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 > 張看 | 上頁 下頁
四三


  夏威夷又有大木筏,傳說有人駕著七級筏子回夏威基,兩層在水底。有的回去了又出來,也有的留在大陸被同化了。這樣說來,他們是最早的華僑,三四千年前放洋,先去菲律賓,南下所羅門群島,也許另有一支沿東南亞海岸到印度尼西亞。西漢已經深入南太平洋,東漢從塔喜堤航行三千英里,發現夏威夷,在太平洋心真是滄海一粟,竟沒錯過,又沒有指南針,全靠夜觀星象,白天看海水的顏色,雲的式樣。考古學家掘出從前船上帶著豬、雞、農植物種籽,可見是有計劃的大規模移民,實在是人類史上稀有的奇跡。同一時代西方中東的航海家緊挨著海岸走,都還當樁大事。

  我們且慢認僑胞。語言學家戴安(I. Dyen)根據計算器分析,認為夏威夷人另有發源地,在所羅門群島東南,紐海不列地斯或邊克斯群島,島人打漁為生,約在五千年前就在大洋面上航行,往西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臺灣通商,又不知道在東南亞什麼地方學到農業,印度尼西亞等地都還沒有。倒了過來自東而西,推翻了前此一切從亞洲出海東行的理論,——日本人相信他們的祖先來自東方日出處,不知道是否指這批東來的航海者。當地本來已經有土著,但是他們有理由對這一支引以為榮。許多民間傳說都像荷馬史詩一樣在近代證實了。

  夏威夷人究竟是亞洲出去的還是西太平洋上來的,論爭還在進行中,是傾向後一說的較多:先向西發展到東南亞,再向東擴張,商朝中葉的時候發現塔喜堤,是少數人遇見風暴漂流去的,內中有印度尼西亞人。他們有計劃的移民只限二三百英里之遙,長程的都是颶風吹去或是潮流送去。此外又有秘魯的印第安人乘筏子漂流到塔喜堤,都混合成為一族。後來發現夏威夷,也是無意中漂流到的,不是像名著小說與影片「夏威夷」中的壯舉。——見魏達(A. P. Vayda)編「太平洋的民族與文化」——事實往往就是這樣煞風景。

  瑟格斯說夏威夷黑侏儒的傳說,許多別的島上都有,「出自一個共同的神話底層」,換句話說,是大家共同的意識下層醞釀出來的神話,也就是所謂「種族的回憶」。南太平洋島人的潛意識裡都還記得幾千年前在菲律賓、臺灣、馬來半島遇見的小黑人。

  夏威夷與塔喜堤語言大同小異,至今塔喜堤人稱下層階級的人為「棉內胡尼」,這名詞顯然是他們先有,帶到夏威夷去的。瑟格斯認為在史前的夏威夷,大概「棉內胡尼」也是指下等人,然後移用在神話中的矮人身上,「是輕侮下層階級的表示」。

  我覺得可能有個較簡單的解釋:夏威夷人稱神話中的矮人為「下等人」,因為矮人曾經被奴役,是下等人。非洲也有小黑人,躲在剛果森林裡很少露面,但是對當地的黑人一向臣服。黑人不但體力優越,已經進化到鐵器時代農業社會,小黑人打了獵來獻上野味,交換香蕉、鐵器、陶器。夏威夷人當初在東南亞,與小黑人也許是類似的情形。夏威夷神話裡的矮人只肯做夜工,那是被迫服役,而又像非洲小黑人一樣怕羞,膽怯避人,所以乘夜裡來砌牆築路。如果是這樣,那麼「棉內胡尼」這名詞有一個時期兼指小黑人與下層階級,因為二者是二而一的。塔喜堤人移植夏威夷,失去聯絡後,語言分別發展,各自保存了「棉內胡尼」兩個意義中之一,另一失傳。這樣似乎也還近情理。

  前面引戴教授書上說,棉內胡尼與歐洲民間傳說的小精靈一樣,不過是比較矮小的較早的居民。現在我們知道棉內胡尼其實不是夏威夷本土的,而是夏威夷人第二故鄉的小黑人。歐洲沒聽說有過小黑人。傳說的小人會不會也就是小黑人,也是悠遠的種族的回憶中的事,不在歐洲?

  歐洲的小精靈裡面,有一種小妖叫「勃朗尼」(Brownie——即「褐色的東西」),人形而極小,是成年男子,脾氣好,會秘密幫助人料理家務,往往在夜間,人不知鬼不覺,已經給做好了,與棉內胡尼的行徑如出一轍,不過一個在家裡當差,一個在戶外幹活。現代英美有一支女童子軍穿褐色制服,叫勃朗尼,顧名思義,是叫她們做主婦的助手。也有男童勃朗尼。又有勃朗尼牌子的廉價攝影機,後來凡是便宜的照相機都叫勃朗尼。美國人常吃一種粗糙的巧克力果仁糕,節小長方塊,也叫勃朗尼。諺語「勃朗尼工作」指無報償的辛勤工作,為人作嫁。兒童故事插圖上畫勃朗尼總畫他們穿著咖啡色的中世紀緊身呢襖,同色褲襪,通身褐色,其實「褐色的東西」指膚色的可能性較大。顯然是替白人服役的小黑人——小黑人都是棕色皮膚,不很黑。

  歐洲沒有小黑人,這是亞洲還是非洲的?威廉.浩伍士(Howells)——著有「人類在形成中」(「Mankind in the Making)——認為兩大洲的小黑人同是非洲黑人變小,亞洲的是從非洲去的,但也承認兩處的小黑人並不相像,倒反而是亞洲的比較像非洲黑人。非洲的小黑人頭大身小,臂長腿短,不像亞洲的勻稱。黑人行多妻制,有時候貪便宜,娶小黑人做老婆,黑女人卻沒有肯嫁小黑人的,也吃不了剛果森林裡生活的苦處。——賽亞國(前剛果)今年二月初征了一千名小黑人入伍當兵,不知道是否吸收同化的先聲。

  亞洲附近沒有真正的黑人,所謂「海洋洲黑人」如所羅門群島人並不鼻孔朝天、厚嘴唇,頭髮也不一定是密鬈,也有波浪形或是直頭髮。亞洲小黑人頭髮卻與非洲大小黑人一樣。身量高矮,兩千年左右就可以變過來,面貌毛髮卻不容易改變。浩伍士認為這種特殊的頭髮,倘是適應環境分別進化,也不會這樣完全一樣。

  他推測非洲小黑人是因為乾旱避入森林,適應環境,才縮小的,在林中活動較便。然後沿著「熱帶森林帶」,一直擴展到南亞、東南亞,途中只有阿拉伯是沙漠,史前氣候雖然屢經變遷,始終沒有過熱帶森林,小黑人過不去。浩伍士也承認這是個疑問。但是他們縮小的原因並不確定,有人認為是缺乏鈣質與堿。(見胡騰——E. A. Hooton——著「出身猿猴」「Up from the Apes」)在森林裡藏身,是被大一號的人壓迫,那是他們的避難地區,起初到處住得,例如柏賽爾(J.Birdsell)等發現小黑人最初到澳洲遍佈全大陸,顯然並不是必須依附熱帶森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