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對反民主的抗爭 | 上頁 下頁 |
從三國同盟到美日談判 |
|
一 三國同盟與遠東 德意日三國同盟於去年九月廿七日午後六點鐘在柏林簽字,今日是這個三國同盟的一周年,但是國際形勢瞬息萬變,撫今追昔,景象已有了很大的差異,令人不禁發生滄海桑田之感。在去年的今日,日本天皇正為此事下詔鋪張,日本的首相近衛也特為此事向日本全國國民廣播,興高采烈,熱鬧得什麼似的。但是今日則如何?日本政府已於九月廿日下令禁止民間於九月廿七日慶祝三國同盟簽字一周年紀念了。 在這表面上冷熱異態的背後,實隱伏著前後迥異的國際形勢。自從前年六月間法國失敗一直到去年九月間三國同盟締約之前,德意與英美雙方都在爭取日本,當時國際形勢對於日本可以說是比較有利的。那時德國仍在企圖渡海登陸,打擊英倫,同時運用整個軸心集團的世界戰略,要意大利在地中海打擊英國,要日本在遠東打擊英國,牽制美國,德對日本固然不得不盡其慫恿拉攏的能事。英美為著歐洲形勢的緊張,力量有所偏注,希望能推遲太平洋的衝突,對於日本也希望能暫時和緩一下,當時英國的封閉滇緬路,美國的承認所謂東亞門羅主義以遷就日本,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日本是最投機的一個傢伙,它為納粹德國初期閃擊戰的勝利沖昏了腦袋,滿以為可以藉軸心勝利餘威以自重,乘英美忙於歐洲戰爭的機會,著手南進,趁火打劫。三國同盟的成立,在日本顯然是要加強德意路線,恫嚇美國,企圖由此達到它自己南進侵略的目的。(《三國同盟協定》第三條的規定,顯然系指對付美國而言,已為國際公認的事實。)但是日本的投機迷夢,由於事實的發展恰恰相反,終於不免幻滅。三國同盟締約以前,日本在國際上比較有利的地位,反因三國同盟的成立而轉壞。德國對英的閃擊戰閃而不能擊,意大利在歐洲的戰爭一敗再敗,不但對日原來就無法予以實際的援助,連虛聲助威的效用也等於零了。同時英美鑒於日本至少在表面上已完全投入軸心懷抱,已無和緩的餘地,它們的態度不但不為之軟化,而且一變而較前強硬,滇緬路重開,英國對華借款,禁止廢鐵出口,英美合作更趨積極,日美關係更趨惡化,遠東形勢反而因此澄清!在這種轉變的國際形勢之下,中國未能充分運用以爭取更大的勝利,反而發生了內部的不幸糾紛,固屬莫大的遺憾,但當時國際形勢對於日本的不利,對於中國的有利,卻是客觀的事實。而這個變化的轉折點,德意日三國同盟的成立,可以說是一個界碑。日本帝國主義的投機,可謂一敗塗地。 自從日本加入了三國同盟之後,它在表面上雖然拉到了兩個西方的強盜做「盟國」,在事實上卻由於增加英美對於它的對立,失去了原來尚可拉一拉的朋友——英美。而且日本在經濟方面,對於英美的依存,也不是短時間所能擺脫。據去年十一月號《改造雜誌》所載的材料,日本全部輸入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仰賴于英美,它所輸出之百分之四十以上,也是往英美各地的。由此可見英美對於日本即令不即發動軍事上的行動,在經濟上對於日本的控制力,仍然有著很大的作用。這種情形也使日本一面雖極力要投入強盜集團,一面卻也不能絕對不顧忌到英美,尤其是美國對於它的壓力,這更增加了日本的困難和苦悶。 二 最近的形勢 今年六月德蘇戰爭爆發,國際形勢激變,世界反法西斯侵略陣線的形成和逐漸鞏固,對於日本又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在今年四月間松岡赴歐帶了蘇日中立協定回到東京,他的那個不可一世的氣概是難於想像的。它滿以為一方面可利用這個協定作為威脅英美的資本,一方面可利用這個協定來挑撥離間中蘇的友好邦交,分化中國內部,但是德蘇戰爭以後的國際形勢的變化,卻把它的這種企圖打得粉碎。英首相邱吉爾首先宣言:「蘇聯的危險就是我們(英國)的危險,美國的危險,正如同蘇聯的自衛戰爭是全世界自由的人民和自由的民族的事業一樣。」英美的賢明政治家根據這樣的觀點,一面加強聯合的行動,一面加強對於蘇聯的援助,英美蘇在反對納粹侵略這一件事上已打成一片,日本要挾蘇聯以自重的資本,到此已無所施其技了。雖有少數人仍於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唾餘,企圖煽起反蘇的高潮,也無法達到目的,加以英美對蘇的態度一天天增加同情與友好,列身反侵略集團中的中國亦不能有所獨異,日本要收到挑撥離間中蘇友好邦交的效果,使中國少一個最同情中國抗戰,對中國抗戰援助最多的友邦,也終限於一種夢想無法實現。 同時由於納粹東向,英國得暫時松一口氣,美國在當時即須參戰的急迫情況也隨之和緩,於是英美在遠東的力量也隨之較前增強。所以在日軍進佔越南全部的消息發表以後,英美立刻採取了聯合行動,宣佈凍結日本在英美的資金(所有的自治領和殖民地都包括在內),加緊經濟制裁,給與日本以嚴重的打擊。但是直到現在,美國仍只希望中國的抗戰能拖住日本,而英美作戰的重心,至少在目前仍偏重在大西洋而不在太平洋。於是在不犧牲中國,不停止援華的原則下,美國希望能夠推遲太平洋的衝突,是可能成為美國當前的嘗試。所以邱吉爾在八月廿四日演說中一方面申斥日本侵華的暴行,一方面卻明顯表示美國正以絕大的容忍進行對日談判,英國希望它能夠成功,並聲明倘若談判失敗,英國將與美國再採取一致的態度。 