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趙世炎 > 趙世炎文集 | 上頁 下頁
北方最近之政情


  (一月二日北京通信)

  (一九二五年一月七日)

  目下國民軍中之胡景翼既已取得河南並將拼命攻鄂,馮玉祥則儘量擴充勢力到察綏,孫岳則逗留保定,擬與李景林爭直隸地盤。國民軍形勢之發展大有貫通京綏京漢二路之勢。奉軍忽言南下,忽又言中止,其實奉張斷不肯放棄江浙,即不肯放棄武力統一主張,故奉軍終南下的。但孫岳亦占著保定,馮玉祥部尚有一師兩旅占住京畿,故一時不敢南下,恐國民軍躡其後耳。且國民軍極力與三特別區之王懷慶米振標等聯絡,故關外之兵又不敢率爾入關,奉張處此形勢,頗覺為難,然彼之野心仍不死,故第二次軍閥戰爭之導火線,即為直隸問題及三特別區問題,演角即為國民軍與奉軍,其時期將甚近,比之由前次奉直之爭至此次政變,其時期或將較短。

  至於段祺瑞則仍系利用諸方衝突而自己操縱於其間。故他近日的政策是:(一)利用鄂蕭制胡不准胡攻鄂;(二)暗中嗾使蘇人反對奉軍南下;(三)對贛利用方本仁以抵制北伐軍,向中山示威;(四)堅持善後會議,抵制預備會議。

  國民黨諸右派個人奮鬥之政策已全歸失敗,故各人之熱度直由百度沸點以上忽降至冰點以下,其一種懊喪之狀,殊覺可憐,即諸位自己亦覺難過。目下張繼孫科等業已南下矣。

  近聞中山左右在同志間宣佈兩大原則即:(一)絕對不妥協;(二)又不決裂。但目下善後會議與預備會議的爭執問題,已擺在目前,在事實上已無妥協之可能。若謂「又不決裂」則又何說。照我們解說:不妥協就要決裂,不決裂就是妥協,二者間不容髮?這種矛盾的原則如演之於實際,便是「不與段妥協亦不與段作露骨的反對,將來結果只有悄悄地使中山離開京津或假一個什麼好的名義,作海外遊客」果真如此,那便真是很大的錯誤,並是很大的損失。中山到京最大的意義,就是向帝國主義和軍閥奮鬥,奮鬥而失敗,就可向人民宣佈軍閥的罪狀而聲討之。故今日中山若不如此幹,國民黨政治的生命,恐怕會受十分的搖動和危險!

  (原載《嚮導》週報第98期,署名:羅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