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文集 | 上頁 下頁
給林業部黨組的信


  (一九六二年三月七日)

  林業部黨組同志並其他同志:

  接到2月26日你部黨組信,使我瞭解全國林業情況和工作部署,甚感。

  「林業十八條」和「十省會議紀要」我都看了。

  我還想寫幾句話,以補前兩信的不足。

  小時讀四書: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蘖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告子章》)

  2000多年前的孟子,已知道護林和育林,他老先生很不喜歡「濯濯」,即現在說的「剃光頭」。我在各地看到不少「光頭」,有的是林權沒確定被剃的,有的也許是林業業務人員剃的。它卻並不「郊於大國」。這是孟子所沒想到的蠢事,應該深以為戒。孟子又說過: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梁惠王章》)《禮記》上說:

  「草木黃落,然後入山林」(《王制篇》)

  木材在生長的時候不去砍伐。又說:

  「木不中伐,不粥於市;禽獸魚鼈不中殺,不粥於市」(同上)「粥」是出售。「中伐」、「中殺」是說要長到一定的程度才准「伐」、「殺」。

  現在市面賣的豬肉,都是不中殺的。過去我的家鄉、不殺這樣小豬,小豬肉沒有人買。我也在各地看到伐倒的一些小的木材,因而常常想起小時讀過的話。林業部門可不可以來個規定,即某種類的樹不達到某種大不要砍。

  《孟子》上還有這樣的話: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梁惠王章》)

  那時的國,比現在的縣大不多,大概都要有一些高大的樹(喬木),否則不足以顯出國家的歷史(故國)。因此我想到舊社會的墳山樹、屋場樹、水口樹、河堤樹,不許輕易砍伐,「農業綱要四十條」規定的宅傍、村傍、路傍、水傍栽的樹,也應該是不許輕易砍伐的。我的家鄉——湖南寧鄉,以前有不少大樹,有人告我:現全縣只存有3棵大樹(在何處我還不知道),這就使得讀過「故國喬木」的書的我很傷心:「風景優美的不美了,水旱無憂的有憂了;」用的燒的,大感困難;「烏舡子到不了黃材」;「大樹清泉俱已杳,只留情景在心頭」。

  我國是個林木不富裕的國,我們的先人很注意護林育林,不只是「木不中伐,不粥於市」,就是「中伐」的也要留下一些不伐,這不是迷信。試看:中山公園的大柏樹;瑞金沙洲壩毛主席住處的大樟樹,如有人去伐,那一定是瘋子,要受到人民制止。可惜全國各地方,已有過不少的這類瘋子。

  我們要遵守「木不中伐,不粥於市」的傳統和故國必有喬木的習慣,即是說要擇伐,也有的擇而不伐。

  前幾年一位民主德國林業專家來視察,隨他視察的同志在《人民日報》寫過一篇文章(我沒有剪下只記得大意),說這位專家很不贊成我們的採伐方式,說是破壞林地、破壞幼林,你們可找出那篇文章看看,「有則改之」。

  「跡地更新」這句話,怎樣瞭解?是全砍光來新栽?是擇伐後補栽?我以為應該是後者,生長才快,而不應該是前者。已經剃光頭的,要趕快去「更新」。防止再過幾年,「樣子更難看」「象個癟三」,要挑土上去才能栽樹、那就更費力了。

  「保持水土」要時去踏看指導,不要輕信那些表報。特別是「板起幾條筋」、「象個癟三」的地區,保持更不容易。去年我到禹門,見河水很渾,不由得想起「涇水一石,其泥數鬥」的古話。在禹門築水庫的同志告我:此地水庫不速建成,三門峽水庫壽命只能數十年。我問:幾十年或百年後怎麼辦?他答:到那時再說「保持水土」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費力,要真正人民起來,切切實實地幹,十年二十年後可以看到成績。

  人工造林比自然造林快,但也不可能很快。我看到一塊杉木林,栽種已十二三年了,看來還是不大成材的幼木如果就砍伐,多麼可惜:你們「力爭在1970年農村生產與生活用材能夠基本自給」。這是好的,要記住在「力爭」2字上多下工夫。

  農村林業的矛盾:一面林木不能伐、甚至要封山,一面國家需要木材,農民要燒要用,又急不能待;一面劃定林權,一面又怕林權不穩,而且栽樹不比莊稼,春種可以秋收,要等到10年20年後才能有收益。因此:

  要大力激發全體人民熱愛林業:為了生產,為了生活,為了現在,也為了子孫。

  要動員全體人民參加植林護林運動,不論是全民所有、集體所有或個人所有。

  要推廣速生林的栽種技術,不只看表報而要去實地察看。

  要千方百計節約薪炭和用材。

  順便講講原始森林——從未砍伐過的自生自滅的林子。黃河歷來成為害河,就是因上游少有原始森林。我很懷疑大禹治水的同時,有一位與禹齊名的伯益,專門放火燒山,禹治洪水,益驅猛獸。「益烈山澤而焚之」,猛獸是趕走了,但沒有注意水土流失,以致禹以後黃河經常改道。前幾年有位學者在《人民日報》上寫文,說太行山以前有原始森林,金人入侵,為防範人民遊擊隊,把森林破壞了,因而河北平原上一些湖泊現在都成平地了。現在你部向東北西南一些原始森林采木,必須注意到此。原始森林也可以人造。湖南寧鄉有個「官山」宋儒張南軒葬此,自宋以來禁止砍伐。我小時到過那裡,有好多別的山沒有的樹。山附近人民靠此山為生,有「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之盛。例『不准砍活樹但可以砍死樹,』我在山裡看見有把樹砍翻,等枯死再運出。人民用材也取於此。總之是生的多采的少,至少是相等。解放前此山「濯濯」了,連山下一股相當大的泉水也沒有了。多麼可惜!原始森林有限,應多有些人造「原始森林」。

  林業部門注意了國家需要的木材,這是主要的,但還要注意到民用木材的重要。我聽到有些地方:打「推子」找不到推齒,找不到竹子做「天心」,找不到棕打繩子,甚至做筷子的竹子都難找。更不要說其他建築材料。因此除文件上說的油茶等外,還要多栽各種用材。

  「老鼠子進風車」——翻鼓(鼓古同音——湖南諺語)我翻了一點古,翻點古也許有好處:看看過去,比比現在,想想將來。

  我腿子不中用了,不能去實地看;眼睛不亮了,不能多看書面材料,因而講的話必然不大適當。亂寫一陣,不算正式信件,只供你部同志們參閱。

  致敬禮!

  謝覺哉

  1962年3月7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