自從美日談判正在進行的消息揭露之後,引起注意遠東形勢者的嚴密的關懷,尤其是和這件事有著切膚關係的中國,不能忽視。美日談判究竟能否成功?倘若成功,對於中國的影響如何?這已成為最近我國人士稍稍注意時事者見面時必然要提出的問題。關於具體的談判內容,兩方直至現在還在嚴守秘密之中,無從討論,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指出的是:目前的國際形勢已和去年封鎖滇緬路和承認東亞門羅主義時期不同,犧牲中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減少了。三國同盟以後的日本,已不是三國同盟以前的日本了。三國同盟以後的英美,尤其是德蘇戰爭爆發以後的英美,也不是三國同盟以前或德蘇戰爭以前的英美了。「不欲違反有關係的人民所自由表達的意願,而作任何領土的變更。」(《英美聯合宣言》第二條)「尊重一切民族,在其所居處的本國內,有權選擇他們的政府形式,凡因被武力壓迫而失去的主權及自治權利,都須恢復起來。」(上述宣言第三條)這是德蘇戰爭爆發以後,民主國家對於世界的新號召,這種號召不是憑空而來,實有著各方面的實際力量推動而來的。在這種形勢之下,日本要想在美日談判中得到犧牲中國的結果,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美日談判已進行了一個多月,尚無結果可言,這也許是一個癥結所在。日本可能在談判中將中國問題提出,但是美國顯然無法滿足它的欲望。 但是我們卻也不否認美日間有暫時的局部的妥協之可能。關於這一點,路透社本月十六日華盛頓電訊所述,頗有參考的價值,它說:「華盛頓真正消息靈通人士都相信,在談話的現階段中唯一的可能,即為與東京成立一種『暫時停進辦法』,美日關係大概將處於停頓中,當然無從好轉,然亦不致惡化,而日本則將保持安靜態度,繼續等候時機。至於美國所獲的利益,即為在此時,將可不致從事太平洋上的戰爭。」該電訊又說:「吾人于此應注意者,即美日關係如果惡化時,最為恐懼者當為日本,此間更無人感覺,有對日本讓步的需要,更勿論其或須以美國或以中國為犧牲。」 三 我國的立場 有一點最屬重要的是:在遠東的狂濤中屹然卓立,成為一個決定因素,是中國堅持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日本雖加入三國同盟,而對於英美不發生恫嚇的功效者,因為中國的英勇抗戰已把它打得焦頭爛額,深陷泥沼。英美在三國同盟成立之後,對日本態度強硬,也因為相信中國對於日本有拖住泥腳的效用,所以用加強援華的辦法,以阻止日本帝國主義者再進一步的猖獗。上面所謂現在要犧牲中國,可能性很少,這裡面中國的堅持抗戰,當然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由這個觀點看去,遠東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於中國有利,與其說是國際形勢的自然變化,不如說是大部分是由中國自力的爭取。 即就美日談判而論,就一方面說,中國不得不感到慚愧,因為美國對日還不得不以絕大的容忍,舉行談判,這表示中國給與日本的打擊還不夠堅強,使美國在偏重對付大西洋的時候,還不免有東顧之憂。但就另一方面說,美國不能犧牲中國,日本在談判中,至今還不能得到什麼結果,也還是因為中國已堅持抗戰了四年多,使友邦不得不刮目相待。美國國務卿赫爾于本月十六日招待新聞記者時,曾經鄭重宣稱:「美國的政策,現仍根據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及今年一月租借法委員會開始審查意見所發表的宣言;此項宣言曾稱,美國對日本的政策有第三國的中國予以重大的關切。中國對於美日關係之任何實質變更,現正予以重大的關切,因美日糾紛的主因,即為日本侵略中國,如美國不通知中國,或與中國協商,則此種困難的解決,將不可能。」(路透社本月十六日華盛頓電)中國的重大關切所以受到友邦的重視,是因為堅持抗戰了四年多的中國,命運已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是任人隨意擺佈的了。 明白了這一點,便知中國對於美日談判的態度不是靜以待變,坐觀成敗,而是要加強團結,加強本身力量,加強對於日本的反攻;由自身的更積極的努力,影響日美談判的前途,影響整個國際形勢對於中國的反應。有些人對於這一點反覺得無關重要,卻在今天希望日本南進,明天希望美國立即對日開戰,後天希望日本北進,日蘇戰爭趕快爆發,天天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卻把自己忘得一乾二淨,對於內部的磨擦加緊勾心鬥角,特感興趣!其實美國對日開戰,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打算,日本究竟要不要南進或北進,也還要等待時機,中國的抗戰勝利,卻是要靠自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