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惲代英 > 惲代英文集① | 上頁 下頁
哲學之意義


  哲學之意義(1)(一九一七年五月七日)

  哲學之一名詞,本非吾國固有,即在西土,亦複各時代對此之解釋,互不相同。吾國之人,輾轉傳說,尤多別解。此篇詳述西土古今對於此名詞之各種解釋,乃直譯美國哲學教授所著書中之一章,倘有助於有志研究哲學者也,故錄之。

  ——記者

  一、哲學之原始

  希臘史學家希洛多特氏(前484—前424年)為始用「哲學」一字為動詞之人。彼書中謂克利塞氏告梭倫曰,彼嘗聞其因以哲學之求學志願,而周遊各土,其意盡指梭倫為學問自身之價值而求學,不問其實利如何也。至「哲學家」名詞之起源(意同愛智者),或歸之于披得戈拉氏(前582—前500年),蓋西錫洛嘗言披氏與佛利耶之長吏裡昂言自認為哲學家,而自言其事業在探尋事物之本真也。

  至蘇格拉底氏(前470—前399年)之徒,而哲學與哲學家二字始屢用之,蓋彼等實首用此名詞者也。然蘇氏之用此哲學家之名詞,初不過一種謙稱,自承其無識而已,蓋此名詞在今日雖極名貴,考其字之起源,不過一謙稱也。柏拉圖氏始分別智與愛智者為二,以為惟神為智,人則惟能愛智而已。自是以後,哲學之名詞,遂傳於今日,然言其意義,仍人人殊其所一致者,則後世之人大抵不以哲學家僅等於探尋者,或愛智者而已。

  就文字之起原言之,雖為有趣之事,然與其成字以後之意義頗不相涉,蓋歷史上世所稱為哲學家者,其工作不過粗淺之物理觀察,臆測世界之所以構成而已,初不如吾人今日之所謂哲學也。

  學哲學史者,每首及于希臘哲學家泰尼氏(前624年生),以水為萬有之本原,萬有之所由生而所由滅也,又謂萬有皆有靈性,蓋不脫原人之思想。其次有亞拉質滿得氏無限量為萬有之本原。亞拉西米裡氏(或雲是亞拉質滿得之弟子)以大氣為萬有本原,是三子者希臘哲學初期所謂愛阿運派哲學也。

  讀者觀此等學說,當詫以當時出類拔萃之學者,所說之卑陋,乃至如此,雖然彼等之思想固極有價值,而不可非笑,蓋自彼等乃始舍其遺傳之詩學神學之解釋,而漸用心於科學也。亞裡士多德謂泰尼之說,蓋嘗考之自然現象而定論;亞拉質滿得則以人間世為進化之結果;亞拉西米裡則以火、風、雲、水、地皆不過大氣伸縮之變態。彼等之說固愚而自專,然其含有科學之精神,終不可磨滅也。

  且彼等非徒一哲學家而已,其位置殆似軍隊之先鋒,而彼之軍隊,則以今世震耀寰球之人物為其最近之代表,蓋吾等所謂有組織有系統之科學,其進化之初步,皆必歸之于希臘哲學家,如泰尼氏以下,故此時期之希臘哲學,實一切學術之本原,不可不注意也。

  至愛阿連派以下,披得戈拉氏則言萬物為數所組織。依利提氏則言萬物固定無變易之能力,故吾人周圍變易之現象,不過幻影而已。希勒克賴特氏則震于萬物永遠之變易,而以為自然之物,莫不流動。安披奪克利氏則言世界之組成有四原素,所謂地、水、氣、火是也。底莫克利特氏則創物質原子論,至今科學家猶公認之。安拉塞哥拉氏則以萬有之秩序生於不同原素之無量相乘,而使之循此秩序者,則最精微之物。吾人所名為精神者,實主張而綱維之。

  此等哲學家之思想,甚奇妙耐人尋味,然觀其輕易自投其身于此無邊學理之海,而毫無羅針等具以為之指導,正如不知世務之兒童,妄欲參預人事者,其為情亦可笑也。彼等以一切學問,皆為哲學,皆為哲學家所應探尋,故彼等務欲舉此世界及此世界中一切事物,一一加以解釋,然彼之所以勇悍如此者,徒以不甚能明學問種類之多少,及所謂科學之解釋者,應作何說耳。

