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 上頁 下頁
那知不能如願


  我是一個懦弱的女子,我是舊式婚姻制度下的犧牲者,因我在幼時就憑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將終身的幸福完全葬送了!那時我住的地方,風氣還沒有十分開通,我雖想極力反抗,但為羞恥心所蒙蔽,竟沒有這樣的大膽和勇氣。到了十九歲那一年,就被我所不願意的人家擄劫而去,我當時還想,假使對方能如我理想中的人,也未始不可發生愛情。那知不能如願!在婚後的數年中,我竟堅決的不肯和他發生關係,還想根本解決,但因知己的戚友大都是勸我的人,仍舊鼓不起這樣的勇氣,以致不久就屈伏了。幸而他的性情很好,處處肯順從我的心,不至發生激烈衝突。我有時自己恨極了,拿他來出氣,他總說我脾氣太大,其實他那裡曉得我的心呢!這樣情形,在形式上無論什麼人都以為我們愛情很好,我有時想想,這事也不是他害我的,全是舊式婚制的毒,我也不能專和他作對,所以我也待他很好,不過我心靈上已深深的有一條傷痕,時刻感受精神上的痛苦。我早想一死了事,因家裡還有年老的父母,只有我一個女兒,我又是生了幾個小孩,竟到了死不得的地位。現已萬事灰心,天天過那不高興的日子,我是懊悔的,就是當時沒有勇氣反抗,以致貽誤至今,忽已八年,這是我最痛心的一件事。我又沒有能力可以經濟獨立。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我屢見先生替人解決難事,很為佩服,此事關係我的一生,膽敢讀請指教,是忍痛成全的好呢,還是根本解決的好?務請明白解釋,感激不盡。

  李翠英

  答:我們看了李女士的來信,覺得她的「最痛心」是由於心理方面有所「蒙蔽」,並不是物質方面或待遇方面有什麼實際的痛苦,所以我們極力要勸女士在心理上有所覺悟,便不至「萬事灰心」,現在敢就管見所及,分條奉答如左,其中有許多話並要希望其他有相類情境的男女同志加以注意。

  (一)據李女士信中所說,「他的性情很好,處處肯順從我的心」,可見「他」是一個好人,而女士還覺得不滿意的是不能如她「理想中的人物」,關於這一點,我們要想想世界上能完全合於「理想」的事情及完全合於「理想」的人物有多少?我們做人于可以求進步的地方當然要精益求精,不可知足,而在這種地方,並且是已成事實不易改變的事情,如心懸一個最高的理想,實屬自尋苦惱!

  而且我們在這種地方還要自己平心靜氣想一想的,是我們自己是否「理想中的人物」,不可專從對方人物想。我們和李女士雖無一面之雅,但照李女士的文字和思想看來,當然都很可敬佩,不過女士的「他」既然是「性情很好」,似乎還有平心靜氣從己彼兩方面想一想的餘地。

  (二)其次一點,李女士似以婚事全由父母作主,深以為憾。關於這一點,我們以為也須分別看去。從前做父母對於子女的婚事不徵求本人同意,專憑偏見橫蠻進行,甚至置本人的抗議於不顧,這當然是我們所反對的。但是在此過渡時代,對於父母代主的婚姻,不問理由由及對方的好壞,一概反對,這也未免太過。像李女士的婚姻,雖在八年前由父母作主,但對方既「性情很好」,似乎不必因為是由父母作主,便深以為憾。

  (三)我們以為擇偶約有兩途:一是由本人擇得,再由父母作顧問,共同觀察商量而後決定;一是由父母親友幫同物色介紹,同時要由本人視察考慮,由本人作最後的決定。我們以為在這過渡時代,男女社交尚不極端自由,本人選擇配偶的機會太少,第二種途徑也未嘗不可採用,因為既由本人觀察考慮,由本人作最後的決定,和老式的偏面主張,已經不同,似乎不必一概反對。

  以上是指未訂婚而將訂婚者言,就是已由父母訂婚,倘不問理由及對方的好壞,一概反對,也可不必,宜先將對方的品格學問打聽明白,或提出相當可行的條件,使對方履行,非不得已時不必離異。若毫無條件,從未調查而反對,未免不近情理。

  以上兩段,當然和李女士已嫁的事實似乎沒有十分關係,我們不過因為來信商量這類問題的很多,所以乘此機會提出來談談。但是我們對於未訂婚及已訂婚的態度如此,對於已嫁娶的態度也是如此,換句話說,李女士的「他」,從前雖未經她的同意,但現在既有可取,不必因為是由父母代為物色的而悒悒於心。

  (四)我們做事或思考,要從可能範圍內前進,若明知事實上已不可能,便不必去瞎想,便當毅然決然的丟開,否則便是自尋苦惱。李女士已嫁了八年,就是現在能爽爽快快的離婚,以女士的自己的情形與中國目前社會的情形,能否找得一位「理想中的人物」?簡直可以武斷說是不可能。這一方面既然不可能,而女士的「他」又待她很好,我們以為女士不必想到什麼「根本解決」,應當「成全」;而且只要女士心理上的「蒙蔽」揭開,並不能說是「忍痛」的成全,因為「他」待她既很好,並沒有什麼實際的「痛」要「忍」。至於「精神上的痛苦」,不外上面所說的「不合理想的人物」及「父母主婚」兩點,只要女士把上面所說的意思,平心靜氣想一想,便可把精神上的痛苦除掉,欣然過她的愉快生活。

  (五)最後我們還有一點要奉告李女士的,是她的「他」經過她的八年的「脾氣太大」,仍能「處處肯順從我(即她)的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心是很容易變的,女士倘再不體諒「他」,一旦使「他」心灰,或因此失望而「亂來」起來,倒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不可不慎;況且「有了幾個小孩」,要小孩受得良好的家庭教育,先要有了仁愛和藹的家庭,所以女士為愛兒計,也要力祛自己心理方面的「蒙蔽」,養成愉快和悅的精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