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育南 > 林育南文集 | 上頁 下頁 |
團體問題之提議及馬克斯安那其討論之發端 |
|
(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朋友們! 第六號的《武漢星期評論》和第一號《我們的》都收到了。讀了之後,知道我們現在一切的情形。 昨天仁靜[1]來,他說暑期約代英在武昌開「社會主義的辯論大會」,於是我們就大談起社會主義了。他力言馬克斯[思]主義是怎樣的徹底,方法是怎樣的切實,並且說無政府主義是空空洞洞的,所以他是信仰馬克斯[思]主義,而不大滿意於無政府主義的。我們又談到小組織的(這小組織是指向外宣傳主義,用教育和其它組織的力量去改變舊社會建設新社會的雛形的非個人主義的)平和運動和大破壞的激烈運動的種種問題。談論的結果,他是主張後者,但亦不反對前者。我的意見以二者須同時並進,互相為用,不可缺一。理由(一)實行這種主義非先用力宣傳不可,小組織是宣傳的利器。(二)我們理想社會的福利非一般所能知道,小組織是與他們以模樣,使他們看了羡慕,信仰。(三)社會改造,一面要人破壞,一面要人建設。(四)階級的利害太衝突了,僅用和平的運動奏效甚難,而且太慢,所以一方面不可不用破壞的運動。(五)在過渡時期,人類程度不齊,不能任其極端的自由,所以不能不用權力加以限制。有這種之理由,所以我們(認)為兩者是並重的,並且要同時並行的。本來我對於社會改造,沒有什麼研究,不應該說這些空話,但我所以和他討論,並把我的主張告訴大家的意思,是因為這個問題于我們團體大有關係。以前仁靜和代英在北京為革命的問題辯論了一個多月,又業裕、際盛、代英的通信(《互助》第一期)也很著實地討論這個問題。最近我和仁靜的討論,我覺得這都是不相衝突的,不過是主張前者就不主張後者,主張後者就不主張前者,雖不互相反對,也不互相聯合,各走各的路,彼此不相干。我以為我們不應如此,我們既是同志又在一個團體之內,雖然各人採取的方法不同,但是同是做的一椿事,不過一個是做的這一面,一個做的那一面。不能不相衝突,而且是像車輪鳥翼,相依為用,也並不是異途而同歸。我以為我們的「立足點」和目的地都是一樣。 毓蘭 四、二十一,北京 原載《我們的》第五期 【注釋】 [1]劉仁靜(1902—1987),字養初,湖北省應城縣人,1917年11月加入惲代英創辦的互助社,1918年夏考入北京大學,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隨後加入李大釗創建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是北京中共早期黨組織的成員,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曾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大革命失敗後,因參加託派活動,被中共中央開除黨籍。新中國成立後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人民出版社特約編輯。1986年任國務院參事室參事,1987年8月5日在北京去世。 (1)這是林育南給利群書社朋友的一封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