  此等哲學家之特點,即在其注意外界之處甚多;然此亦自然之道,蓋無論種族史個人史其注意之初期,常先於心力及知識之觀念未甚明確以前而首及於外物。吾等論究心靈之時,每易用吾人由經驗外界所得之觀念,故吾人所用為心靈作用之名詞者,每皆借之于非心靈界,如言吾導、吾定志、言知力、言概念、言直覺、言吾人知識為明瞭或不明了、言辯論為光明、言情念為樂或苦,皆其例也。自蘇格拉底氏以前之哲學家,每捨棄或忽視今所特認為哲學家之事業,彼但知觀物得其皮毛,雖事物之真象,有時亦不得正確之解決也。

  二、希臘哲學極盛時代

  至第二時代而多數問題繁興,於是前時代之所不甚注意者,乃為人所注意。底莫克利特氏其人當屬此時代,然其思想則令吾人述之於上時代中,至此時代學者之特點,則彼等更敢武斷,謂人能察物而知之,且謂但能加以思想,即足以知此物之真理。至言萬有之實質與其現示於人之影像,必有所異,或言吾人決不能得事物絕對之真者,此等之說,殆全不為彼夢想所及。

  前五世紀為希臘文化轉移之期,蓋世太保即意大利文化復興之年,而人類意志始警覺而趨於偉大之生活方面,一棄其遺傳之束縛,以使人權自由實現于世之時也,雅典實為此文化活動之中心雲。

  是時有梭非斯得派(舊譯作詭辯派)之學者,多為公眾之教師,每以研究一切人類知識為己任。然而彼于人生問題,頗不注意,蓋為學而不知切身應用者之流也。彼等研究之題目曰人果能於對於個人之真理以外而得一真之真理否乎?法律自何時而有其權勢乎?世果有所謂正善或所謂公平否乎?此等問題,蓋至近世猶為人類之所注目,而彼等之行動,則已開其先河矣。

  當蘇格拉底大師反對彼等之辯論時,舊說蘇氏往晤其徒,謂彼等所談雖未盡確實,然實為科學探尋者應有之事。故蘇氏之態度頗不利於舊黨,舊黨因誣之為改革派,然蘇氏教人思想問難,謂雖祖先之傳言,似足以為吾人行為之標準,然思想問難,終不可廢,於是人始習為推理,而為吾人心靈或德育科學發達之濫觴,其功固在萬世也,其徒柏拉圖(前428—前347)及柏氏之徒亞裡士多德,亦於此學大有所造。此二大哲學家大概意見,頗不一致,其可注意者,則仍皆似一切人類知識概歸之哲學範圍中耳。

  柏氏頗好治倫理哲學,而不甚好物質科學,惟至於世界所以構成之問題,仍不能忘情而不加研究耳。彼於此問題主張頗不明確,然卒不肯以此為非吾人知力所知,而恝然不問也。至亞氏以天賦之奇才,幾於囊括其當時一切之學科,且又為將來之學者創造新學術。故其哲學居然包括物理、博物、動物、論理、心理、政治、經濟、修詞、詩歌,以及形而上學,確乎實踐其時人以哲學為萬有學科之意見矣。

  由是觀之,希臘文化極盛時代,其人所謂為哲學者,與上時期大抵相似,蓋皆以哲學家之天職,即在敘論宇宙之秩序也,雖然其所謂宇宙秩序之觀念,則略有異此之,所謂哲學,蓋不僅自然哲學而已。

  三、哲學與人生

  前四世紀末,有所謂斯多以派、伊壁鳩魯派及斯克普提派(舊譯作懷疑派)之哲學,同時並起。於是哲學之學科,始似包含有為人生指導之意義,此蓋世人對於哲學所生之新概念也。斯多以派以為人必順自然以為生,伊壁鳩魯派則謂人之為生當盡其力以自樂,斯克普提派則以淡泊為人生第一要義,曰無希望者無失敗,故無希望者天下最有福之人也。

