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對反民主的抗爭 | 上頁 下頁
國際友人對中國民主的熱望


  一 由寇裡到拉第摩爾

  去年九月底德意日三國同盟成立以後,英美鑒於日本南進陰謀愈趨愈烈,綏靖政策愈無希望,於是對於日本的態度漸趨強硬,對於援華亦漸趨積極。於是英國重開滇緬路(去年十月十八日),美國宣佈對華貸款一萬萬美元(去年十一月卅日)。這種國際形勢對於中國抗戰顯然是有利的好轉,因為敵人分心南進,勢不能用全力來征服中國,而英美為了希望中國在遠東能加緊拖住日本,勢不得不加緊援華。但是很不幸的是當時這種有利國際形勢好轉反而鼓勵了國內一部分短視的頑固分子,認為敵人已可不成問題,轉移目光來對內,去年十二月底,內部磨擦漸達白熱化,美國輿論亦表示關切。美國一面正在開始想如何加強援華抗日,一面也想到中國的內部政治問題和抗戰前途實有不可分離的關係。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之中,羅斯福總統的代表寇裡於今年一月間奉命飛到了重慶。所以美國《時代》雜誌的編輯伊裡阿·詹衛尼最近在《生活》雜誌上所發表的《羅斯福對付希特勒》一文中說:「當寇裡到達中國的時候,日本正在殷切地等候著中國發生再行分裂的內戰。」在寇裡將到之前,各方面對於他的來華使命,紛紛揣測,莫衷一是,當時美國國際新聞社的駐渝記者貝爾登卻首先得到美國的消息,說寇裡來華負有二個任務:第一是調查國共衝突的實際情形,第二是調查中國的實際需要,以便對一萬萬元的貸款作最後的決定。當時第二個任務已在各報透露出來,第一個任務諱莫如深,未曾被許公開。

  寇裡在中國的時候,發表言論非常謹慎,回國後的報告也未曾公佈。據政府中某要人得到的消息,在他的報告之中,曾有一點頗為中國政治上的法西斯作風擔憂。而據上述《生活》雜誌一文所說,寇裡在中國的時候,「他稱讚委員長為羅斯福實行民主政治的同道領袖」。這似乎是互相矛盾,其實這正是國際友人對於中國需要實現民主政治的關切態度:一方面在實際觀察中感到中國需要民主的迫切,一方面表示對於中國領袖實行民主政治的熱望。緊隨著寇裡來華的有在財政會議中強調民主的財政專家福克斯和素來主張民主的政治顧問拉第摩爾,蛛絲馬跡,更屬顯然。

  福克斯在財政會議第三次大會席上發表演說(今年六月廿日在重慶),他一方面指出「無團結則國家不能生存,國內團結一致,乃中國基本力量之所在,可以粉碎一切敵人征服中國之企圖」,一方面指示精誠團結是建立在「政府人民間具有一種真正之民主關係」,並指出經濟問題是和政治問題有著不可分的密切關係,「關於預算的管理必須有一組織完善和統一的制度,政府財政的完全公開乃民主政府的必要特點」,「至於人員的登庸則必須以才能為唯一的根據,而不能根據其人的政治關係或社會地位」。他更進一步指出:「美國政府使美國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於是中國亦可獲得美國的更多的援助。美國所以願意對中國繼續其財政上與軍需上的援助,就是由於希望中國民主政治能夠推進。」據美國朋友說,福克斯的英文原稿措辭還要直率,發表時尚經過我國官方通訊社的「潤飾」,但即就發表的演詞看,他對中國民主的熱望也已可概見了。

  緊接著福克斯之後來華的是最近離港赴渝的拉第摩爾。拉第摩爾對於中國民主的熱望,在他以前所發表的文章是已有充分的表現,例如他在Amerasia上所發表的《英美應全力援助中國》一文,就說「美國的政策不應以保全民主國家的利益為已足,而應該扶助其他民主國家,使民主主義能夠發揚光大。」此處所謂「民主國家」指英美,所謂「其他民主國家」,即指中國。又例如他在Foreign affairs上所發表的《中國戰爭的相持》一文裡,肯定說「最大多數的中國人只是被『民族獨立』和『民主共和國』的要求團結攏來的。」也許就是為了拉第摩爾對於中國的民主要求有著這樣熱烈的表示,中國輿論對於這位政治顧問曾致殷切的希望,同時也嚇壞了某些人,有的趕緊向他「敬告」,叫他認識中國已是民主國家,國民參政會就已是充分表現,有的趕緊「告」他一下,不勝慨歎於「所得熟諳華事者大概不出兩類,其一為只見中國浮淺之現象,因而鄙棄傲視者,又為一毛細察,好摭拾奇聞而不究實際者」,拉第摩爾顯然被歸入第二類,有的索性對他下警告,說「關於內政,我當局自能銳意辟劃,尚可勿須他人借著代籌」,這就等於奉勸這位政治顧問最好是顧而不問或更進一步不顧不問了!

