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萍蹤憶語 | 上頁 下頁 |
一〇 「趕快」(1) |
|
常聽見有人談起美國人的講究效率,總引起人們的歆羨,以為這真是一件再好沒有的事情;但是經過一番視察研究之後,才知道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引人歆羨稱道不置的效率,也只是一種剝削的利器。 一般稱為「效率」的這個名詞,在美國勞工界有個很普遍而非常耳熟的代名詞,叫作「Speed-up」,意譯起來,也許可以叫做「趕快」。這個名詞,你和美國工人談起,他們是最切齒痛恨的。「趕快」是「資本主義合理化」(「Capitalist rationalization」)的核心。所謂「趕快」,是由雇主所聘用的專家依著所計劃的方法,在機器上增加種種特製的機件,在工廠的佈置上增加種種緊湊的安排,使工人的工作速度非常地增加,也就是使工人對工作特別「趕快」。這樣的「趕快」法,使每個工人都得不到絲毫的鬆懈,使每個工人都在極快的速度中做得筋疲力盡,勞瘁到死。這樣的「趕快」法,能用高速度儘量榨取工人的勞動力。這在雇主方面是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更多的財富。在工人方面呢,所得的結果是更艱苦更迅速的工作,更多的危險和更短的生命,更多的減工和更多的失業,更長的工作時間,更少的休息期間,工資的更甚的減少和生活程度的更甚的減低。 自「趕快」法替雇主增加不少利潤以來,工人的生命隨著縮短。據統計所示,美國工人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的死亡率高得多。在四十五歲和五十五歲之間的年齡,幾高一倍半;在五十五歲和六十五歲之間的年齡,高一零三分之一倍。雇主一方面用加緊工作的種種方法,實現其所謂合理化,一方面也盡力使工人加長工作的時間。因為工作的過於緊張,體力的過於疲勞,工人每天所能做的時間原不得不有限制。但雇主仍然盡力使工人所做的工超出這種限制。遇著工人做到吃不消這種速率,或是身體做壞了,常常易於疲倦,那在雇主方面的解決辦法很容易,把他辭掉,換一個新人來就是了。 雇主可雇用青年工人;當他們正在年富力強的時候,他藉最緊張的工作來利用他們的勞動力,由此大大地增加他的利潤。等到他們在這樣高速度的緊張工作之下經過幾年而身體虛弱起來了,他們便被他一腳踢出,毫不費事,因為做雇主的原不負顧全他們身體或生活的責任的。勞工運動費著九牛二虎的大力,爭得較短的工作時間,而雇主們卻利用資本主義合理化的辦法,「趕快」起來,使勞工運動所爭得的結果,大為減削,工人的切齒痛恨,是當然的。 「趕快」的方法,除利用運送機(Conveyor),運送原料的設備,以及更緊湊的聯動機等等的工具外,也利用件工或其他方式的引誘方法,使工人「趕快」。做多少件,拿多少工資,似乎是公平的;但實際上雇主決不肯讓你便宜,只要他算一算你由件工積得的工資比前多一些,他便把件工的每件工資減少。工人要想維持他們的收入,不得不更拚命地「趕快」。你越「趕快」,老闆越得其所哉,而你的工資因「趕快」而略高的時候,他又可以用減少每件工資來暗中制裁你。所以終究一句話,工人們就只有為老闆的利潤拚命的份兒! 在皮帶和運送機用得普遍的地方,連這樣的件工引誘法都無須用,因為這些皮帶和運送機的迅速流動不息,就自動地強迫著工人不得不按照高度速率做,自然地限定在每小時必須做完若干件工,否則只有滾蛋。 「趕快」法和失業的增加也有著重要的關係。雇主們既實行「趕快」法,利用工場的合併,緊張機械的設備,工作程序的緊湊,便有大批的工人被解雇了。從前一百五十人做的工作,因「合理化」而特別緊張以後,一百人就夠了,當然有許多人是用不著了。同時生產既比以前大大地增加,大量的生產品賣不出去,為顧全利潤計,又不得不大大地裁人,失業的危機更形尖銳化了。現在美國的大量失業,和「趕快」法既有這樣顯然的聯繫,所以經濟學專家便加上一個特別的稱呼,叫做「技術的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意思是說,由於技術的進步,反而增加了失業! 自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工業的合理化有著長足的進展。最顯著的是在大規模的製造工業方面。自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一九年的二十年間,每個工人的生產量的增加,只較前多百分之四點七;而在一九一九年後的八年間,竟較前多至百分之五十三點五。就平均說,在一九二七年每個工人的生產量要比一九一九年的時候增加半倍以上。這種統計數字雖然已可驚異,但還只是「趕快」的開始,自從不景氣愈益尖銳化後,「趕快」法也緊隨著開始它的更殘酷的力量。 資本主義的「趕快」法,汽車工業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一部門的工業被稱為「青年的工業」(「youngmen's industry」),因為只有青年能一時抵擋得住那樣飛速的工作。汽車工業的老闆們儘量雇用年青的工人,用飛速的工作榨取他們的勞動力;一到了四十歲或四十五歲以上的,便被榨得乾癟無用,被無情地辭歇。在這類汽車工廠裡,有的是殘酷的皮帶和兇橫的工頭。只要由工頭輕輕地用手指在開關機的扭扣上一觸,皮帶轉動的速率立刻增加,在受著這些皮帶所推促的工人們便疲於奔命地工作著。有些地方,皮帶的轉動飛速地進行著,工人要聚精會神,一秒鐘都不能離開,一秒鐘都不能略略隨便一下。據丹因(Robert W. Dunn)在他所著的勞工和汽車(「Labor and Auto mobiles」)一書裡所報告關於汽車工廠的情形,在一九一九年的時候,每小時經過一根皮帶的馬達有四十個之多;在一九二五年的時候,每小時經過一根皮帶的馬達有六十個之多。你可以想像,站在這類皮帶旁邊做工,有著怎樣手忙腳亂的緊張情形! 在福特的一個汽車工場裡,曾把三條皮帶並成一條迅速的皮帶,以前每分鐘要九個人造成十二個汽缸,這樣一來,只須六個人。在一九二〇年,一個福特汽車工場每星期可造成兩萬五千輛汽車;在一九二五年,用同樣的機器,每星期可造成三萬一千二百輛汽車。凡是福特所設立的各廠,都是要儘量榨出工人最後一滴的勞動力。別的工廠的招工人員曾這樣宣言過:他們不願招用曾在福特工廠裡做過工的工人,因為他們在福特工廠裡做過五年到八年的工,總要送去了半條命,不能再擔當得起什麼較重要的工作了。汽車工業的「趕快」突增,也是在大戰後的現象。在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九年間,每個工人每小時的生產量較前增加百分之四十一;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五年間,竟較前增加到百分之一百二十。在同時所用電力的增加卻較前來得慢。在後來幾年裡,工資減少,工作時間反而加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