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惲代英 > 惲代英文集⑧ | 上頁 下頁 |
國民黨重要宣言訓令之研究(2) |
|
二 國民黨之主義 國民黨之主義維[為]何?即孫先生所提倡之三民主義是已。本此主義以立政綱,吾人以為救國之道,舍此末由!國民革命之逐步進行,皆當循此原則。此次毅然改組,於組織及紀律特加之意,即期於使黨員各盡所能,努力奮鬥,以求主義之貫徹。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孫先生之演說,及此次大會孫先生對於中國現狀及國民黨改組問題之演述,言之綦詳。茲綜合之,對於三民主義為鄭重之闡明。蓋必了然於此主義之真釋,然後對於中國之現狀而謀救濟之方策,始得有所依據也。 (一)民族主義: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義: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國民黨之民族主義,其目的在使中國民族得自由獨立於世界。辛亥以前,滿洲以一民族宰製於上,而列強之帝國主義複從而包圍之,故當時民族主義之運動,其作用在脫離滿洲之宰製政策,與列強之瓜分政策。辛亥以後,滿洲之宰製政策已為國民運動所摧毀,而列強之帝國主義則包圍如故,瓜分之說變為共管;易言之,武力的掠奪,變為經濟的壓迫而已。其結果足使中國民族失其獨立與自由則一也。國內之軍閥,既與帝國主義相勾結,而資產階級亦眈眈然欲起而分其餕餘,故中國民族政治上、經濟上皆日即於憔悴。國民黨人因不能不繼續努力,以求中國民族之解放。其所恃者,實為多數之民眾,若智識階級,若農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蓋民族主義,對於任何階級,其意義皆不外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其在實業界苟無民族主義,則列強之經濟的壓迫,自國生產永無發展之可能;其在勞動界苟無民族主義,則依附帝國主義而生存之軍閥及國內外之資本家,足以蝕其生命而有餘。故民族解放之鬥爭,對於多數之民眾,其目標皆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帝國主義受民族主義運動之打擊,而有所削弱,則此多數之民眾,即能因而發展其組織,且從而鞏固之,以備繼續之鬥爭。此則國民黨能於事實上證明之者。吾人欲證實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則當努力於贊助國內各種平民階級之組織,以發揚國民之能力。蓋惟國民黨與民眾深切結合之後,中國民族之真正的自由與獨立,始有可望也。 第二方面:辛亥以前,滿洲以一民族宰製於上,具如上述。辛亥以後,滿洲宰製政策,既已摧毀無餘,則國內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結合,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所要求者,即在於此。然不幸而中國之政府乃為專制餘孽之軍閥所盤踞,中國舊日之帝國主義死灰不免複燃,於是國內諸民族因以有杌隉不安之象,遂使少數民族疑國民黨之主張亦非誠意。故今後國民黨為求民族主義之貫徹,當得國內諸民族之諒解,時時曉示其在中國國民革命運動中之共同利益。今國民黨在宣傳主義之時,正欲積集其勢力,自當隨國內革命勢力之伸張,而漸與諸民族為有組織的聯絡,及講求種種具體的解決民族問題之方法矣。國民黨敢鄭重宣言:承認中國以內各民族之自決權,於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之革命獲得勝利以後,當組織自由統一的(各民族自由聯合的)中華民國。 (二)民權主義:國民黨之民權主義,於間接民權之外,複行直接民權。即為國民者,不但有選舉權,且兼有創制、複決、罷官諸民權也。民權運動之方式,規定於憲法,以孫先生所創之五權分立為之原則,即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分立是也。凡此既以濟代議政治之窮,亦以矯選舉制度之弊。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張,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者所得而私也。