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愛玲 > 張看 | 上頁 下頁
四二


  【談看書】

  近年來看的書大部份是記錄體。有個法國女歷史學家佩奴德(Regine Pernoud)寫的艾蓮娜王后傳——即「冬之獅」影片女主角,離婚再嫁,先後母儀英法二國——裡面有這麼一句:「事實比虛構的故事有更深沉的戲劇性,向來如此。」這話恐怕有好些人不同意。不過事實有它客觀的存在,所以「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確比較耐看,有回味。譬如小時候愛看「聊齋」,連學它的「夜雨秋燈錄」等,都看過好幾遍,包括「閱微草堂筆記」,儘管「閱微草堂」的冬烘頭腦令人髮指。多年不見之後,覺得「聊齋」比較纖巧單薄,不想再看,純粹記錄見聞的「閱微草堂」卻看出許多好處來,裡面典型十八世紀的道德觀,也歸之於社會學,本身也有興趣。紀昀是太平盛世的高官顯宦,自然沒有「聊齋」的社會意識,有時候有意無意輕描淡寫兩句,反而收到含蓄的功效,更使異代的讀者感到震動。例如農忙的季節,成群到外鄉「插青」的農婦,偶爾也賣淫,當地大戶人家臨時要找個女人,她們公推一個少婦出來,她也「俛首無語」。夥伴間這樣公開,回去顯然瞞不住,似乎家裡也不會有問題,這在中國農村幾乎不能想像,不知道是否還是明末兵燹,滿清入關後重大破壞的結果。手邊無書,可能引錯。這又已經六七年了,也說不定都纏夾,「姑妄言之」(紀昀的小標題之一)。

  又有三寶四寶的故事:兩家鄰居相繼生下一男一女,取名三寶四寶,從小訂了婚,大家嘲笑他們是夫妻,也自視為夫婦。十三四歲的時候逃荒,路上被父母賣到同一個大戶人家,看他們的名字以為是兄妹,鄉下孩子也不敢多說。內外隔絕,後來四寶收房作妾,三寶抑鬱而死。四寶聽見這消息,才哭著把他們的關係告訴別的婢媼,說一直還想有這麼一天團聚,現在沒指望了。長嚎了幾聲,跳樓死了。轉述這件新聞的人下評語說:「異哉此婢,亦貞亦淫,不貞不淫。」惋惜她死得太晚。紀昀總算說他持論太嚴,不讀書的人,能這樣也就不容易了。

  這裡的鬼故事有一則題作「噴水老婦」,非常恐怖:一個人宿店,夜裡看見一個肥胖的老婦拿著燙衣服用的小水壺,嘴裡含著水噴射,繞著院子疾走。以為是隔壁裁縫店的人,但是她進屋噴水在大炕上睡的人臉上,就都死了。他隔窗窺視,她突然逼近,噴濕了窗紙,他立刻倒地昏迷不醒,第二天被人發現,才講出這件事。這故事有一種不可思議,而又有真實感,如果不是真事,至少也是個噩夢。但是「閱微草堂」的鬼狐大都說教氣息太濃,只有新疆的傳說清新渾樸,有第一手敘述的感覺。當地有紅柳樹,有一尺來高的小人叫紅柳娃,衣冠齊整,捉到了,會呦呦作聲哀告叩頭。放它走,跑了一段路又返身遙遙叩首,屢次這樣,直到追不上為止。

  最近讀到「棉內胡尼」的事,馬上想起紅柳娃。夏威夷據說有個侏儒的種族,從前佔有全部夏威夷群島,土著稱為棉內胡尼(Menehune)。內中氣候最潮濕的柯艾島——現在的居民最多祖籍日本的菜農——山林中至今還有矮人的遺民,晝伏夜出,沿岸有許多石砌的魚塘,山谷中又有石砌溝渠小路,都是他們建造的。科學家研究的結果,暫定棉內胡尼確實生存過,不過沒有傳說中那麼小。像愛爾蘭神話中的「小人」(little people)與歐洲大陸上的各種小精靈,都只是當地早先的居民,身材較瘦小。棉內胡尼與夏威夷人同種,是最早的一波移民,公曆十二世紀又來了一波,自南方侵入,征服了他們。柯艾島似乎是他們最後的重鎮,躲在山上晝伏夜出,有時候被迫替征服者造石階平臺等工程。據說只肯夜間工作,如果天明還沒完工,就永遠不造成。

  後來他們大概絕了種,或者被吸收同化了,但是仍舊有人在山間小路上看見怪異的侏儒,神出鬼沒。有個檀香山商人,到這荒山上打獵,夜間聽見人語聲,是一種古老的夏威夷方言,而他們這一行人始終沒看見這山谷裡有人煙。檀香山又有個科學家到這島上收集標本,在山洞裡過夜,聽見像是釘錘敲打石頭的聲音,驚醒了在洞口張望,看見小徑上有一點燈光明滅。他喊叫著打招呼,燈光立即隱去。第二天早上看見地下補上新石頭,顯然在修路。以為是私販釀酒搬運下山,告訴老夏威夷人,卻微笑著說:「棉內胡尼只打夜工。」——見夏威夷大學葛羅夫.戴教授(A.Grove Day)編「夏威夷的魅惑」(「The Spell of Hawaii」)散文選。

  人種學家瑟格斯(R.G.Suggs)說:「夏威夷的『棉內胡尼』傳說,在南太平洋有些別的島上也有,其它的太平洋島嶼也有。出自一個共同的神話底層……夏威夷從來沒有過漆黑的侏儒。」原來棉內胡尼非常黑,會不會是指菲律賓小黑人?馬來亞、安達門群島、新幾內亞、澳洲東北角森林也有小黑人,臺灣殘存的少數「矮人」想必也是同種。現在零零碎碎剩下不多了,原先卻是亞洲最早出現的人種之一,結集處分佈很廣。戴教授說科學「暫定」夏威夷有過矮人,大概因為夏威夷從未有過小黑人,所以認為與夏威夷人同種。同種而稍矮,似乎不會給傳得這麼玄乎其玄。

  前面引瑟格斯的話,在他的書「泡麗尼夏的島嶼文化」裡面。夏威夷、塔喜堤等群島統稱泡麗尼夏,書中說島人來自華南,廣州海南島一帶。因為漢族在黃河流域勢力膨脹,較落後的民族被迫往南搬,造成一串連鎖反應,波及到東南亞。考古學發現四千年前華南沿海居民已經有海船,在商朝以前就開始向海外發展。港臺掘出的石器陶器,代表當時華南的文化,用石頭捶搗樹皮作布,也跟夏威夷一樣——為求通俗,以下概用夏威夷代表泡麗尼夏——尤其是一種梯級形鑿子,柄部一邊削掉一塊,拿著比較伏手,是夏威夷石鑿的特徵,起源於華南內陸與沿海,亞洲別處都沒有。

  夏威夷人相信他們來自西方日落處一個有高山的島,「夕陽裡的故鄉夏威基(Hawairi)」,原來夏威基就是多山的華南越南海岸,也確是在西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