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卓 > 詩人的兩翼 | 上頁 下頁
書扉小記(2)


  《日記與書簡》

  在書店一排書架上的角落裡,發現了凱綏·柯勒惠支的《日記與書簡》。

  書名是《日記與書簡》,其實還包括了一篇回憶錄,記述了對幼年和童年時代美好的回憶,以及青年到盛年時期的成長與發展過程。日記與書簡則選自回憶錄以後的一段時期,從逝世的生活歷程和創作生涯。

  我是在少年時代,讀了魯迅先生的《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而知道她的,魯迅先生說,「當《北斗》創刊時,我就想寫一點關於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夠,只得選了一幅柯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犧牲》,是一個母親悲哀地獻出她的兒子的,算是只有我一個人知道的柔石的紀念。」後來,我又讀到了魯迅先生編的她的版畫選集,並從一處消息上看到,對於那一次國民黨殺害包括柔石在內的五個進步作家,曾引起全世界進步文藝界的抗議,她也是簽名者之一,從而使我深深地喜愛上了這位女畫家。

  羅曼·羅蘭這樣評論她:「凱綏·柯勒惠支的作品是現代德國的最偉大的詩歌,它照出窮人與平明的困苦和悲痛。這有丈夫氣概的婦人,用了陰鬱和纖〇的同情,把這些收在她的畫中,她的慈母的懷裡了。這是做了犧牲的人民的聲音。」她自己說:「我完全懂得我的藝術是有目的的。我要在這個人們仿徨無策、渴求援助的時刻,用我的藝術為他們服務。」她的成長發展的時代與社會主義運動鬥爭的暴風雨時代交織在一起,她的羅盤指針始終是對準著人類的尊嚴和對真理的渴求。她的創作態度十分嚴謹,從她的畫冊上可以看出來,她為每幅畫作了許多草圖和速寫,進行了多次不同的構思。她的畫風格凝重、深沉,富於激情。

  這本《日記與書簡》表現了她對生活、對藝術的看法,寫得非常樸實,其中有許多珍貴的體會和閃光的思想,使我們看到了這位偉大的婦女的心靈。

  解放初期,我得到了一本印得很精美的德文版的畫冊,而僥倖一直還保存到現在。

  周代曾在一篇記述我們交往的文章中提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個夏天,他到我所在的單位去,看到我在烈日下勞動,默默地俯著頭,使他想到柯勒惠支的一幅木刻《依鋤休息的男子》,「一個因過於勞累……只得依著一把鶴嘴鋤稍稍休息的受苦人……」這使我回想起了那一段生活,也想到柯勒惠支的畫感人之深。

  《時光飛逝》

  讀著美國作家比爾·科斯比寫的一本篇幅不大的書《時光飛逝》,使我不時會心一笑。科斯比在我國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在美國卻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出名是在於在一家電視臺主演《科斯比節目》,這是一部介紹美國日常家庭瑣事的喜劇系列片。寫作是他的業餘興趣,而在這方面他也很有才華。1986年,他的第一部著作《父道》出版,一年後,又出版了《時光飛逝》。這兩部書都受到了美國讀者熱烈的歡迎,發行數量都有幾百萬冊。

  《時光飛逝》寫的是他年屆五旬後,身體和生理方面的種種變化。他以幽默、調侃的口吻談到自己開始健忘,眼鏡戴在額上卻到處找眼鏡;打通了電話卻忘了想和誰通話;會突然想不起朋友的名字,有時甚至連妻子的名字也記不起了……談到自己配了一副三焦距(遠、中、近)眼鏡後,在看人、看物時鬧出的種種笑話。談到自己體型的變化,肚子突出得像一座小山,無法彎下身來系鞋帶,脖子膨脹得使得每一次扣襯衫領口的扣子都是一場艱苦的鬥爭,好容易扣上後扣子還是啪地一聲崩掉了……以及在飲食、體育鍛煉等方面的各種趣事。這些情況本身就是令人發笑的,而作者的文筆又很輕鬆、俏皮。

  在述說這些的同時,他也常常談到自己的心態。他說:「我發現,我正帶著一種難以理解的對衰老既與之抗衡又欣然接受的態度邁向未來。」是的,看來他對衰老的到來是達觀的,這可以從他的幽默和調侃的聲調中感受出來;可以從他樂於將自己開始進入老年後以各種趣味橫生的故事款待讀者的態度感受出來。

  我比他年長近二十歲。看他已在「衰老」問題上做文章,不免微笑。他在事業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年方五旬,面臨的只是一些老年的預兆,還不是真正的老年本身。對於將來所產生的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但願他也依然能夠採取既與之抗衡又欣然接受的達觀態度。「不知老之將至」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生老年已至以後,採取順乎自然的態度,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不過都不易做到就是了。所以我也很欣賞醫學博士阿爾文·鮑威特為本書寫的序言中所引的一句話:「我不懼怕明天,因為我已經歷了昨天,並熱愛今天。」

  談老年的文章不少,其中不乏哲人的胸襟和真知。以老年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很多,其中大多流露出一種淒苦的音調。

  《時光飛逝》談不上有很高的水平,我喜歡的是這是我少見的以幽默、達觀的態度來描寫進入老年後的種種趣事的小書。

  1989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