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對反民主的抗爭 | 上頁 下頁 |
中蘇文化的交流 |
|
一 幾個要點 中蘇文化協會香港分會於本月十日,在總會會長孫哲生先生倡導之下,宣告成立了。這是在「促進中蘇兩國文化溝通」,「及敦睦兩國邦交」(該會組織大綱第一條中語)上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尤其是孫先生在這個會上的致辭中很切實地指示了幾個要點,應該能夠一掃某些人的反蘇的煙幕,粉碎他們對於努力「敦睦兩國邦交」者的誣衊譭謗。 孫先生所指示的幾個要點,扼要歸納起來是:(一)蘇聯對中國抗戰援助最多,是中國的忠實的患難朋友。關於這一點,他舉了二個事實。第一是:在「七七』事變發生後的第三日,即與中國訂立互不侵犯協定,協定中尚有一部分在當時未公佈的,即援助中國一萬萬元國幣的借款(後來用過了額,改為五千萬元美金),不待正式簽訂,即先在事實上迅速開始援助。至一九三八年六七月間借第二次的五千萬元美金,才附帶將第一次借款補行簽訂。一九三九年三四月間又作第三次借款一萬五千萬元美金,進行極為順利,在二小時內即辦妥,蘇聯當局表示中國要多少即多少,蘇聯是單純出於援助中國的誠意,不是要做軍火生意,也不是要藉此牟利。(按此事系孫先生親自赴莫斯科辦理,故言之尤為親切。)第二是:蘇聯和中國國土毗連有數千里之長,如有意侵略中國,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正是最好的機會,但蘇聯不但沒有利用機會侵略中國,而且積極援助中國。 (二)英國以前對蘇聯還不無芥蒂,現在蘇聯成為英國的同盟國,英美都對蘇聯作善意的宣傳,這不是它們立于蘇聯的立場,而是立於它們自己的立場,不能說是為蘇聯宣傳。我們使國人瞭解蘇聯,也是立於中國的立場,而不是為蘇聯宣傳。 (三)蘇聯現在不僅是中國的友邦,同時也是英國的盟國,中蘇邦交的增進不但不妨礙中英關係,而且能促進中英美蘇的關係。 以上所述,是孫先生所指示的最重要的三點,而這三點對於目前中國對蘇關係及認識,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第一,中國要促進中蘇兩國的敦睦邦交,至少是要認清蘇聯是中國的忠實的朋友,而不是中國的敵人,也不是中國敵人的幫兇,好像反蘇聯的論客們所千方百計,要在隱隱中描成的那個樣子。第二,我國要促進中蘇兩國的敦睦邦交,要使國人多多瞭解蘇聯是中國的忠實朋友,要提倡中國和蘇聯有更密切的合作,這不但不違反中國的國家民族的利益,而且正是為著國家民族的利益。但是反蘇的論客們卻加以種種誣衊譭謗,硬把有益於中國抗戰國策的聯蘇主張,誣為「蘇聯至上」,動輒說你的祖國是蘇聯而不是中國,好像只有反蘇才是合於「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原則似的!第三,不但由於中國國家民族的立場上看去,中國應該加緊聯蘇,即就德蘇戰爭爆發後的整個國際形勢看來,反侵略陣營中的英美蘇都在打成一片,中國也應該加緊聯蘇,由此促進中英美蘇反侵略整個陣營的團結與鞏固,不但加強中國本身反侵略的力量,而且加強整個世界反侵略的力量。 二 認清敵友 明白了蘇聯是中國的忠實的患難朋友;明白了中蘇邦交的敦睦,中蘇合作的加強,是能促進中國國家民族的利益;明白了最近國際形勢的激變,中蘇的更密切的合作,不但于中國有利,而且於世界反侵略整個陣營有利:然後我們才更能認識中蘇文化的交流在今日尤有其特殊重要的意義。 關於如何溝通中蘇文化的具體方案或計劃,中蘇文化協會諸先生必有良謀籌劃,成竹在胸,不必記者多所置喙,且亦非本文篇幅所許,但記者在這裡願指出二點,以供參考。這二點簡單地說來,是「知己知彼」;再說得明白些,便是要努力使中國的一般人正確地認識蘇聯,同時要努力使蘇聯的一般人正確地認識中國。 首先我們要明白蘇聯國家的本質不是一個反民主的國家,也不是一個侵略的國家。這一點似乎是生在現代的人所應有的常識,但是由於反蘇的論客們的時常放出煙幕,在一般人面前,常把這種常識弄得模模糊糊。有些人對內反民主,對外反蘇,一鼻孔出氣,於是事有湊巧,機會難再,常把反民主和反蘇連貫起來,打成一片,希望由此達到一箭雙雕的結果。他們在應該負起指導社會的言論崗位上,公開宣言,「納粹黨的德國和共產黨的蘇聯」,「根本上不配談民主主義」。三民主義的中國國民,至少在常識上應該知道最反動的法西斯主義和旨在消除人類不平等生活的社會主義,其間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竟有人在公開希望中國一般人把「納粹黨的德國」和「共產黨的蘇聯」等量齊觀!這和所謂「促進中蘇兩國文化之溝通」,及「敦睦兩國邦交」,不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嗎?(關於這方面,本年七月廿二日的New Masses中有一文《Astudy in Opposites: The USSRand the Facist Countries》,很有參考的價值。) 蘇聯對於中國抗戰的熱誠援助,始終一貫,孫先生已說得非常清楚;蘇聯屢次拒絕日本要求它停止援華,也是公開的事實。