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雜文選 | 上頁 下頁 |
愛父母 |
|
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已有不少受盡窮苦的老人,正度著他們愉快的晚年生活;但也發現一些老大爺、老大娘受著負有責任供養他們的兒子、兒媳的遺棄或虐待。 人——從生到死即從小到老:中間是「養人」——勞動力強壯時期;兩頭是「人養」——幼小時期和衰老時期。這是人類生活的自然規律,絕不因社會制度不同而改變。 然而有些不養父母的人,說他們也有道理。 有的人說:「孝」是封建的,反封建就應該「不孝」,為啥要以「不孝」責備我呢? 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來抬高為封建階級服務的「忠君」的人造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封建階級在有人類的幾十萬年歷史中占的時間很短,怎麼能說養父母這件事到封建社會裡才有?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剝去孝字上的虛偽的強制的封建外衣,發揚親子間赤裸裸的愛,而不是說可以不養父母。正如我們反封建的婚姻制度,提倡男女自由戀愛,而不是說不要婚姻。 又有的人說「養兒防老」,是放高利貸,是資產階級的剝削行為,我們不應該承認這筆賬! 怎麼把親子關係扯到借貸關係上去呢?「好兒子」是「還債」的,壞兒子是「討債」的,這是迷信的老大娘們說的話。「積穀防饑,養兒防老」,是說人總要老的,勞動生產事業需要有人繼承。比如八口之家耕種為業,八口中有老有少,老的死,壯的老,少的壯。如沒有少的,壯的老了時生產將要停頓,也就無法生活。這裡面並不包含有借債還債的意思。正如災荒尚不能用人力控制的時候,如果沒有儲蓄,到那時就要餓死人一樣。 把養父母當做還帳,而且不承認這筆賬。這不是反對資產階級思想,而恰恰是最卑鄙的資產階級的思想。 又有的人說:社會主義「按勞取酬」,不能勞動,受凍挨餓是活該!做兒女的不能代父母負責!或者說:社會主義了,老弱殘廢有「五保」,你們(指父母)去找「五保」好了! 顯然,這樣的說法與社會主義毫無相同之處,也和《農業發展綱要》上的「五保」毫無相同之處。《農業發展綱要》規定享受「五保」的是指缺乏勞動力而又無依靠的鰥寡孤獨的農戶。鰥是「老而無妻」的單身漢,也即是「老而無子」的「獨」,「寡」是老而無夫的寡婦,「孤」是「幼而無父」的孤兒。有兒子兒媳,甚至兒子兒媳還有相當強的生產能力,怎麼能說得出要父母去享「五保」? 兒童、少年是愛父母的,青年也是愛父母的,但有的青年怕人說他有家庭觀念,尤其怕「封建」二字,於是只偷偷地向父母寫親熱的信,逐漸信也少寫了,錢也不寄了。有的青年本來性質不好,加上一些外誘,以致敢於公開遺棄父母甚至虐待父母。因此,必須嚴厲地斥責那些把反封建反資產階級思想做不養父母藉口的人是無良和無恥。要告訴青年們:奉侍老人不是封建,不是資產階級思想,而是人類的美德,是共產主義社會崇高的美德。 上面說過:親子關係不是財的關係——不是討債還債的關係,缺乏勞動力也好,思想落後也好,總是你的父母,應該奉養。但是,可以說沒有一個父母對於他的兒女沒有幫助而只是成為包袱的。同樣,老年人思想落後是難免的,但同時也具有青年人所沒有的經驗和知識。青年人應該接收其有用的部分。我們已經看到有不少因為忽視老人們的勸告而在生產上、工作上、切身事件的處理上,受到損失的事。有句老話:「家有一老,黃金活寶」,在這社會大改革時候,老人的意見不可能都對,但在某些方面仍是「活寶」! 父親罵兒子,婆婆罵媳婦,講幾句「賭氣話」,這是難免的,氣一消就過去了。不應因此就鬧分家,丟開父母不管。在這裡,媳婦們應該起斡旋的作用,不是煽動丈夫去和翁姑鬧,而是說服丈夫好好奉養翁姑,因而也就能說服翁姑。媳婦不是翁姑生的,但翁姑是丈夫的父母,她們生的兒女是翁姑的孫子,怎麼能把翁姑當作外人看待?有些婦女做了家庭不和的因素,甚至有的在結婚前就說「要上無老,下無小(弟妹)」,只想築個「小窩窩」過生活,這是很不對的,應該改變這種思想。 愛護老小,團結老小,主要依靠婦女。所以人民政府有意識地把「父母對於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於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雙方均不得虐待或遺棄」規定在婚姻法上。憲法上說:「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保護家庭的幸福、保護老人和兒童的幸福,也即是保護婦女的幸福。我們必須對婦女們進行深入的教育。 養父母,不只是給他們穿吃,不凍不餓而已,還要有親愛的誠意和敬意,使老人們感到愉快。 不養父母的人常常不是養不起而是有相當收入的人。錢可以使人迷失本性。這是一方面。養父母要有一定的物質保征,是又一方面。這裡我想舉出古人說的「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幾句話來。前兩句說人民要有能夠養父母養兒女也即是養家的適當收入。人民政府在這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如消滅地主和資本家剝削、有計劃地發展工業農業的生產、穩定物價、調整工資等,人民養家的力量是增加了,如還有貧困不能自養和養家的人,政府還給以必要的救濟。次二句說人民要互相幫助、勉勵,自己的父母、兒女養好了,還要大家的父母、兒女養好。誰都願有一個溫暖的足夠生活的家庭。後二句是古人對未來的大同社會——消滅剝削與貧困的社會,也即是我們現在努力建設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理想。這時候社會富裕了,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大大提高,親子間的愛,將擴大為社會主義的愛,但親子間的愛仍然是高尚的社會生活的基礎,只是不象以前的社會那樣界限分明而已。 我們正在進到這樣的社會。「五保」是初步地依靠集體力量,使缺乏勞動力而又無依靠的人不致失所,但還不能使他們都享有如有子女和父母依靠的那樣生活。那些不養父母的人要父母去合作社找「五保」或者索性推出門不管,那不是前進而是後退,後退到喪失人類莊嚴的本質,他們不只是應當受到社會的指責,而且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是舊社會過來的人,看過一些「老而無告」(沒有子女)和老而窮困的人的淒慘生活,高興今後的老年人能愉快度過他的晚年,但不幸也看到有喪失人性的遺棄和虐待父母的事。我希望那些迷了途的,能猛然悔悟,重新做人;同時在青年群眾中要廣泛地進行不同於封建社會的比封建社會更高尚的愛敬父母的教育! 1956年12月24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