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恨水 > 劍膽琴心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三回 惟使有情片帆甘遠逐 移忠作孝匹馬請孤征(2) |
|
這河口原是贛邊重鎮,有個馬協鎮在這裡駐守,不過他的官雖不小,人卻是上了幾分年紀,十分無用。聽說土匪來了,一面將告急文書,雪片似的向省中巡撫那裡去呈報,一面卻嚴飭廣信張參將何遊擊、玉山萬把總協力剿滅。他自己坐鎮在這水陸要衝之地,一點辦法沒有。所以沿江一路之上,不見得有一點軍事佈置,也沒有人得知消息。因為如此,所以這位要去上任的新太守,也就一點不知道了。這位太守,是鑲黃旗滿洲人,名叫全震。卻也是個科甲出身,作得一手好五言詩,畫得一手水墨梅竹,至於政治經濟,卻全靠他手下幾位幕賓劃策。他一路上,推篷看山,飲酒賦詩,好不快活。 到了河口,上岸一拜馬鎮台,才知道贛浙交界的地方,出了土匪,而這地方正是他的治下。他這一嚇,非同小可。回得船來,和太太一商量,太太連說帶嚷,以為那還了得,大家趕快回南昌去。全太守右手在口袋裡掏出鼻煙壺,倒了一些在左手食指上,向鼻子眼裡吸了幾吸,便道:「那不像話吧,太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況且咱們八旗子弟,都是主子爺的奴才,地方有了事,不上前哪有反而退後之理?」 他雖說得這樣耿直,然而說話時,嘴唇皮卻不住的顫動。太太聽到他說這種官話,可也沒有其他法子,只得默聽不語。全太守悶想了一會子,實在忍不住了,就走到前艙,邀了幾個幕賓,商量此事。因道:「我們當然去上任,只是前任把錢也掙夠了,福也享夠了。到了有事,我們倒上去給他抗木梢,未免不值。」 幕賓一聽,東家的語意,分明知道他是怕事,但是果然不去上任,有意閃避,這罪更大了。有人建議,家眷可以悄悄回南昌,只太守獨上任去。有人說道:「這是行不得,不帶家眷倒不要緊,帶了家眷又退回去,那是在上的先搖動人心了。」 全太守怕雖怕,究竟是個書呆子,把名節二字看得極重。最後還是決定了上任,只是把船艄上的官銜旗子卸下來,以免引動人的耳目。船上內自太太,外至差役,都不免垂頭喪氣。全太守卻只是在艙中踱來踱去,背了兩隻手,閉著眼睛,搖著頭,不住念著文天祥的《正氣歌》。念到那激昂之處,不禁高聲朗誦,尤其是那「當其貫日月,生死何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這時得意之極,大聲疾呼,連前面船頭上撐篙子的船夥,都聽得清清楚楚。 由河口開船起,一直到廣信靠了岸,他見岸上的商民,還是照樣貿易往來,不像是兵臨城下的樣子,這才放寬了一半心,不念《正氣歌》了。他一到,文由上饒縣以至四縣,武由遊擊以至千備把總,都到接官廳裡來迎接。只有原任何知府和武的張參將,因為官職是平等的,只差了人來,未曾親到。全太守見了上饒縣,首先一句話,便是匪情怎麼樣。上饒縣說:「現在參將張大人已經招募開信軍,日夜操練,以便出發。他的三公子是個了不得的人才,不分晝夜明晴,督率民夫,修理城垣,又親自精習操練新兵。靠主子的洪福,此地一定是不要緊的。」 全太守聽了這話,又落了一塊石頭,下了行館,且不去見舊知府,便著先到參將衙門來拜張參將。 這張參將跟隨曾國藩,曾有十九年的汗馬功勞,只因性情高傲,候補多年,還得了一個黃子爵的保薦,才作到一任參將,然而已是六十二歲了。當玉山土匪起事之日,恰好張參將的舊腳氣病又復發了,國家有事之秋,作武官的人,要表示並沒有退避的意思起見,就是有天大的大事,也要放到一邊去的。張參將只得對外聲張,一切都是自己來作。實在所有一切軍事,都交與他的三公子了。 這天全太守來拜會他,正躺在一張皮榻上,在廊簷下曬著太陽。忽聽得傳號奉報,說是新知府來拜會,就奇怪起來。因笑道:「向來沒有的事。他們這兩榜出身的人,又是龍子龍孫,一下馬便拜會我這行伍出身的老粗。這要對不住,我只是便衣出見了。」 於是加了一件臥龍袋,戴上一頂紅纓大帽,就在西花廳裡相見。兩下裡敘禮之後,同在太師炕上坐下。全太守開口就說:「這邊的軍事,聽說張大人辦得很好。兄弟此來,可以高枕無憂的了,其詳可得而聞乎。」 說著,向張參將兩拳高舉過額,拱了一拱手道:「請公明以教我。」 張參將見他文縐縐的問著,料他是個書呆子,就不必和他客氣。不如老實把剿匪事情,肩承過來,倒便當的多。因道:「國家太平多年,這綠營的兵,也不過是每月來領一回餉罷了,平常都是各自謀生,有十八件兵器都分不開來的。這種事,府尊諒也明鑒。」 全太守搖著頭,將大帽子後的藍翎,擺了一個旋風。然後在馬蹄袖子裡伸出兩個指頭來,在炕几上畫著圈圈道:「吾聞其語矣,而未見其人也。」 張參將道:「因為這樣,所以一有了事,這兵丁就要重新練起。當玉山縣匪警傳來以後。兄弟立刻挑選了一二百人,不分晝夜去救援。不幸土匪人多,在半路過不去,我只得讓他們回來了。現在先取守勢,保護城池要緊,一面練兵,以便出去遊擊。這事兄弟決不假手外人,都是親自調度。所幸三小兒,從小就習武,很能幫助我一點。土匪若是不加多,城是可保的,只是這裡是府尊的治下,一切計劃都要彼此商量,兄弟萬萬不敢冒昧。」 全太守道:「妙極了,聽說三少君英俊非凡,可否就請來同見一面。」 張參將一想,以後短不了和知府衙門往來的,讓他們先見一見也好。於是笑道:「叫他來請教也好。」 便吩咐跟班的,將張三公子叫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