於此有當知者,國民黨之民權主義,與所謂「天賦人權」者殊科,而求所以適合於現在中國革命之需要。蓋民國之民權,唯民國之國民乃能享之。必不輕授此權於反對民國之人,使得藉以破壞民國。詳言之,則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而凡賣國罔民以效忠于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 (三)民生主義:國民黨之民生主義,其最要之原則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權;二曰節制資本。蓋釀成經濟組織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權之為少數人所操縱。故當由國家規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徵收法及地價稅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稅,並于必要時依報價收買之,此則平(均)地權之要旨也。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佔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則節制資本之要旨也。舉此二者,則民生主義之進行,可期得良好之基礎。于此猶有當為農民告者:中國以農立國,而全國各階級所受痛苦,以農民為尤甚。國民黨之主張,則以為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並為之整頓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農民之缺乏資本,至於高利借貸,以負債終身者,國家為之籌設調劑機關,如農民銀行等,供其匱乏。然後農民得享人生應有之樂。又有當為工人告者:中國工人之生活絕無保障。國民黨之主張,凡為工人之失業者,國家當為之謀救濟之道,尤當為之制定勞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此外如養老之制、育兒之制、周恤廢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輔而行之性質者,皆當努力以求其實現。凡此皆民生主義所有事也。 中國以內,自北至南,自通商都會以至於窮鄉僻壤,貧乏之農夫,勞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處之地位,與所感之痛苦,類皆相同,其要求解放之情,至為迫切,則其反抗帝國主義之意,亦必至為強烈。故國民革命之運動,必恃全國農夫、工人之參加,然後可以決勝,蓋無可疑者。國民黨於此,一方面當對於農夫、工人之運動,以全力助其發展;輔助其經濟組織,使日趨於發達,以期增進國民革命運動之實力;一方面又當對於農夫、工人要求參加國民黨,相與為不斷之努力,以促國民革命運動之進行。蓋國民黨現正從事於反抗帝國主義與軍閥,反抗不利於農夫、工人之特殊階級,以謀農夫、工人之解放。質言之,即為農夫、工人而奮鬥,亦即農夫、工人為自身而奮鬥也。 國民黨之三民主義,其真釋具如此。而本黨改組後,以嚴格之規律施黨員以教育及訓練,使皆為能宣傳主義,運動群眾,組織政治之革命的人才。同時以本黨全力,對於全國國民為普遍的宣傳,使加入革命運動,取得政權,克服民敵。至於既取得政權樹立政府之時,為制止國內反革命運動,及各國帝國主義壓制吾國民眾勝利的陰謀,芟除實行國民黨主義之一切障礙,更應以黨為掌握政權之中樞。蓋惟有組織有權威之党,乃為革命的民眾之本據,能為全國人民盡此忠實之義務故耳。 三 國民黨之政綱 吾人於黨綱固悉力以求貫徹,顧以道途之遠,工程之巨,誠未敢謂咄嗟有成。而中國之現狀,危迫已甚,不能不立謀救濟。故吾人所以刻刻不忘者,尤在準備實行政綱,為第一步之救濟方法。謹列舉具體的要求,作為政綱;凡中國以內,有能認國家利益高出於一人或一派之利益者,幸相與明辨而公行之。 甲 對外政策 (一)一切不平等條約,如外人租借地,領事裁判權,外人管理關稅權,以及外人在中國境內行使一切政治的權力侵害中國主權者,皆當取消。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 (二)凡自願放棄一切特權之國家,及願廢止破壞中國主權之條約者,中國皆將認為最惠國。 (三)中國與列強所訂其他條約有損中國之利益者,須重新審定,務以不害雙方主權為原則。 (四)中國所借外債,當在使中國政治上、實業上不受損失之範圍內,保證並償還之。 (五)中國境內不負責任之政府,如賄選竊僭之北京政府,其所借外債,非以增進人民幸福,乃為維持軍閥之地位,俾得行使賄買,侵吞盜用;此等債款,中國人民不負償還之責任。 (六)召集各省職業團體(銀行界、商會等)、社會團體(教育機關等)組織會議,籌備償還外債之方法,以求脫離因困頓於債務而陷於國際的半殖民地之地位。 乙 對內政策 (一)關於中央及地方之權限,采均權主義:凡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劃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劃歸地方。不偏於中央集權制或地方分權制。 (二)各省人民得自定憲法,自舉省長,但憲法不得與國憲相抵觸。省長一方面為本省自治之監督,一方面受中央指揮以處理國家行政事務。 (三)確定縣為自治單位。自治之縣,其人民有直接選舉及罷免官吏之權,有直接創制及複決法律之權。 土地之稅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山林川澤之息,礦產水力之利,皆為地方政府之所有,用以經營地方人民之事業,及應育幼、養老、濟貧、救災、衛生等各種公共之需要。各縣之天然富源,及大規模之工商事業,本縣資力不能發展興辦者,國家當加以協助。其所獲純利,國家與地方均之。 各縣對於國家之負擔,當以縣歲入百分之幾為國家之收入。其限度不得少於百分之十,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 (四)實行普通選舉,廢除以資產為標準之階級選舉。 (五)厘訂各種考試制度,以救選舉制度之窮。 (六)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居住、信仰之完全自由權。 (七)將現時募兵制度改為徵兵制度。同時注意改善下級軍官及兵士之經濟狀況,並增進其法律地位。施行軍隊中農業教育及職業教育。嚴定軍官之資格,改革任免軍官之方法。 (八)嚴定田賦地稅之法定額,禁止一切額外徵收,如厘金等類,當一切廢絕之。 (九)清查戶口整理耕地,調正糧食之產銷,以謀民食之均足。 (十)改良農村組織,增進農人生活。 (十一)制定勞工法,改良勞動者之生活狀況,保障勞工團體,並扶助其發展。 (十二)於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社會上確認男女平等之原則,助進女權之發展。 (十三)勵行教育普及,以全力發展兒童本位之教育。整理學制系統,增高教育經費,並保障其獨立。 (十四)由國家規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徵收法及地價稅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稅,並于必要時得依報價收買。 (十五)企業之有獨佔的性質者,其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鐵路、航道等,當由國家經營管理之。 以上所舉細目,皆吾人所認為黨綱之最小限度,目前救濟中國之第一步方法。 北上宣言(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研究問題 一、何以帝國主義始終與本黨為敵? 二、本党用何法能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而且確立起民治的基礎? 三、本党是否主張發達實業?本党認為發展實業須在何種時期?其目的何在? 四、本党有何理由將發達文化與教育事業,置於發展實業之後? 五、本黨何故要廢除租界? 六、何以證明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無不敗,與人民結合無不勝?其原因何在? 七、「與國民結合之武力」,與「國民之武力」有何分別?總理擬如何使武力與人民結合,而漸進為人民的武力? 八、總理提倡國民會議之用意何在?本党將在國民會議中如何工作? 九、國民會議與預備會議之目的,與組織方法,有何異同之點? 十、總理主張國民會議中全國各軍(連反革命軍隊)均得選舉代表,同時又主張赦免政治犯,保障選舉,提案及宣傳,討論之自由,其用意何在? 本年九月十八日,本黨對於出師北伐之目的曾有宣言,其主要之意義,以為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此種目的,與帝國主義欲使中國永為其殖民地者絕不能相容。