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萍蹤憶語 | 上頁 下頁 |
一二 利潤和工資 |
|
關於金圓王國的資產者群對付勞工者群的種種伎倆,以及勞工者群的反攻方法,我在前幾期裡已和讀者諸君談了不少,現在要談談金圓王國的利潤和工資的大概情形。所謂利潤是指雇主們的收入,所謂工資是指工人們所賺得的酬報。 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工業的全部目的是替那些佔有生產,分配,和金融的機構的人們搜括利潤,利息,和租金。依資本家看來,工人們不過是供他們剝削的一大堆工具而已。所以他們對於工資,總是千方百計地減到最低的限度,只要能勉強顧到他們所要買的筋力,技巧,和工作力,便算了事;工資的數量只是勉強能供給工人在執行工作上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糧食居屋罷了。遇著大量失業的時候,資本家有著大量的「後備」工人聽他使用,就是這最低限度的工資也保持不住了,於是這最低限度的工資便被減到最低限度的下面去了。工人們要得到超過最低限度的工資,唯一的途徑是由於堅強的組織和猛烈的鬥爭。這便是資本主義下的資方和勞方的階級間關係的永遠的基本事實。美國是資本主義發展到最高度的一個國家,這兩方面的對立更是尖銳化了。 即在世界大戰以前,在美國所謂繁榮的時代,美國全國裡面最富的(連家屬)只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而這百分之一的最富的人卻有著全國財富的百分之五十九;其次小資本家(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二)有著全國財富的百分之卅一;最後是工業工人,農業工人,和小店員的大眾,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七,所有的還不及全國財富的百分之十!在一九三三年的上半年,美國資產者群的收入,僅僅股票的官利和債券利息,即達卅萬萬金圓($3,000,000,000),這種官利和利息的大量收入,不是由工作得來的薪水,只是由於他們的財產。據統計所示,全美國由於資本的佔有而得到的收入(工資和薪水都不在內),有十分之九是被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一的最富的人所得。上面所說的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三的資本家(最富的以及小資本家),都是坐享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七的無產者群的勞力所給的利潤。在最富的資本家裡面,有五百十三個,稱為「超百萬」,他們的收入總數等於一百萬工人所得到的一般工資的總數! 資本主義的工業和金融的全部機構都以替資產者群裝腰包為唯一宗旨。當營業繁盛的時候,資本家從工人們所創造的價值裡面榨取高厚的利潤。一遇著經濟恐慌,營業蕭條,資產者一方面仍然可以榨取仍被雇用著的工人,一方面對於因受經濟恐慌的打擊而失業的工人,他們卻可以絲毫不負責任。 我們從前常常聽人談起美國工人所得的工資是在世界上最優越的,但我們仔細看看實際的情形,便知道這是不正確的。據美國中央政府統計處的估計,一個美國工人階級的家庭每星期的標準收入須有四十圓美金;即雇主私人機關由統計所得的標準,一個美國工人階級的家庭每星期的標準收入也須有三十三圓美金。所謂標準收入,即他們認為最低生活水準所過得去的收入,在他們稱為「Living Standard」。但即在美國繁榮的時期裡,工人的實際平均工資,每星期也僅僅二十五圓,仍在資產者群自己的機關所認為標準收入之下。而且每星期二十五圓的平均收入,並不是大多數工人所能得到的工資,不過是最高最低的工資之平均數,而美國工人的工資有種種的差異,比任何國都來得複雜。只有少數的熟練工人——不超過全體工人十分之一的數量——在經濟恐慌未發生以前,而且做得全部分時間的工作,才能每星期得到四十圓美金或略超此數的工資。而且這少數最高工資的職務包括衣業和建築業的工人,而這類工人被雇用的時期是有時季的,或是不確定的,所以他們在實際上也並不能都得到全部分時間的工作做。 這不過占全體工人中十分之一的算為最高工資的工人,便構成美國的所謂「勞工貴族」。