  至彼等哲學之觀念,苟細審之仍無大異於前日,若以公正之心,研究真理,發明奇秘,殆非彼等念念不忘一已之苦樂者,之所及語,惟其實行之格言,得之於普遍觀察之結果者,無害其有萬古不磨之價值耳。

  斯多以派藉物理論理以及倫理為根據以研究世界之構造,萬物之終始,及宇宙秩序與神之關係。伊壁鳩魯派謂世界生於空間之原子,欲藉考察人智本原之力,以進益此世界於郅治之境。斯克普提派則謂世間無所謂真理,吾人無須尋求真理。此三派者各有其宇宙秩序之觀察,而仍以一切科學為在哲學範圍內者也。

  四、中世之哲學

  自是以後,學者之繼起者,以三世紀之新柏拉圖派為著。是派有混合希臘與東方之學術,而嘗為萬物起原發達以及其將來之究竟之研究者也。至中世學者,乃區別獨立理解之知識與天啟之超絕知識。於是哲學之名詞,乃作理解之知識解,而其範圍稍狹,不至如前人之太泛矣。

  然哲學雖有此等限制,其範圍仍甚廣泛,無論物質科學精神科學皆包於其中,且其時之哲學家,又十[之]九為神學家。如亞伯及亞魁勒十三世紀宗教之名士也,著神學系統談,且研究其他之人生學識,於此可覘其時人對於哲學之觀念矣。

  夫哲學之範圍既如是之廣,而時人之所以能勝其任者,以今考之,盡因求博而不求精,故易於勝任。色幾氏之小說,謂幾不拉氏聞三格勒多醫之言,謂流血與飲湯可治百病,因悟瞬息可成良醫之理。彼但得一知半解,即自矜領會,亦宜其無不勝任之患也。中世及其前之數世紀,物質科學廢墜於地,但知拾亞裡士多德之緒餘,而毫不知自用其探尋自然之能力,故此時學術尚無如今日所謂科學之可言者。

  五、近世之哲學

  人心既漸厭棄於服從亞氏及教寺之權力,於是始則務求自由以選擇權力而服從之,繼則更起研究哲學之觀念,以盡棄其所謂權力而從事於以自然觀察為根據之科學,從事于至高原理之科學,於是近世之哲學,始建其基礎矣。

  然舊時荒唐之意見,未盡能革除也。吾等且置其餘子勿論,試一致察舉世所認為近世哲學家之首領如培根(1561—1626)、迭卡特(1596—1650)者,莫不以為哲學家之職分,幾於無限制,如此可知其意見矣。

  培根以為哲學之所研究者,為人為神為自然,故彼以為凡形而上學、論理學、物理學、天文學、人種學、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莫不為哲學家之所應研究,要之彼意直謂盡舉一切人類知識,而告各種修學者,以研究進益之法者,實哲學家之所應有事也。

  迭卡特亦著人智價值論,有神論、外界存在論、靈魂及其性質以及數學、物理學、博物學、生理學等書,要之彼亦以其並世一切人類知識皆為其所應研究之事項者也,然無人能議此非常之法人不知近世之科學,蓋其並世之人,固無人能較彼為尤足以附科學家之名實,惟彼亦嫌博而不精,如謂之為數學家,乃至為粗淺之物質科學家,皆不能當之無愧,此則其短處也。

  前所述荒唐之意見,離至今日而不能盡革無餘,亦積重之難反也。斯賓挪涉(1632—1677)信世界生於數學之制限。武爾佛(1679—1754)謂哲學為研究已然,或將然之事實原因之學科。菲斯的(1762—1814)謂哲學家善運其心思則可以科學者外,而為研究其餘者也,故為不明區域之主人,嘗遊行於此區域中,無所指導,亦不負責任,故於彼亦無所謂失敗,蓋彼本無物可失也。

  為是言者,蓋觀于哲學家對於學術之多方面,不認其為屬￿哲學,且即在哲學範圍之內,時有分析獨立之趨向,如心理學家倫理學家,每不知彼等屬￿科學或哲學,是其例也。

  此答必有一部分之可信,固無疑之事,吾等觀上文所述,可知哲學之一字,初用為科學,或知識全部分之別名,繼而有數種科學相繼獨立而哲學之範圍漸受限制,每有在他種特別科學之中而得所謂斷非哲學之知識,故哲學家之工作,其大部分似較他人為不明確,苟彼不以此言為可信者,是必彼於科學明證之意義不明了,或為一種特別主義所迷惑也。

  然此答終不可以為盡善。夫科學之離哲學獨立者多矣,何為其特別一部分之諸問題,當留為哲學家之事乎?何為彼等不亦分離而獨立乎?夫哲學固難修之學也,今必以此永遠歸之于哲學何哉?