但是反蘇的論客們卻仍要歪曲事實,興風作浪。例如蘇聯在蘇日協定的宣言中,曾用到了「滿洲國」的字樣,有人認為有承認「滿洲國」的嫌疑,但在該約簽訂三日後,莫洛托夫除對中國駐蘇大使邵力子保證並不因該約而停止對華的援助外,並鄭重聲明,共同宣言中採用「滿洲國」一字,由於「缺乏適當代替名詞」,並鄭重指出對該字曾加括弧,證明蘇聯並不承認「滿洲國」的偽政權。(該約簽訂於今年四月十三日,上述聲明系根據上海英文《字林西報》及《大陸報》所載路透社重慶四月十八日專電,謂系路透社訪員所探得的確息。)其實「滿洲國」這個名詞,在英美各國報紙雜誌上被用作地區的名詞,已極普遍,而且並不加以括弧,我們儘管對於這個名詞有厭惡的理由,但我們並不因此硬說英美各友邦已承認了「滿洲國」偽政權,是顯然的事實。據《論蘇日中立協定》一書著者公言先生的指出,在一九三五年的《何梅協定》中就曾使用過「滿洲國」這個名詞,而這個名詞又曾在一九三八年十月六日美國駐日大使致日照會中用到過十一次,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四日英國駐日大使致日照會中也用到過三次。公言先生的結論是:「假如中國和英美此舉不能算是承認『滿洲國』的話,為什麼蘇聯在共同宣言中,用了一個『滿洲國』,就算是承認了偽滿,要大興反蘇的宣傳呢?」 我們在這裡絕對不是要為蘇聯辯護,事實勝於雄辯,原來也用不著辯護.我們在這裡所要指出的是:我們對於同情並援助中國抗戰的英美各友邦,固然要儘量保持友好的關係,我們對於同情並援助中國抗戰的蘇聯,必要儘量保持友好的關係;在友邦仍然同情並援助中國抗戰的情況之下,我們固反對反美的宣傳,也反對反蘇的宣傳,這完全是站在國家民族真正利益的立場。但是反蘇的論客們卻不顧這些,儘管蘇聯對中國正式作了上述聲明,儘管事實完全明瞭之後,直至最近你還可以在他們的報上看到「承認偽滿的蘇聯」,或「正義的報攻擊承認偽滿」云云!他們簡直是要使中國一般人把蘇聯看作和承認「滿洲國」的德意一樣,把孫先生所正確指示我們的中國最忠實的患難朋友蘇聯,硬推在我們的敵人或敵人的幫兇之列!這和「促進中蘇兩國文化之溝通」,及「敦睦兩國邦交」,不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嗎? 我們如果真要努力于中蘇文化的交流——首先要使一般人認清蘇聯是中國的友人,不是中國的敵人,也不是中國敵人的幫兇。 三 自己努力 中蘇文化的交流,當然不僅是要使中國一般人正確地認識蘇聯,同時也要使蘇聯的一般人正確地認識中國。 中蘇文化協會香港分會成立的那天,會長顏惠慶先生繼孫先生之後起而致辭,說據他本人二次赴蘇的親見,蘇聯大學中對於中國文化的研究,素來重視。孫先生曾在國民參政會留渝同人談話中詳述他數次在蘇聯親眼看到蘇聯對中國抗戰的熱烈態度,他說你在蘇聯全國報紙雜誌裡面,找不出一句不利於中國的話(參看本報七月十二日拙作《對蘇聯的態度問題》一文)。他們顯然把中國看作他們的最好的友人,由此也表現了他們對於中國的好感,但是我們當然要繼續努力,使他們對於中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關於這方面,當然有許多工作可做,我們相信中蘇文化協會諸先生必能善盡他們的責任,我在這裡不是起工作方案,用不著嚕蘇,我所擔憂的是某些人一方面企圖把蘇聯從民主陣線中拉出來,推到「納粹黨的德國」的泥坑裡去,說它「根本上不配民主主義」,在另一方面卻對本國時刻不斷地放出反民主的種種謬論,使期望中國殷切的友邦人士誤認中國是要走上反民主的道路,那種印象未免太糟糕了!其實中國依國父中山先生的遺教,「中國非民主不可」(見中山先生遺著:《中國革命史》),蘇聯的偉大領導者列寧也曾經讚歎中山先生的主義是「充滿著奮鬥的真正的民主主義」,所以依理看來,法西斯作風是不會出現於中國的;中國是一個應該實現民主政治的國家,是不成問題的。我們要使友邦人士對中國有正確的認識,必須努力實現中山先生的「充滿著奮鬥的真正的民主主義」;必須在事實上使友邦人士相信法西斯作風在中國是立不住腳的;必須使友邦人士相信,這次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戰爭是為保衛民主而戰,中國至少是向著民主的大道上前進,而沒有任何法西斯作風存在其間。這是四萬五千萬的中國人民所殷切盼望的中國,也是我們希望能使友邦認識到的中國。 也許有人覺得,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有人對友邦廣播,公開宣言中國已經「成為真正民主政治之國家,人民亦得享受民主政治之生活」。這當然是我們所最希望的事情!但是中國究竟不像悶在葫蘆裡的什麼藥,在事實上是要予天下以共見的,所以我們如果真要給與友邦以良好印象,最重要的還是事實上的努力,使友邦在事實上而不僅在廣播宣言上認識中國「成為真正民主政治之國家,人民亦得享受民主政治之生活」。 使中國一般人民對蘇聯有正確的認識,也使蘇聯一般人民對中國有正確的認識,這是中蘇文化交流的基本任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