傳統的經濟學者喜歡替美國高工資吹牛的,也是指著這占著全體工人中最少數的「勞工貴族」而言。但是在這少數「勞工貴族」之外的還有許多非熟練的或半熟練的工人,他們即在繁榮時代所得到的工資也低到饑餓的水準,卻不是傳統的經濟學者所注意的了。至於女工的工資,還要比男工的工資低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有的地方有更大的差異。 在男工和女工在一處做件工的地方,往往得到同等的工資,可見女工的成績並不比男工差些,但是在女工特多的地方,或完全女工的地方,工資便比男工少得多。黑人做工人,無論男女,都比白種工人少。這十分之九的工人大眾,即在繁榮時期,大多數的每星期工資都在二十五以下的,也就是都在標準收入以下的。這還是在繁榮時期的情形。自從世界經濟恐慌發生以後,即屬熟練工人,也有許多無工可做,往往不得不不遷就做無須熟練的工作,結果還是拿非熟練工人的工資。 因為有上面所說的那樣的實際情形,所以有人瞎吹美國一般工資的怎樣高,好像說的是「神話小說」(fairy tale)。還有一個關於美國勞工情形的「神話小說」,那便是喧傳美國有很多工人都買了股票,做了公司的股東了,除了他們的工資外,也分享了工業上所得的利潤!我們在上面已經說過,即在美國繁榮的時代,還有十分之九的大多數工人所得的工資,還在資產者群自己的統計機關所規定的標準之下,還有什麼餘力來買股票?至於那十分之一的「貴族勞工」雖有一部分買到所謂「雇工股票」,往往一人買著一股,每年分得六圓到七圓的官利,這樣微細的數目,夾在大亨的動輒數百萬數千萬的收入,算些什麼?但是竟有一些經濟學者說美國工人也漸漸地做了資本家,這兩階層的界限要含混不清了,其實美國的勞工大眾,除了出賣勞力以換得工資外,也沒有其他的什麼收入。 就是這出賣勞力所換得的工資,自從經濟恐慌發生以來,發生所謂「減少工資運動」(「Wage Cutting drive」),被一再的減少。一九二九年胡佛總統曾召開經濟會議,特提出「不許減少工資」(「No Wage cuts」),但是資本主義的內在特質既是以雇主的利潤為前提,到了倒黴的時候,只有犧牲工人利益的一條路,所以胡佛儘管提出好聽的口號,而實際卻仍然是免不了風靡一時的「減少工資運動」。最初還用間接的辦法,例如加緊利用「趕快」法之類,後來索性放下面孔,公開地直接地大減而特減。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告,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五日為止的一年,工人受到減少工資的影響,比前一年幾增加四倍。減少的分量,據該局的報告,自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十不等。減少工資儘管下狠心地幹,而同時對於利潤仍然不肯放鬆。例如美國鋼鐵公司一方面於一九三〇年替老闆獲得九千萬金圓的利潤,於一九三一年替老闆獲得七千八百萬金圓的利潤,一方面卻自一九三一年起把二十萬工人的工資各減少百分之十。別的大公司都紛紛實行「減少工資運動」。 他們對於「減少工資」的壯舉,居然還有種種好笑的花樣。他們強迫工人減少工資,還要硬用一個怪好聽的名詞叫做「自願的減少」。有些部門的勞工律(例如鐵道勞工律)規定,減少工資若干須經過仲裁的手續,倘若是「自願的減少」,便不必經過這個迂緩的手續,可以很迅速地實行。工人靠一些工資活命,說他們「自願的減少」,簡直是笑話!尤其可笑的,稱為「自願」,實際上還是出於強迫而來的。例如Baltimore and Ohio R. R.(美國的一個鐵道公司)有一次減少工資,先提出恐嚇的建議,說如出於「自願」,只須減少百分之十,倘須經過仲裁的手續,那就非減少百分之十五,絕不甘休,結果工人們兩害取其輕,只得忍痛「自願」了!這樣一來,竟從工資裡括下了二萬萬圓,公司公然宣言這筆款子是需要來付給各股東做官利的。 美國工人對「減少工資運動」反抗的重要方法,也是用堅強的組織和罷工的武器來對付。當然,他們的反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無論共和黨的政府,或是民主黨的政府,乃至官僚化的美國總工會,都是和他們處於對立的地位。所以美國的勞工運動很注重所謂「堅決的英勇」(determined militancy)。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