  請言心理學以為證。夫言物理學者,初無所問于哲學何為,心理學家則必自明其為自然科學,而汲汲以示異於形而上學乎?人之習人類心靈現象久矣,自其本身意識外,豈有可觀察之現象乎?然則心理學之進步,獨後於他科學者,何故,心理學之為自然科學與否終不能確定者何故?

  進而言之,吾等觀於多數學科,先後獨立,豈亦將謂所餘存之為哲學者,必仍更分為他學科以至無所謂哲學而止乎?欲解釋此問題,當先知哲學究為何物,欲知哲學究為何物,何故存留於世界,則哲學家之各問題,必先加以研究然後可矣。

  故答前所述疑問,欲其詳盡,斷非數語所能罄,惟略述之如左。

  (一)哲學者反觀之學也,其說另詳。

  (二)凡科學名為哲學之科學者,即研究反觀之思想時,不可不連帶加以研究,故不能異於一般科學也。

  (三)反觀思想之觀點,其可得研究者,各種不同之意見或爭辯,比他科學為多。

  (四)吾等不須慮人類知識將全分為各科學而哲學以亡,蓋哲學家之問題真問題也,有思想者,必然發生之問題也,故分為數學科,殊為不便斯言也,能讀哲學之書者必不以為河漢矣。

  知未來之徵兆,錫林(1775—1754)亦不知自然科學之價值,而擅敢張自然哲學之統系,而議誚波依耳、牛端等而無忌憚。黑智兒(1770—1831)則又信真理在感覺之外。自是以後,則有並世之大儒,其哲學思想至今全世界猶受其影響者之說,然彼雖大儒之言乎?自彼說觀之,徒使人以為哲學不可研究,但當暇時資為談笑而已。

  如斯賓塞爾之言曰,下等之智識,散碎者也;科學之智識,偏畸者也;哲學之知識,完全者也。又言凡雲科學者指科學中之一種;雲哲學者,則綜合一切科學而為普遍之知識也。故斯氏之論哲學著第一原理之書,以辨人智可能之界域,又著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於倫理學,夫欲竟完成此等之計劃,在理當于研究生活現象以前而為無機性之研究,惟事太支蔓,斯氏則竟置此研究於不論不議矣。

  斯氏固近世人傑也,其書之價值,亦不容誣說。但有可注意者,凡好獎稱斯氏之書者,多非能於斯氏所論之理,當有所研究之學者,而苟為有所研究之學者,則于其書時致其不滿意之態度,如形而上學之學者于第一原理之書,每議其散漫無歸;生物學家於其所著生物學,鮮所注意;社會學家亦以為斯氏於此學,非有專長之處,彼雖欲治一切學術,惜為時已晚,不如柏拉圖之時代,猶可有萬一成功之希望也。

  六、今日之哲學

  今日之哲學,有難言矣,數多之學者,仍以康德之學說為哲學之意義,此外亦有以黑智兒學說為其意義者。又有以開得兄弟學說,斯賓塞學說,乃至於亞魁勒學說,為其意義者,蓋吾等不可不知。雖以今日歐洲或美洲之學校,猶不乏主張中古寺院哲學之人也,繼而言之,哲學者最初以為科學知識為全體,繼而以為人力之所能及,不待神之啟牖而發明之知識之全體,及各種科學既興,多數學者,嘗改其力規定各學科研究之界域而忽略於界域以外之事項,然彼等言各科學之條理,每及于諸科學之全體,不能僅限於其一定部分而止,如斯賓塞等即有此等現象,然非徒斯賓塞為然也。人每有以哲學為世界知識者,然此非今日哲學之意義也,如以此為意義,則哲學與各科學之界域,不能明矣。

