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 上頁 下頁
自立與獨身


  我自從去年讀了《生活》週刊後,心裡尤其注意的就是「讀者信箱」的顧問,我很早就想將我以後的生活問題,請先生給我解決一下。

  我是個殘廢人,在十二歲時因腦病將耳中聽機擊破了,那時我還在幼年時代,不知什麼叫著苦。但是從此以後我永遠成了一個與社會無知覺的人了,到了現在,我年紀已是長成十九歲,青春算已開始了,到現在才漸漸的覺著無限的痛苦。

  我在十五六歲就抱定一種獨身主義。我費了好幾年的仔細思量,才下這個決心。我對社會既抱悲觀,我性格又很堅直而沈靜,我覺得獨身生活是很自由的:(一)沒有家務之累;(二)沒有兒女之累;(三)終身清潔。我既想抱獨身主義,當然須注意將來的經濟自立能力。我能刺繡,能女工,現正在用心學畫。

  我五歲在平喪母,先母只生我一個,我一出世受的苦處真不少。我自先母去世後,由一位最親的姑姑養大的。我家裡人口很多,上有祖父母,叔祖,叔叔,姑姑,家父當我十一歲時續娶一位繼母,後生了一位小弟弟。我自幼到現在都是過的悲境,很想在此說一說,因為恐怕有礙家父名譽,我只恨我的運命不好,無所怪人,此中無限的痛苦,姑且不說。

  嚴冷馨

  答:嚴女士是一位堅苦卓絕而有志氣的賢女子,我想這是看這封信的人所感覺得到的。女子自由幸福與她的經濟自立能力有密切的關係,這是很重要的事實,女士能見及此,殊可敬佩,至於自立與獨身似可不必混為一談,可分作兩件事考慮。獨身誠然需有自立的能力,這兩方面誠然不是沒有關係,但即不獨身而亦具有自立的能力,仍是自己幸福的源泉,自由的保障。

  至於獨身主義一層,我以為這是屬￿個人的問題,不能以一概論。有的人在心理上及生理上把婚姻看得極淡,覺得可有可無,很自然的獨身,這于個人的心理生理尚可無害,但這是例外的,平常不大有;若因有所感觸或有所困難而勉強的獨身,那對於個人的心理生理實有害處。總之嫁娶是常軌,獨身是例外。我以為獨身不必看作什麼主義,心理上生理上覺得需要而又得到相當伴侶時就嫁,否則可以從緩,再候物色,嚴女士也許因為自己耳聾而灰心,但耳聾是外面看不出的,比目盲好得多,況以女士之賢能,盡有得到相當愛人的機會,似乎不必悲觀。這是我個人的愚見;我上面已經說過,這是純屬個人問題,我當然不能代女士決定,不過希望要順乎自然而不要勉強。也有人對於獨身主義是極端反對的,像陸費逵先生在他所著的《婦女問題雜談》一書裡(中華書局出版)就有一篇《辟獨身主義》,我現在撮錄幾段以供參考:

  「國家之存在寄於多數人民之身;尤其是寄于優秀人民之身。女子的第一天職是為國家生,育,教未來的國民。若全國女子均畏生育而獨身,則國家民族都有絕滅之憂;若優秀女子畏生育而獨身,則減少優秀的未來國民……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二十五歲以前,身體尚未十分成熟,獨身自無問題,且只能算遲婚,不能算獨身。二十五歲以後卻不然了。西洋醫學家調查,二十八歲以上的獨身女子大半都有病,甚至成癆瘵。中國古醫學家也說:『癆病之因非一,總緣情志不舒。所謂七情不損,五癆不成也。苟心之隱曲不伸,脾為思慮所困,則鬱火內燔,榮液暗爍,陽明漸涸,沖脈乃衰,血耗風生,泛愆肌削,勢必君相二火升騰,氣逆奔迫而死也。俗謂之幹血癆。室女,尼姑,婢女之年長者最多患之。』

  「結婚的人固不能都有幸福;但是獨身的人可以說沒有幸福。家庭的愉快,疾病患難的扶持,都非有配偶不行。獨身女子,在年輕的時候,志高氣盛,還可支持;或父母在堂,有所倚賴。年齡漸大,見人唱隨之樂,不免羨妒,而身體漸弱,處境漸艱,容顏漸老,志氣漸衰,沒有不自歎薄命的。寡婦守節,常有年輕時貞固自守,三四十歲以後反變了的,就是這個原故。某寡婦于三十外失節,後來勸其女兒早嫁,女兒遲疑,懇切對女兒說:『三十好過,四十難熬』。這一半是生理的關係,一半是志氣盛衰的關係……

  「所以我的主張:女子到了二十歲左右,應該速擇配偶,至遲二十七八歲,總要結婚。無論為國家,為本身,都應該如此。在女子未十分解放以前,是父兄的責任。為父兄者萬不可泄泄遝遝,誤兒女的終身,並且自受其累。沒有父兄的女子應該除去佯羞態度,老老實實自己擇人,更不要泄泄遝遝,自誤終身,甚或喪其性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