  二 卡爾大使的民主演詞

  卡爾大使是外交官,他的公開演說的措詞當然是格外審慎、格外客氣的,他對於中國政治當然不像我們本國國民對於本國政治之可有自由批評的權利和責任,但是他同時也不能公開作離開事實太遠的歌頌。他於七月十六日在重慶國民外交協會演講「民主政治」,講到中國,他說:「以外國觀察者看來,似乎貴國業既採取走向民主的第一巨步,試觀貴國之成立國民參政會,其特色已引起每一旁觀者之欽敬。」他舉出國民參政會做例子,來證明中國「似乎」「走向民主」,這比我國「要人」「對美廣播」,喊著「我國一切事業皆大進步,成為真正民主政治之國家,全國人民亦得享受民主政治的生活」,似乎斟酌得多了。後者的說法是中國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民主國的境域,何必再有什麼實現民主的要求呢?前者的說法,即令承認國民參政會是「走向民主政治的第一巨步」,也只是表示「似乎」走向民主,而且還有第二步第三步……應該繼續不斷地走去。

  卡爾大使認為中國走上民主之路,進步必甚迅速,因為中國人民適合於民主。他說:「譬如諸君將迅速認識民主制度之力量,在於坦白承認意見及利益之不同,容忍及理解之習慣,政治之涵養,及認識互相讓步之價值。凡此對於中國人民當易辦到,因諸君對於互讓、智慧,已成為天性。」我們雖不敢說只有中國人民適合於民主,但專制主義在中國之必然失敗,卻是鐵的事實,否則焚書坑儒的秦始皇當能萬萬世而不致二世就亡了。現在在敵後的中國區域有許多地方採行了民主政治,人民都能運用自如,進步迅速,也足為卡爾大使對於中國人民能夠運用民主政治的佐證。現在成問題的,是有人正在千方百計阻礙中國整個政治真正走上民主之路。

  三 英國朋友的遠東輿論

  自從中國政治中心遷移到重慶以後,香港是最接近中國政治中心的一個重要據點,香港的熱心中國情況的國際朋友,對於中國實際情形比較上有著最明確的印象和見解。說明了這一點,代表英國人士在遠東輿論的香港英文《南華早報》,它對於中國民主的態度,尤其值得我們特別的注意。

  在今年三月間,接在新四軍不幸事件之後,國共的繼續磨擦仍在進行著,該報即於三月十三日發表社論,題為《中國的團結》,認為國共磨擦的危機不是「可以用言語了之」,不是「可以用表示國民黨之堅決態度了之」,不是「可以用宣傳了之」,並指出「整個團結問題,非獨國共糾紛,而對於中國之繼續抗戰,及消滅投機分子,實為當務之急」。它肯定認為要解決中國一切困難,「唯有民主政治,可使之確能安定」,而「國民黨的一黨專政與民主政治能否融合,實成問題」。

  最近拉第摩爾到港,該報於七月十九日且又發表社論,題為《拉第摩爾的任務》,對於中國迫切需要實行民主政治尤有很懇切的指陳。該報指出中國內部問題包括政治的和經濟的。「就政治言,主要任務為保證繼續團結。說國共間有磨擦,那是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在實際上,磨擦的兩方,一方為無條件地遵守抗戰的客觀要求者,還有一方認為舊秩序的任務改變都是大禍,即使由此可以得到民族勝利的代價亦不足償其所失。成為中國內部團結的最大的威脅,不是共產黨而是潛伏的貝當們。」該報接著認為對於引起國事糾紛的當前政治,「其唯一的代替物是能夠代表人民的民主機構。這也是使包辦主義所排斥的人才得為抗戰盡力的唯一方法。」

  其次關於經濟問題的解決,該報在這篇社論裡也認為與政治的改革有連帶的關係。「如有以民主組織的人民為抗戰所需要的任何措施的後盾,委員長便不致憂懼因自地方豪紳軍閥手裡徵集糧食,因增加戰時利潤稅,而釀成嚴重的騷擾。所以在這裡如在內部團結一樣,民主是任何改革的前提。」(以下被檢五十三字)

  四 值得注意的幾點

  國際友人對於中國民主的熱望,值得我們的銘感,尤值得我們的深思。我要在這裡提出幾個尤其值得我注意的要點,以供國人的參考:

  (一)上述的國際朋友對於我國的最高領袖都是十分崇敬的,福克斯和拉第摩爾幾於無次談話不提及蔣委員長為「最偉大的領袖」,尤其是我們所熟聞的,他們沒有「推翻政治中心」的野心也當然不成問題,但是他們對於中國需要政治改革,中國需要民主政治,卻作了一致的呼聲。雖然外交官及客卿措辭委婉些,主筆先生的言論露骨些,但是國際友人對於中國要求進步的善意的希望,卻是同樣可感的。

  (二)同情中國抗戰的美國要加緊援助中國抗戰,就得趕緊借錢,趕緊運軍火來就是了,為什麼還要想到民主政治這個為某些人所痛心疾首的勞什子呢?福克斯要來幫助中國解決法幣問題,抓住法幣不是就夠了麼?為什麼也要扯到什麼民主政治?這個答案很簡單,民主政治的實現是抗戰期間解決政治經濟一切困難問題乃至鞏固團結的前提,是加強中國抗戰力量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與抗戰最後勝利是分不開的。關於這方面,英文《南華早報》的公論也給了我們以很扼要而正確的解釋。在這一方面,說明了民主政治為抗戰所迫切需要,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的政治全能刷新,也全能加強外援。

  (三)卡爾大使說中國「似乎走向民主」,這「似乎」可喜亦複可悲!說可喜,也許可由「似乎」而進一步變為「真實」。說可悲,是「(被檢六字)」,把「(被檢二字)」當「(被檢七字)」更是遙遙無期!中國現在迫切需要的民主政治,不是僅僅字面的民主,決議案上的民主,宣言上的民主,廣播中的民主,而是切切實實在事實上的民主!一向被輿論認為不足稱做民意機關的國民參政會,最近似乎頗為走運,因為要人們談到中國已是民主國,總要怪可憐的拉它一把,但是它被作為粉飾太平的點綴固有余,作為監督政府督促政府的民意機關則從何說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