  欲知吾人今日所認哲學之意義,莫如盡除昔日之舊觀念,而一視今日歐洲美洲諸大學哲學教授所抱界說,以為惟一之根據。

  彼之研究哲學,決不以為亞裡士多德為目的,彼決不欲盡知一切學問,亦決無人自冀其能于研究哲學時,同時又能為算術、機械、物理、化學、動物、植物、經濟、政治以及其他學科之教授。雖此等希冀,亦有時為學者所不能免,而今則非其時矣。

  然又有數種科學,不可不認為哲學所統屬者,蓋今之為學者,雖能以其大部分注意用於一學科中,然必不能完全略忽他學科。故哲學學者不可徒學哲學而已,其應同時注意者,為論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美學、形而上學,及哲學史。吾之不以認識論列為一項者,此故將另章述之,吾之以哲學史別之於哲學者,蓋無論吾人承認其為特別學科與否,彼實占今日哲學教師工作之大部也。

  上述各種學科,在習哲學之生徒,每已曾少加習過,苟非習過者,亦不能習哲學矣。

  普通皆信宗教與哲學甚有關係,此亦可注意之事。夫苟于大學之中,曾受神學之教育者,其將來職業與其為化學或機械教師,必無為哲學老師之相適。又人之曾著哲學概論、心理學、論理學,形而上學綱要者,則亦必極宜於撰宗教哲學之書,歐美神學院之學生,苟為外力所迫,當易於改習哲學,即此理也。

  其次不可不知,凡吾人所謂非哲學之科學者,亦非完全與哲學無關係。蓋吾人為學如非於特別科學,有所增加知識,惟考察科學之方法,及評判科學之根本,此等工作,均得謂之哲學的。吾人如言欲刊「哲學心理學及科學方法研究之雜誌」,人必不以為怪,但言欲刊「哲學及比較剖解學之雜誌」,即若不倫之名詞矣。昔馬赫為蒲勒格之物理教授後(1895),為維也納大學所聘,主講歸納科學之歷史與原理,當是時也,馬赫更非物理教授而為一哲學教授矣。

  故有一部分之科學,當為特別屬￿哲學教師之所教授,此等科學,斯為哲學的科學。此外哲學教師,又宜於研究宗教問題,又於其性格最不相人之各科學,亦當探其方法與根本之主張,以收取精用宏之效。雖然,如此或有疑之者矣,何為彼之工作如此之廣何為彼之所教授者,又僅限於哲學一部分而止乎?

  此問題固有能徑答之者,彼謂蓋嘗有時人能盡舉人類知識之全部者已。人類智識長而各種特別科學興,於是治科學者,所研究限於一定範圍,所應用亦限於一定之方法而止,故人于此時決不複能為一普遍之科學家,但能為一化學家或物理家或生物家或經濟家而已。然於此大範圍中,或不免有其中之一部分,甚為難學,於此一部分,直不易謂有科學可解說之,但吾人欲以科學姑試解說之而已。哲學家者,即於除去一切明白建設或考察於相合之科學者外,而為研究其餘者也,故為不明區域之主人,嘗遊行於此區域中,無所指導,亦不負責任,故於彼亦無所謂失敗,蓋彼本無物可失也。

  為是言者,蓋觀于哲學家對於學術之多方面,不認其為屬￿哲學,且即在哲學範圍之內,時有分析獨立之趨向,如心理學家倫理學家每不知彼等屬￿科學或哲學,是其例也。

  此答必有一部分之可信,固無疑之事。吾等觀上文所述,可知哲學之一字,初用為科學,或知識全部分之別名,繼而有數種科學相繼獨立而哲學之範圍漸受限制,每有在他種特別科學之中而得所謂斷非哲學之知識,故哲學家之工作,其大部分似較他人為不明確,苟彼不以為此言為可信者,是必彼於科學明證之意義不明了,或為一種特別主義所迷惑也。

  載《光華學報》第二年第三期

  署名:天逸譯

  (1)本文《光華學報》第二年第三期封面目錄下署名惲代英,內文章署名天逸。原作者為美國哲學教授佛勒斯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