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小言論·第三集 | 上頁 下頁
無名英雄墓的創建


  最近看到創建無名英雄墓委員會送來的一份「募捐啟」,略謂「『一二八』之變,我軍苦戰三十餘日,其間抵抗最久,炮火最烈,傷亡最多者,實為廟行鎮一帶。廟行一村落耳,居民僅百余戶……敵攻閘北,久不能下,乃續調大軍,改設主攻點於此……我軍因屋為營,掘壕死守,在炮火機彈狂轟猛射之下,村屋全毀,士卒死亡山積。然於我軍總退卻前,敵未能越雷池一步!嗚呼,此非我民族精神之表現耶!……而當時粉身碎骨之大多數士卒及義勇助戰人民,遇害而不知姓名者,僅餘荒塚累累……爰於抵抗最久,炮火最烈,傷亡最多之廟行鎮東南隅,度地營阡,表曰:『無名英雄之墓』……墓之周圍,遍栽花木,藉以供護俠骨忠魂……而二十一年來所受至慘至酷之外侮,可以于後人腦海中,永留一深刻之印象,用以奮起我民族之觀感……」

  為民族大眾的生存而奮鬥,死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而不自顧其身的無名英雄,誠值得我們的頂禮膜拜,永志哀思,所以我們對於無名英雄墓的創建,很願樂觀厥成。當日帝國主義的暴軍掠奪東北入寇淞滬的時候,實際奮起抗敵的,在東北僅有馬將軍(後來才有李杜、丁超、蘇炳文等健將),在淞滬僅有十九路軍(最後加入一小部分的第五軍),而當時負有守土抗敵的軍事長官固不止此,都明哲保身的不知滾到那裡去了!所以這座墓的建設,除「募捐啟」中所舉的兩點效用外——供護俠骨忠魂與永留深刻印象——還有一個很大的效用,就是愧死只知對國民耀武揚威,只知在嘴巴上說得天花亂墜的軍閥們!

  可是我們如再進一步想想,卻還有一點很可痛心。世界大戰後各國也盛行所謂「無名英雄墓」,因為他們在實際上不過做了帝國主義者的工具,所以只可憐而無可敬。我國的「無名英雄」抗的誠然是帝國主義了,而實際所保的是什麼?保了同胞大眾呢?還是保了軍閥官僚們的地盤飯碗?這個答案是應由後死的同胞負責回答的,因為死者不能複生,要使得死者不致白死冤死,全靠後死者的努力,這卻不是僅僅創建一座墓所能了事的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