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惲代英 > 惲代英文集③ | 上頁 下頁
致胡適


  (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九日)

  適之先生:

  奉諭慰甚。現想已到北京。明知先生此時必忙碌異常,但蕭鴻舉君求學情殷,連日探詢消息,有如狂癡,不能不懇先生撥冗向儉學會一詢問。該會借款法,載在章程上,大約只重在擔保一層。代英願為蕭君完全擔保。再請先生為代英向儉學會作一懇摯的轉達。並望速賜答覆為盼。

  新聲已遵轉該社寄呈先生一份。此種出版物在此間毀譽參半。好在該社人品性尚有可信,故同學視之尚覺有些價值。先生介紹之語,業經看過,外埠因此頗有向該社索閱新聲者,可為該社幸,亦可為新潮流之傳播幸也。代英之於新聲,願任閱定稿件之事,只求不與舊勢力直接衝突太甚,以免激起過大之反響。因代英等同時尚須注意校務之進行,有不能不委曲求全者在也。

  新教育社所寄學生聯合大意已收到。此間與同學業已謀有端緒,現武漢中學以上男女各校幾完全結合。想先生在報端可以見其一二。但吾國人於群眾生活,素少研究,而代英又只好暗中與以助力,欲求永遠切實之結合,殊無把握。現北京法專與清華已有代表來校,謀聯合全國學生正在進行。

  北京學界竟鬧成如此現象,殊為中國前途痛心。蔡先生如可回北京,似宜力勸為國家為人類勉為其難。先生自身作何計畫?倘蔡先生與先生決不可留,亦請遷地仍以講學為事,如此可直接裨益後生,比閉戶著書之生活有益多矣。

  代英每疑與舊勢力不必過於直接作敵。一則所謂新人物不盡有完全之新修養,故舊勢力即完全推倒,新人物仍無起而代之之能力。一則若用稍委曲之方法,舊勢力既不生反感,雖全盤與之推翻,亦不知覺。一如以孔子之道治自命為孔子之徒,比用直接之方法,成效遠優。代英嘗謂朝三暮四,朝四暮三,雖同是一樣,然以此欺世人,極為有效。譬如戀愛自由,聞者必詫為妖言。然若與言結婚自由,則自命為時髦者,不肯反對。再與言離婚自由,則頭腦略清者,亦易懂解。實則自由結婚加自由離婚,去戀愛自由不遠矣。代英即用此法以立說,頗覺有收效處。再勸人互助,此亦無人反對之事,且去其自私與懶惰之惡習。彼於大同學說,及新人生觀,自另有一番領會之能力。此則新聲社諸君及代英自身所覺親受之益也。未知假定此番新舊大決戰後,設為舊勢力戰勝,上述方法,先生以為可供吾黨之採取否?

  惲代英 上

  【手稿】

  4
  5
  6

  (1)這是惲代英1919年5月19日致胡適先生的一封信。原信未注明寫作時間,寫作時間是編者根據惲代英日記和信的內容判定的。第一,1919年5月6日惲代英致信胡適先生請為蕭鴻舉同學赴法工讀「不辭一臂力以助之」後,尚未收到回信。蕭鴻舉君「連日探詢消息,有如狂癡」,故惲代英不得不再致信胡適先生「撥冗向儉學會一詢問」。第二,蔡元培5月8日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從惲代英日記看,他是5月14日同時收到在北京大學讀書的劉仁靜和在清華學校讀書的李飛生的信才知道這一信息的。在這封信中,惲代英「殊為中國前途痛心」,希望「力勸」蔡元培「為國家為人類勉為其難」。這與當時全國學界一致勸蔡元培留任背景一致,顯然是寫於5月14日之後。第三,惲代英在5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發適之先生、上海青年協會信各一封。」雖然沒有講明信的具體內容,但根據這封信的內容判定,惲代英5月19日的「發適之先生信」應該就是這封信。原件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胡適檔案中,卷宗號1479,分號4,頁數5。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