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卓 > 七星劍 | 上頁 下頁 |
雨果的沉思(3) |
|
孤立地看,郭文為了救朗德納克而犧牲自己的行為是感人的;正如孤立地看,朗德納克為了救那三個小孩而情願犧牲自己的行為是感人的。而且,我們早已看到郭文是一個那樣純潔、善良的人,那樣可愛可敬的人。看到他因而被判處死刑,看到他從容地一步一步走上斷頭臺時,我們很容易產生同情。這正是作者雨果所希望達到的效果。所以,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郭文救朗德納克和他的死,是一個悲劇,我們可以從中汲取重大的教訓,然而卻不是如雨果所期望的那樣的教訓。 革命和人道主義的關係,是一個常常引起討論的題目,特別是在一場大革命進行的當中和那以後,這個問題就常常被提了出來。不但是敵人用人道主義的名義對革命進行攻擊,就連某些善良的,甚至為我們所尊敬的人,也都以人道主義的名義,對革命進行了批評,乃至否定。雨果在《九三年》中,也認為人道主義與革命不能兩全,他將人道主義置於革命之上,指出了它們的矛盾,宣揚為了人道主義的原則可以放棄革命和背叛革命。 但是,雨果是同情革命的,而且,也認識到革命暴力的作用和意義。在《悲慘世界》中,他借一個老共和黨人的口說過「法國革命自有它的理論根據,它的憤怒在未來的歲月中會被人諒解的。它的成果便是一個改進了的世界……進步的暴力便叫做革命。暴力過去以後,人們就認識到這一點:人類受到了呵斥,但前進了。」在《九三年》中,他又借西穆爾登的口說過:「革命有一個敵人,這個敵人就是舊社會,革命對這個敵人是毫不仁慈的……革命在文明身上割開一道很深的傷口……」 郭文在臨死前也說過:「文明有它的瘟疫,這陣大風(指革命——引者)治好了它。也許大風選擇得很不夠好。可是它有別的辦法嗎?它所擔負的是那麼艱巨的清洗工作!在瘟疫的恐怖面前,我瞭解風暴為什麼這樣猛烈。」這些話說明瞭革命的意義,採用暴力的必要性和不得已性,也說明了革命的成果「是一個改進了的世界」。那麼,在這個意義上,革命不正是最大的人道主義嗎? 然而,雨果沒有從這一點深入下去得出應有的結論。看到革命有那麼多的流血和犧牲,他的良心總還是有些不安,有些不忍。也可能革命暴力中某些偏差和某些過火的行為(這是不可避免的)和假借革命的名義所犯下的一些罪惡(這是應該避免的,但歷史的錯誤有時也會重複),使他有些不滿。 於是,希望用他所理解的人道主義來喚醒人們的良心,希望用他所理解的人道主義來代替暴力。由於他的思想上的矛盾,他並不是那樣雄辯的。從藝術上看,他編了一個多少有些牽強因而也就是不夠真實的故事,不得不有意無意地違背了人物性格的邏輯發展。在主題思想上也是無力的,經不起深究的。 雨果所宣揚的人道主義勝利了麼?否!英雄郭文的高貴的靈魂連同他的神聖的理想,在他的教師的靈魂的陪伴下面,飛升到無極的天上去了,在還充滿著苦難的塵世的大地上,讓他們過去的戰友(他們已損失了兩個優秀的領袖)去同敵人(其中有被救的朗德納克)進行血與火的鬥爭。郭文不僅背叛了革命,也背叛了真正的人道主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郭文的死連同西穆爾登的死,是一個真正的悲劇。它對我們的教訓是:淺薄的人道主義一超過某一種限度,就暴露了它的虛偽性和反動性。 但是,對於雨果這種淺薄的人道主義,或者說資產階級的抽象的人道主義,我們在給予必要的批評的同時,也須作出具體的分析。我只想指出一點,在認識這種人道主義的淺薄,有時還是虛偽和反動的實質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完全抹煞它對受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暴政壓迫的不滿。雨果用仁慈、博愛、道德這樣一些藥方來改革舊社會的想法,其本身是幼稚的,可笑的,但他暴露舊社會的黑暗,批判舊社會的罪惡,還是應該加以肯定。他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都是這方面的例子。不過,在那些作品中,他的人道主義的批判對象是舊社會,而在《九三年》中,和人道主義發生矛盾的卻是革命,所以,這種人道主義就大大減弱了它的光芒,而顯出了更濃重的暗影。 雨果的一生幾乎佔據了整個十九世紀。在他的晚年,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想已廣為傳播,無產階級已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而登上了政治舞臺。雨果卻還是停留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立場,思想上還有著很深的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 不過,他終究還是一個有著進步理想的政治鬥士,他對受難者和被壓迫者懷著深厚的同情,對人類的將來有著巨大的信心,而且在探索著人類前進的道路。他的思想、性格上的弱點和進步的方面,都明顯地反映在他最後的這部長篇小說中。它還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它反映了那個重要的時代。問題在於,我們對它所宣揚的那種人道主義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1979年10月小閣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