故辛亥之役,吾人雖能推倒滿洲政府,曾不須臾,帝國主義者已勾結軍閥以與國民革命為敵,務有以阻止國民革命目的之進行。十三年來,軍閥本身有新陳代謝,而其性質作用,則自袁世凱以至於曹錕、吳佩孚,如出一轍。故北伐之目的,不僅在覆滅曹吳,尤在曹吳覆滅之後永無同樣繼起之人,換言之,北伐之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蓋必如是,然後國民黨革命之目的,乃得以掃除障礙之故而活潑進行也。 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其內容為何,本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已詳述之。蓋以民族、民權、民生三主義為基本,而因應時勢,列舉救濟方法,以為最少限度之政綱。語其大要,對外政策,一方在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條約及特權,一方在變更外債之性質,使列強不能利用此種外債,以致中國坐困於次殖民地之地位;對內政策,在劃分中央與省之權限,使國家統一與省自治各遂其發達而不相妨礙,同時確定縣為自治單位,以深植民權之基礎;且當以全力保障人民之自由,輔助農工實業團體之發達,謀經濟、教育狀況之改善。蓋對外政策果得實現,則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歸於消滅,國家之獨立自由可保,對內政策果得實現,則軍閥不致死灰復燃,民治之基礎莫能搖動。此敢信於中國之現狀實為對病之良藥也。北伐目的宣言。根據此旨,且為之說明其順序:(一)中國躋於國際平等地位以後,國民經濟及一切生產方得充分發展。(二)實業之發展,使農村經濟得以改良,而勞動農民之生計有改善之可能。(三)生產力之充分發展,使工人階級之生活狀況得因團結力之增長,有改善之機會。(四)農工業之發達,使人民之購買力增加,商業始有繁盛之動機。(五)文化及教育等問題,至此方不落於空談。以經濟之發展,使智識能力之需要日增,而國家富力之增殖,可使文化事業及教育之經費易於籌措,一切智識階級之失業問題、失學問題,方有解決之端緒。(六)中國之法律,更因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而能普及於全國領土,一切租界已廢除。然後陰謀破壞之反革命勢力無所憑藉。以上諸端,凡屬國民,不別其為實業家、為農民、為工人、為學界,皆無不感其切要,而共同奮鬥以期其實現者也。 國民革命之目的,其內容具如此。十三年來,帝國主義與軍閥互相勾結,以為其進行之障礙,遂使此等關係民國存亡國民生死之犖犖諸端,無由實現。為謀目的之到達,不得不從事於障礙之掃除,此北伐之舉所以不容已也。 自北伐目的宣佈以後,本黨旗幟下之軍隊在廣東者,次第集中北江以入江西,而本黨複從種種方面指示國民以帝國主義所援助之軍閥,雖懷挾其武力統一之夢想,而其失敗終為不能免之事實。今者吳佩孚之失敗,足以證明本黨判斷之不謬矣。 軍閥所挾持之武力,得帝國主義之援助而增其數量,此自袁世凱以來已然。然當其盛時,雖有帝國主義為之羽翼,及其敗也,帝國主義亦無以救。此其故安在?二年東南之役,袁世凱用兵,無往不利;三四年間,叛跡漸著,人心漸去,及反對帝制之兵起,終至眾叛親離,一蹶不振。七年以來,吳佩孚用兵亦無往不利;驕氣所中,以為可以力征經營天下,至不恤與民眾為敵,屠殺工人、學生,以摧殘革命之進行;及人心已去,終至於一敗塗地而後已;猶于敗亡之餘,致電北京公使團,請求加以援助,其始終甘為帝國主義之傀儡,而不能瞭解歷史的教訓如此。由斯以言,帝國主義之援助,終不敵國民之覺悟。 帝國主義惟能乘吾國民之未覺悟以求逞,軍閥亦惟能乘吾國民之未覺悟以得志于一時,卒之未有不為國民覺悟所屈伏者。願我友軍將士暨吾同志,于勞苦功高之餘,一念及之也。 吾人於此,更可以得一證明,凡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者無不敗;反之,與國民結合以速國民革命之進行者無不勝。今日以後,當劃一國民革命之新時代,使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之現象永絕跡於國內,其代之而興之現象,第一步使武力與國民相結合,第二步使武力為國民之武力;國民革命,必於此時乃能告厥成功。今日者國民之武力固尚無可言,而武力與國民相結合,則端倪已見。吾人於此,不得不努力以期此結合之確實而有進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