已經躺在那裡長眠著。一座磚建的大宮,是新都的主要建築。在宮中,到處都可見到這位少年皇帝的愛好自然和國家的和平生活。在一個廳中,尚可見一幅圖畫,寫的是一池澄水,中有游魚及盛開的荷花;水池邊飾以水草及開花的小樹,小鳥在飛著,牛在吃著草。此外,尚有人物;皆可見其畫法之自由活潑。阿騰的大廟,即在宮旁。這廟的建築與向來埃及的廟式不同。埃及的古廟,大都光線幽暗,給人以朦朧神秘之感,阿騰廟則隨處皆光亮,沒有隱藏,沒有秘密,一切都是簡樸,直捷,公開。這也是反古的一個大革命。但在幾年之後,埃及帝國卻崩壞了,這位皇帝便鬱鬱死去;而他所建的聖城,也都隨之消滅。舊勢力一天天的重熾,阿克塔騰便終成一個荒墟。 阿克塔騰夢國的遺址之所以複見天日,其故事說來也是有趣。1887年,有一農婦,和她的鄰人們一樣在這座聖城的遺址上掘取磚塊,掘到了一座小室,中藏幾百塊的泥版,上刻楔形文字。這些泥版,後來轉運時破失不少,至今僅存一部分。當時大家都不知注意。後來,這些泥版到了英國及柏林諸博物院,乃知其真實價值,有好多年不曾有過這樣重大、這樣驚人的發見了。然而這發見卻不是由於有意的發掘,而是由於偶然的機會,被發掘於一個無知識的農婦之手。這間房子,是王宮的外交處,這些泥版是他父親和他時代的外交文件。從這些文件上,可以看出這位少年皇帝的理想,所以終於成了一夢,埃及帝國所以當這位皇帝正在編著頌歌傳佈新教時土崩瓦解的原因。當他即位之後,敘利亞領地上的南北二部,便已不穩。但阿門和忒普第四世卻正醉心于新教的成立,置邊臣的告急於不問。於是事變一天天的重大,而他祖先所辛苦締造的埃及大帝國,便終於分裂。同時,國內的反對黨正可借這個機會肆行攻擊他,說是大神阿門給他的責罰。 在1907年時,一個美國的發掘者大衛斯(TheodoreM.Davis)先已發見權力至大的王后替易的父親游阿與條阿的墓;這墓經過許多年代,並未被人發掘過。這時他又在底比斯的諸王穀中,發見第十八朝一個王家的墓。在墓中發見一個棺,置棺的獅足石床,已經塌壞,所以棺被擲在地上,棺蓋也斜開,可以看見棺中骸骨。這副骸骨裹以薄金葉,在棺上的刻文裡,稱為「美麗的太陽之子」,這當是阿門和忒普第四世之墓了;然而在神壇上,又刻著:「這是國王阿克塔騰為他母親替易所造的。」美麗的瓶蓋上,雕刻著一個人頭,可以說是女人,也可以說是男人;而在墓中所發見的器用,則確為屬一個女子者。因此,這墓似乎又當然是王后替易的墓而無可疑的了。大衛斯因此宣言他已經發見王后替易的墓與木乃伊。他們將這具木乃伊送給專家檢驗。專家說道:「這是一具少年男人的骸骨,不是一個老婦人的。你們的這副木乃伊難道不是在那個墓中所撿得的麼?其中必有錯誤。」其實,並沒有錯誤,這骸骨確是少年皇帝阿門和忒普第四世的,他死時方才二十八歲,這由棺上刻文可知。後來,據學者解釋,阿門和忒普第四世死後,原系埋在他的神城中;後來這城荒蕪了,幾個忠心的從臣,便將他遷葬於底比斯;但因在底比斯沒有給他預備墓道,所以便匆匆的葬在他母親的墓中。但他的反對黨還不甘心於他,所以便開了墓,將他的屍上棺上刻的名字都塗抹去了,王后替易便也改葬於他處,獨留他的無名的屍身放在這墓中,直至三千年後,方為人所發見。這是很完滿的解釋。所以,在一個老年王后的墓中,會發見一具少年男人的木乃伊的疑問,便自此解決了。 【注】 ①今通譯為「阿拉伯」。 ②今通譯為「幼發拉底河」。 ③今通譯為「巴勒斯坦」。 ④今通譯為「埃塞俄比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